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素質教育在提高大學生的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職業素質教育中學生作為個體進行學習,如何挖掘個體優勢應該是職業素質教育重視的內容之一。
關鍵詞:高等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個體優勢
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在目前中國經濟模式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高等職業教育有在職業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職業教育的“支柱”,因此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是以個體的身份存在的,充分挖掘這些個體的優勢必將促進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實施和開展。這樣,怎樣挖掘這些個體的優勢就成了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之一。
一、職業素質教育概念離析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與其相關的工作或勞動是所擁有的心理品質,是這些工作者個體自身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它體現在職業習慣,職業精神,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等方面。而職業素質也是作為人的綜合素質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作為勞動者的人的勞動報酬 、職業生涯、社會地位。素質教育作為我國的國策,是每個教育階段都應重視的,大學生更應該加強素質修養,個性發展、思想道德、能力培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在素質修養之列,在職業教育中也必須重視。
在這里,我們認為“職業素質教育主要是以提高人的職業素質為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1]職業素質教育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是最低層次的培養即初級培養層次,主要對教育對象實施職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教育;二是對身心健康發展的培養,這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層,主要是對教育對象實施身心素質和職業審美素質教育,它對拓展教育對象的職業觀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是最高層次,也是教育對象面對社會的能力即創業能力的培養,這一層更多地強調對教育對象職業技能和職業情感的培養,以便教育對象在進入社會后能盡快融入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這三個層次是統一的,并且構成職業素質教育的整體。
二、學生作為個體:職業素質教育的切入點
劉再復在《傳統與中國人》中說:“任何一個人,在他降生到大地之后,就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存在。”[2]而蒙田也說:“人類的最大任務就是學會成為自己的主人。”那么,在存在哲學的視野下,人作為個體而存在是最獨特的。孔子有“因材施教”的觀點,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生作為個體的差異性,抓住這種差異性,然后利用合理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的設置來培養學生,才能更好的發揮職業教育的特點。
因此,我們要說學生作為個體而存在,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切入點。而個體間存在著的差異,也是個體優勢的體現,在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中,我們發現,眾多的學生就是眾多的個體,每一個學生身上都存在自己的優勢,如何發現這一優勢并且在職業素質教育過程中把這種優勢挖掘出來,發揮它的價值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三、尊重個性:挖掘職業素質教育的人文特色
1.重視新生職業生涯設計。個體的獨立性和性格的差異性,要求在職業素質教育中針對每一個個體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設計是在根據對個體的了解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結合個體的興趣和偏好來制定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也是對個體職業前景的展望。這里我們發現,在傳統的職業生涯設計中,我們采取的是學生自主設計的方式,這樣個體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于是對于制定出來的職業生涯設計的可行性和目的性都會有影響。我們認為應該以導師介入的方式影響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設計的制定。在這里,我們應該看到社會經濟發展對個體求職觀的影響,隨著個體的發展和興趣的轉移要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方向性的修正,保證每一個個體的獨立性和差異性。
2.利用高校獨特的校園氛圍,開展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高校的職業素質教育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高校就相當于一個微縮的社會,并且有各種以鍛煉自身能力為目的的社團,這些社團都是在學校批準的情況下設立的,有有效的監管機制,并且社團的目的不同,能給學生提供的參與方式也不同,這就在不同程度上契合了個體發展的特點。另外,社團作為職業素質教育的課外載體,能聚集有相同愛好的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強化了個體通過集體的力量來獲得成功的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體之間的競爭力,更好地發揮個體的優勢。從課堂到課外,從集體教授到個體自主發揮的這樣一種氛圍,顯示了職業素質教育的多層次、形式多樣的特性,更有利于個體的發展。
3.鼓勵創新,讓頭腦風暴引領學生前行。創新是人類走向未來的有力武器之一。在這一層意義上,我們認為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就必須體現個體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當然,職業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學校——必須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平臺用來激發和展示個體的創造力。學校可以引進企業贊助,為學生搭建一個走進實際工作的機會,啟發學生動手發明、創造,這種校企結合的模式能“使學生在真實環境里充分感受到職業魅力的同時,職業認同感進一步增強,達到了職業技能與職業意識同步增長的教育目的”。[3]在一定時候還可以引入獎勵機制,鼓勵創新,讓個體更好發揮優勢。
結論:總之,關于在職業素質教育中挖掘個體優勢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把職業素質教育看成是對個體優勢的發掘,高校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個體的培養,針對不同個體進行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情感等等的教育,充分把職業素質教育首先當成是對人的教育,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達到職業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慧.從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談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中國高教研究.2003年4期
[2]劉再復,林崗著.傳統與中國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1,1
[3]劉鐵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價值工程.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