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的研究,著重探討圖式理論在外語文本閱讀理解中的應用,以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本項目從全新的策略視角出發,通過闡述心理學上的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圖式理論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揭示了文化背景知識在文學作品理解過程中的重要性,也為解決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關鍵詞: 文化圖示;文化;文學閱讀
1.英美文學課程現狀分析
近年來,西方“實用主義”的思想觀念盛行于高校校園,直接導致當前外語界中普遍存在的對英語語言的重工具性輕人文精神的培養、重實用性輕素質教育之傾向,反映在教學上就是外語院系英美文學課程的日益邊緣化問題。蔣洪新教授(蔣洪新:2005)曾對英美文學課程提出過質疑,“開設英美文學課程的主旨是什么?是提高學生的英文素養嗎?是灌輸英美文學知識嗎?”那么,“如何開好此課?怎樣處理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用什么教材為好?”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從大學的教學改革角度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思考。據粗略統計,關注英語專業外國文學教學研究的學者還有: 陳鶴明(2003),程愛民(2002)、崔少元(2000)、鄧楠(1999)、范誼(2005)、郭英劍(2002)、李公昭(2002)、劉存波(2005)、王守仁(2002)、謝南斗(2002)、殷啟平(2002)、虞建華(2002)等。對于英美文學課程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 對英美文學困境的描述并分析原因;二 將建構理論,或者讀者反應接受理論等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三 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研究(范 誼 芮渝萍)
在閱讀外語文本時,我們常覺得外國文學作品不像文學作品,尤其是外國詩歌簡直不像詩歌。這就是說,外國讀者難以體會到本國讀者所能體會到的文本的意義與美感。這正如我們有時也很難體會到外國笑話的幽默所在一樣。這是由于我們對外語文本中存在的異域文化缺少足夠的了解;在外語閱讀中,人們往往忽視了由文化差距造成的一些理解上的困難閱讀材料作為一種異域文化的體現對外國讀者失去了召喚作用,無法喚起應有的閱讀體驗。有鑒于此,本文基于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的研究,著重探討圖式理論在外語文本閱讀理解中的應用,以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本項目從全新的策略視角出發,通過闡述心理學上的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圖式理論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揭示了文化背景知識在文學作品理解過程中的重要性,提出要在英美文學賞析中切實注意文化圖式的建構,采取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多層次地,系統的介紹文化知識,達到閱讀過程中作者與讀者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最終提高讀者的審美情趣,也為解決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2.圖示與文化
2.1圖式閱讀理論
運用圖式理論研究閱讀,強調的是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圖式閱讀理論是把閱讀看成是個自上而下(top-down)的認知過程。閱讀能力是由三種圖式決定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體裁的了解程度。文化背景知識包含在內容圖式中。不具備適當的文化背景知識,讀者和作者就無法做到有效的交流,也就無法透徹地理解文章。Anderson通過實驗證明讀者所掌握的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內容圖式越多,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信息存貯能力以及回憶信息的能力就越強。(AndersonPearson,1984),Anderson還認為,文化因素是影響L2閱讀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實驗均表明: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會影響閱讀理解。如果讀者具有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語言難度就會減小。如果缺乏背景知識或形成不適當的圖式,理解就會受阻或誤導。所以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建構一種完善的圖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2.2 文化與圖式之間的關系
圖式是對過去經驗的抽象和概括,而每一項具體經驗都是文化的體現。如果把圖式看作一種框架,那么文化就是框架的內容,框架的填充物,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一個人在學習文化時肯定會形成某種圖式,而在掌握圖式時也必定了解了文化。
3.如何在英美文學課上建構文化圖式
3.1英語閱讀課文化圖式的建構原則
(1) 針對性原則。因為每堂課的時間有限,又各有任務,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所導入的文化應該有所選擇,要以學生在學習中的文化盲點和平時使用英語時易產生的文化錯誤為重點。
(2) 理解性原則。教師應通過分析和解釋,對比等手段使學習者認識到目的語文化和本族文化的異同以及異同之淵源和生成的原因,以激活并補充學習者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信息為目的。
(3) 層次性原則。因為文化有一定的層次性,所以應該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導入不同層次的異域文化。開始可以多講解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詞語文化,即詞語的風格意義,情感意義,聯想意義等與民族文化因素相關的意義。到學生的文化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后,則可引導學生對各民族間的經濟基礎,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等進行比較和研究,從而加強對語言現象的理解和分析。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較為深刻,全面的文化圖式,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異域文化,達到閱讀中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有效交流。
3.2文化圖式的構建方法
(1) 解釋建構,誘發圖式。每一次在課堂上處理由文化不同而引起的交際障礙都是學習異域文化的好機會。因此,在課上結合所教授的內容介紹異域文化不失為培養學生異域文化圖式的好方法。例如若閱讀中經常出現的英美人名字的來源,學生可能對此一無所知,教師就可以直接講解。來源于職業的名稱如:“Garden”, “Tailor”;來源于父輩的名字如“Peterson”(Peter之子) ;來源于相貌如“Longman”;來源于出生地如“ Churchhill”等等,這種直接解釋建構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全新的完整的圖式。
(2) 歸納對比。對通過小說,劇本等間接介紹的干擾交際但不體現在語言和非語言形式上的,非語言形式的及話語篇章的文化因素,先歸納總結,然后與漢語中相應的文化因素進行對比。可用討論或評述的形式進行,可在課堂上也可在課后,可口頭也可筆頭,視難易程度而定。
(3) 以點帶面。在處理某一類具有文化背景知識的詞語的例子時,不能光講授語義的文化背景了事,還應適度地橫向擴展,如給出類似的例詞,以便加深印象,獲得更多反復的機會,鞏固新的文化圖式。
4.文化圖示策略在英美文學課程上的導入
本文通過收集理論資料,論證文化圖示與閱讀賞析之間的關系,根據英美文學閱讀之文化圖式的建構原則,構建出一套合理的文化圖示理論教學的策略方法。與此同時,對學生閱讀英美文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問卷調查,查找出主要的問題和閱讀困難所在。 首先,給出3段與文化密切相關的文學名著選段讓學生進行測試,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自由分析對此作品的觀感,考察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以及常用的分析手段等等。然后根據調查所出現的主要問題,有針對的制定相關的英美文學教學策略,并結合文化圖示策略的構建。在教學的三年級班級中,隨機抽取2個班,一個班進行正常教學(無文化圖示構建),一個班接受文化圖示建構教學。 一學期以后, 2個班的學生進行后測,同樣給3篇文學名著選段讓學生自由進行分析,考察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觀以及鑒賞手段的利用。通過考察2次測試,發現文化圖示構建可以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
5.結束語
本文通過闡述心理學上的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圖式理論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揭示了文化背景知識在文學作品理解過程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提出要在英美文學課程中切實注意文化圖式的建構,采取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多層次地,系統的介紹文化知識,達到閱讀過程中作者與讀者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最終提高讀者的審美情趣。目前國內對于英美文學改革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問題,反映在對于英美文學課程邊緣化問題原因的分析多,但針對學生具體反映的問卷少;對于問題提出的對策多,但對于對策實際具體的效果,實驗研究反饋的少,此策略的創新嘗試為解決英美文學教學中的困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程愛民等: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6(6)2002:12-14
[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編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簡介:王麗(1979.4-),女,湖北仙桃人,武漢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文學和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