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語法學家在對幾十年來的漢語語法研究作了認真的反思之后,在汲取了國外諸多語言理論和語法理論之長并結合漢語實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語法理論。三個平面理論發端于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和研究,其首倡者是胡裕樹、張斌和范曉等語法學家。三個平面理論認為,語法是一個上位概念,它包含著句法(syntax)、語義(semantics)和語用(pragmatics)三個下位概念。語法研究和分析必須把這三個不同平面的內容既正確地區分開來,又有機地結合起來。
關鍵詞:語法研究;三個平面理論;句法
一、引言
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語法學家在對幾十年來的漢語語法研究作了認真的反思之后,在汲取了國外諸多語言理論和語法理論之長并結合漢語實際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語法理論。三個平面理論發端于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和研究,其首倡者是胡裕樹、張斌和范曉等語法學家。三個平面理論認為,語法是一個上位概念,它包含著句法(syntax)、語義(semantics)和語用(pragmatics)三個下位概念。
二、三個平面理論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在句法方面,三個平面理論的主語觀可以而且應該用于指導對外漢語教學。 主語這一術語學生比較熟悉,教師也經常使用。但問題是漢語主語的內涵和外延很難確定。在傳統語法理論中,只有施事才可以充當主語;在結構主義語法看來,幾乎動詞前面所有的名詞性成分包括施事、受事、時間、處所、工具等都是主語。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基本采用了結構主義的觀點,結果漢語的主語成了留學生熟悉但又完全陌生的術語,在教師那里也是一個經常使用但又無法說清的東西。例如:
(1)昨天我去了南京路。
(2)這個字我不認識。
(3)小張身體很好。
在三個平面理論看來,主語是一個句法概念,一個句子只有一個主語,它在語義上是動詞的必有行動元;主語之前的名詞性成分是句子的語用成分,即句子的話題。這種主語觀把主語和動詞/形容詞在語義上聯系起來,不但簡化了主語的類別,保證了主語的唯一性,而且這種主語和外國人的主語觀念一致。主語的教學也就變得容易而且有效。在語義方面,三個平面理論特別重視詞語的語義指向分析。語義指向指的是句法結構的某一成分在語義上和其他成分相匹配的可能性。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對外漢語語法的補語和狀語特別是某些副詞的教學來說顯得特別重要。 補語是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的難點,以結果補語為例,在語義上可以它指向主語、謂語動詞、賓語等多種成分。
在語用方面,三個平面理論關于話題的觀念對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來說顯得特別重要。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看,漢語屬于話題突出的語言,這是漢語不同于印歐語言的根本性的特點之一。當漢語句子動詞前面只有一個名詞性成分時,它們都可以看成話題(只要是已知信息),但在句法上,它們有的是主語,有的則不是。 當漢語句子動詞前面只有一個名詞性成分時,它們都可以看成話題(只要是已知信息),但在句法上,它們有的是主語,有的則不是。
話題一般居于句首,因此話題的選擇和安排不僅涉及到句子信息結構的安排,還涉及到語篇的銜接和連貫。在篇章語法教學中,話題這一概念比主語更有用,因為篇章(包括口語對話)主要是通過話題的延伸和轉換推進的。 對外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說出單個通順的句子,還要求學生說出、寫出一段話,甚至更多。這就要求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不能局限于句子,還應該擴大到句群和語篇。這在對外漢語教學的中高級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孤立地看,很難判斷一個句子是否合乎語法 。
教學實踐表明,留學生說出的單個句子可能都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到了語篇表達,問題往往就來了。例如,“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學。三個平面中的語用平面的精髓在于要求我們在進行語法教學中更多地考慮到說話人的主觀因素。
三個平面理論還告訴我們,結構的變化帶來的差異不僅是句法上的不同,往往也會帶來語用的上的差異。例如“一點兒”可以出現在形容詞前面(和“有”一起),也可以出現在形容詞后面。但這個差異絕不僅僅是狀語和補語的差異。
詞語的配價是語義和句法的接口,配價理論是一種語義-句法理論,它關注的核心是詞語而不是句子,同時注意區別必有成分和可有成分。第二語言學習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詞語開始的,但最終的目的是要學會理解運用句子。句子的習得和使用的第一步就是理解、掌握并運用簡單句。在“詞語→簡單句→比較復雜的句子”這個三級跳中,簡單句是最核心的一步。因此配價語法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實用價值。以動詞教學為例。有了配價語法理論的一些知識,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根據動詞的配價特征,告訴學生該動詞的用法。
三、結論
對外漢語教學界一直有一種呼聲,即“淡化句法教學,強化詞語教學”。其實所謂的句法都是通過一個個詞語的用法體現出來的,很多句法的內容都可以分流到詞語教學中。三個平面的語法理論非常重視語義和語用的解釋,而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最需要的就是意義和用法的教學。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多了解一些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念,多吸收一些三個平面語法研究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汪穎. 三個平面語法理論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5.
[2]陳曼君. 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3]眸子. 語法研究中的“兩個三角”與“三個平面”[J]. 世界漢語教學,1994,4.
作者簡介:耿維峰,男,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