夏天這把火,很多人活到老了都躲不開、滅不掉。尤其是入伏后天氣炎熱,暑燥煎熬,大多數(shù)人會口渴、口苦、目赤、頭暈,有的甚至出現(xiàn)咽喉灼痛、口舌生瘡等“上火”現(xiàn)象。不過,只要你在這個初夏季節(jié)做好功課,多了解一些自身的防暑清火知識,就可以逃過那場在體內(nèi)積壓已久的“火災”。
粉碎三大清火謠言
對于夏季清火,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像多吃水果去火,多吃“苦”去火,喝涼茶去火……但是你要知道,“清火”千萬不能胡來,有一些誤區(qū)一定要警惕。
① 上火了多吃水果——錯!
水果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適量食用對健康有益,但上火時可別不分青紅皂白,亂吃水果。
以夏日最受歡迎的西瓜為例,人們往往認為西瓜可以消暑、止渴,上火時吃再合適不過。其實,適量吃西瓜確實有滋陰、清火的作用,但吃多了會利尿從而傷陰,引發(fā)陰虛火旺,出現(xiàn)嗓子干疼等一系列上火癥狀。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多吃西瓜,容易導致腹瀉、腹脹。
此外,榴蓮、荔枝、桂圓等屬于溫熱性水果,對于實熱體質(zhì)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黃、口干、咽喉疼痛等癥狀,不但不能去火,還可能加重病情。
② 吃“苦”就能清火——錯!
目前苦瓜、苦麻菜等苦味蔬菜正當時令,不少人覺得只要是上火,就可以吃這些苦味蔬菜來清火。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因為沒有辨清上火的臟腑。
其實,苦瓜、苦麻菜等較適合清肝膽、胃腸之火,如果有喉嚨疼痛、口臭、眼睛發(fā)紅等癥狀,適當吃點“苦”是沒問題的。但對于陰寒內(nèi)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等心火癥狀,吃“苦”可就白吃了。而且攝入過量或食用苦味過重的食物,可能會損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③ 人人都能喝涼茶——錯!
涼茶是中草藥植物性飲料的通稱,多有清熱解毒、去濕生津、明目消腫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涼茶雖好,可不是人人都適宜喝的。
市場上出售的涼茶飲料配方不一,但多以金銀花、菊花、黃岑、藿香等為原料,屬性偏寒。因而對于平時體質(zhì)較差或怕冷、脾胃虛寒等寒性體質(zhì)的人來講,喝涼茶可能會加重癥狀,導致胃疼、腹痛、腹瀉。
因此,在沒有熱癥的情況下,不應該隨便喝涼茶,否則會造成體質(zhì)虛弱。同時,即使是適合喝的人,在入睡前、空腹時也不要喝涼茶。
蔬果食療來清火
日?!叭セ稹狈椒?/p>
日常去火方法其實很簡單。首先,服用淡鹽水,稀釋血液。其次,多喝水,注意飲食。再次,日常生活要規(guī)律。早睡早起,夏季更需要保證在23點之前睡覺,因為23:00~1:00是氣血回流到肝臟的時間。最后,還要多做運動、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此外,以下四點需要牢記:
① 少用熱性調(diào)料
夏季炎熱,氣溫高,烹飪時使用熱性調(diào)料(如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花椒、白胡椒等),會使人燥不能忍,還會引起消化道和泌尿感染疾病。食用熱性調(diào)料可引起便秘、痔瘡、腸脹氣、尿少、尿痛、腎痛等,同時還會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口角炎、咽炎、結膜炎、痱子、中暑等。患慢性病者食用熱性調(diào)料,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夏季烹飪時不宜多用熱性調(diào)料。
② 少吃堅果
堅果,是指多種富含油脂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開心果等。夏天吃堅果時一定要保持適當?shù)牧?。因為堅果含有的熱量非常高?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熱量相當于一大碗米飯。對于一般人來說,一天吃30克左右的堅果是比較適當?shù)牧俊怨哂惺贵w內(nèi)生熱的功能,所以宜冬天吃,夏天要少吃。
③ 少吃肉類
氣溫超過35℃時,人因出汗多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煩躁不安,此時吃肉脾氣會更壞。肉類中含有大量動物蛋白,會使腦中的色氨酸含量減少,而導致人有侵略、憂慮和好斗的傾向。其次,肉中含鈣的比例不高,多吃會造成體內(nèi)鈣濃度太低,也會增加人易怒及暴躁的傾向。過多攝入肉類可使血管硬化,進而升高血壓。血壓增高也是造成人情緒不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④ 少吃溫熱性水果
如上文所說,夏天多吃荔枝、桂圓、杏等溫熱性水果,容易引起虛火上亢。荔枝中含有降糖成分,多吃會出現(xiàn)低糖反應。而對于熱性體質(zhì)的人來說,由于本身就精力充沛、晚上不易入眠,再加上代謝率偏高,所以更不能吃溫熱性水果。而且,正在發(fā)燒或某器官正在發(fā)炎的孩子也要盡量避免食用。除了荔枝和桂圓以外,桃、龍眼、番石榴、櫻桃、椰子、榴蓮、杏也屬溫熱性水果,夏天吃要適量。
夏季必吃的清火食物單
◆西紅柿
中醫(yī)認為西紅柿味酸甘、性平,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解暑止渴的作用,適用于中暑、高血壓、牙齦出血、胃熱口苦、發(fā)熱煩渴等癥。
營養(yǎng)物質(zhì):其維生素C的含量遠遠高于其他蔬果。
注意:空腹時不宜食用。西紅柿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斂劑,易與胃酸發(fā)生反應,凝結成不溶解的塊狀物,容易引起胃腸脹滿、疼痛等不適癥狀。
◆黃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新鮮黃瓜還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物質(zhì)轉變?yōu)橹荆喑渣S瓜可減肥,這對胖人大有好處。
營養(yǎng)物質(zhì):黃瓜的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黃瓜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糖類及鈣、磷、鐵等礦物質(zhì)。
注意:黃瓜偏寒,脾胃虛寒、久病體虛者宜少吃,有肝病、心血管病、腸胃病以及高血壓的人尤其不要吃腌黃瓜。
◆綠豆
綠豆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更可貴的是,綠豆能解一切毒物中毒,如酒精毒、野菌毒、砒霜毒、丹石毒、藥物毒,尤其是食物中毒。
營養(yǎng)物質(zhì):綠豆蛋白質(zhì)的含量幾乎是粳米的3倍,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都比粳米含量多。
注意: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綠豆性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吃。服藥特別是服溫補藥時不要吃綠豆食品,以免降低藥效。未煮爛的綠豆腥味強烈,食后易使人惡心、嘔吐。
◆牛奶
很多人認為夏季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夏飲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去肝火。中醫(y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fā)揮“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達70%左右的水分,還能補充夏季人體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凍成冰塊食用,否則很多營養(yǎng)成分都將被破壞。
為你量身訂制的穴位清火
除了上述方法,中醫(yī)介紹,對癥選穴進行按摩也可以有效地緩解上火癥狀。
◆胃火牙痛,點按“內(nèi)庭穴”
內(nèi)庭穴,屬足陽明胃經(jīng)。中醫(yī)認為,胃火熾盛,癥見煩渴多飲,或渴欲冷飲,口臭嘈雜,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等癥。內(nèi)庭穴可清胃瀉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黃連丸”。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縫紋頭后凹陷中。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壓1~2分鐘,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脹為度,然后再按壓另一只腳,如此反復2~3次。
◆眼屎多,點按“關沖穴”
關沖穴,屬手少陽三焦經(jīng)。有人在炎熱的三伏天,睡醒后眼角有眼屎出現(xiàn),有時眼屎會把眼皮粘住,這是火熱之邪侵襲上焦或是體內(nèi)熱毒上沖所致,有可能出現(xiàn)血壓增高,甚者出現(xiàn)結膜炎等。點按在無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側的去火點,有瀉熱開竅、清利頭目的功效。按壓力度以能感到明顯酸麻脹為宜,并堅持30秒至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的關沖穴,每日2~3次。
◆鼻子冒火,點按“魚際穴”
魚際穴,屬手太陰肺經(jīng)。中醫(yī)認為,肺開竅于鼻,鼻子冒火咽干,正是肺熱的表現(xiàn),甚至還會出現(xiàn)咳嗽或氣喘、痰黃黏稠、胸痛或咳吐膿血、氣味腥臭等病癥。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顯凸起,形狀似魚際是去火點,點按此穴位可起到清熱利咽、調(diào)理肺氣的作用。經(jīng)常點按對搓,至發(fā)熱,意想熱氣沿手臂進入胸腔,連續(xù)搓3分鐘,每日2~3次。
◆爛嘴角,點按“厲兌穴”
厲兌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在炎熱的伏天常出現(xiàn)脘腹脹滿、厭油膩、惡心嘔吐、尿少面赤、身癢發(fā)熱、口干苦、嘴角發(fā)紅發(fā)癢、脫皮糜爛等現(xiàn)象,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裂痕,張口有時出血。中醫(yī)認為,這些是人們脾胃運化功能衰弱,水谷聚而化火所致。7~9點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時辰,可用小木棍點壓此穴,每次點壓100次,兩腳交替進行2~3次,每日2次。有清熱利濕、通調(diào)腸胃的作用。
◆燥熱心煩,點按“少沖穴”
少沖穴,屬手少陰心經(jīng),在小指內(nèi)側(橈側)指甲角外約一分處。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有心中煩熱,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飲、口舌生瘡、尿黃等癥狀的出現(xiàn)。中醫(yī)認為,這是伏天的伏火炎熱外蒸、心火上炎所致。這時可通過點按少沖穴去火點緩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壓此處,要有酸麻脹的感覺,并持續(xù)1分鐘,兩手交替進行,每日2次,有行氣活血、清熱醒神的作用。
◆睡不著,點按“勞宮”“涌泉穴”
中醫(yī)認為,“不寐”的發(fā)病機制是陽不入陰,許多人在三伏天上火,致使陽熱內(nèi)盛,雖入夜而不能入于陰中,而造成夜寐不安。如此下去,會使血壓上升,還會誘發(fā)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等的出現(xiàn)。
這時可點按手心的勞宮穴去火點,屬手厥陰心包經(jīng)。此穴位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掌心內(nèi)第一道橫紋的凹陷中,點按此處有理氣活血、寧心安神、清熱散邪的作用;腳心的涌泉穴,屬足少陰腎經(jīng),位于足心前凹陷中,點按此處有清熱醒、交濟心腎作用,對虛火上炎、實火熾盛有釜底抽薪的功效。方法是坐穩(wěn)排除雜念,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左手輕握左腳踝,用右手掌心拍打左腳心100次(用力稍大,拍出響聲),然后換左手掌拍打右腳掌心。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