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對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培養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策略
1.引言
閱讀是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內涵有了新的詮釋。即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獲得思想啟迪和審美的樂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閱讀知識和技巧的傳授,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是重要的基礎工具課,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但是,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這幾種能力的教學所使用時間和精力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讀、寫能力的訓練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原因在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其聽、說能力也將會隨之提高。然而,長期以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忽視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現象。即使新課程改革后,這種現象并未真正發生根本轉變。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進一步在閱讀教學中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目前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傳統語文教育思想的影響嚴重。傳統教學把教師當成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決策者,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課占領了整個課堂的時間,這完全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正是受這種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的教師一味的追求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就多,沒有過多的考慮學生感受,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缺乏參與課堂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反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厭倦情緒。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最終沒有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具備獨立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
2.2 缺乏閱讀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良好的興趣能促進學生進行閱讀,從而去提高閱讀能力。然而,現在的部分中學生理想模糊、文化膚淺、心理脆弱,語文學習的興趣缺乏。正是由于興趣的缺乏,使得學生的缺乏主動性和能動性,這無疑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的提高。
2.3 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對中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學習一切知識的主要方式,學生的學習大多數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的方式得來的。然而,綜觀歷屆語文考試,閱讀能力測試成績始終不理想,這可以反映出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相對較差。就其原因而言,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第一,學生的理解能力差,缺乏閱讀技巧;第二,學生的概括能力差,不能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第三,缺乏想象力;第四,教師難教。教師教學時,抓不住訓練的重點,無法進行系統的訓練,這是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4 教師“重課堂,輕課外”的閱讀現象嚴重。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師比較重視課堂的教學,而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力的指導。這種教育追求學生的成績為主要目的,凡是與考試無關的,學生不用讀、不用背。這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則倍受冷落,從而逐漸喪失閱讀興趣。
2.5 語文教學只重內容,而忽視閱讀方法的傳授。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容的教學固然重要,但閱讀方法和技巧也不容忽視。當前,很多語文教師普遍重視內容的教學和講解,而缺乏和忽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精講。因此,語文教法的改革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3.培養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主要策略
3.1培養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原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和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堅持創造性閱讀原則。閱讀過程是一個創新性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思維活動,發現新問題,產生新的認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其次,讓學生堅持自主性閱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能否主動地投入,是學生素質能否全面提高的關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優化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靈活運用教法,激學生想學,注重學法傳授,讓學生會學。同時,提倡質疑問難,促學生好學。再次,讓學生堅持文學性閱讀原則。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屬性,人文教育又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其特殊的作用,是語文教學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語文教師必須重視這一環節,充分發揮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3.2 改變學生閱讀的觀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要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對于學生而言,要轉變閱讀觀念,必須堅持朗讀訓練,在閱讀過程中要大膽質疑,勇敢創新,以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3.3 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能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引導學生質疑,要積極思考,通過這些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例如,在學生難于發現問題時,教師要用設疑引疑的方法加以點撥,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3.4 加強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多樣化的閱讀方式。閱讀教學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興趣培養,將學生被動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閱讀方式。比如,個性化閱讀、研究性閱讀、人文性閱讀等。
參考文獻:
[1] 陳時見.課堂學習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2] 周麗軍.當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與改進方略[J].語文學刊,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