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機械化的普及,人們的閑暇時間不斷增多。茶余飯后人們的精神生活已成為廣大市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隨著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應運而生,群眾文化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廣場舞蹈是人民群眾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在社會文明進步中傳承和發展的表演藝術。廣場舞蹈的發展反映社會文明的進步,激發社會文明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在市民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廣場舞蹈;文明建設;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由此催生和發展了諸多有利于社會和諧和人們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其中,廣場舞蹈發展呈現大繁榮景象。從城市到鄉村,廣場舞如雨后春筍,只要有文化廣場,就會有廣場舞。早上和晚上都聚集一大群興高采烈跳廣場舞的群眾,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翩然起舞,成為各城市和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大亮麗的風景線。在那一張張歡快的笑臉上,看到了廣場舞在基層組織的群眾文化建設中具有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如何定義廣場舞
它是隨性的,以鍛煉身體、娛樂為主要目的的,以操、舞為載體,并體現音樂主題的各種身體活動的總稱。
廣場舞的表演往往是在歡快的曲目下進行的,有一定的規模,小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舞者載歌載舞,情緒高昂,動作整齊。在舞動的過程中得到情緒的宣泄,身心的愉悅。并以愉悅的精神感染自己和觀眾,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廣場舞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陶冶情操,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使人們獲得獨特的精神享受。
2、廣場舞的特征
顧名思義,廣場舞的活動地點是在寬闊如廣場上進行的,廣場是非封閉、休閑的場所。在這樣特定的場所下的廣場舞就有其自身的特性了。
2.1 非專業性:廣場舞的表演者是廣大民眾,他們沒有進行專業的訓練,舞蹈動作是隨性的。正因如此,廣場舞才能被廣泛的傳播,老少咸宜。
2.2 極具感染性:廣場舞是民眾表演的舞蹈,它的演員可以和身旁的觀眾進行直接的交流,能夠感染身邊的群眾,讓他人在觀看的同時也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其中,兩者之間是相融的,是一體的。
2.3 純粹自娛性:廣場舞是人民群眾茶余飯后自娛自樂最純粹的舞臺,民眾參與的目的是為了娛樂,為了健身,對舞蹈動作、年齡、性別都沒有要求。廣場舞不僅可以讓群眾自我宣泄自身滿溢的情緒,還能夠體現群眾自我的價值,讓群眾在鍛煉的同時感受生活的美好。它這一特性更強烈的突顯廣場舞對市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2.4 非組織性:廣場舞全是民眾自發性進行的,一般跳廣場舞的場地都不是非常的正規,有的是在廣場,而大部分是在小區、公園等空曠的地方進行的,這里需要的音響設施也大都是民眾自己帶來娛樂大家的。而領舞者也并非收取利益的,只是起一個帶頭和動作一致的模范作用。
2.5 形式和內容歡快:廣場舞參與者都是觀眾,極其熱鬧,往往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跳躍的音符。廣場舞的舞蹈內容也是非常歡快的,能夠讓群眾的情不自禁的高興起來,不自覺的舞動起來。
2.6 靈活性:廣場舞的靈活性很大,無論是場地或者是參與者的年齡和性別還有時間都沒有限制,完全跟隨群眾的意志。廣場舞整體并不復雜,滿足廣大群眾的喜好,廣場舞因為形式和內容都非常的飽滿,舞蹈隊形和動作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群眾的熱愛。
3、廣場舞的社會作用
廣場舞以其極具感染性將社會結構、生活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融合在舞蹈中,鮮明的反映出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以及發展方向。社會凝聚力是高度發達社會的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廣場舞以其大眾化將民族凝聚力滲透進社會行為中,讓人們更好的理解名族感情,增進市民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
當下,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大部分是為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這也反映出來社會主義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而文化建設中市民文化建設也是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石。
3.1 充實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
廣場舞并不以盈利為目的,市民們在參與時并沒有經濟的壓力,只要想跳就可以,完全憑借主觀意識;其次廣場舞與中國傳統文化集合緊密,其發源于民間,也發揚于民間,這讓廣大市民可以更加熱愛和接受;再次,廣場舞簡單易學,根本沒有限制,只要隨意動起來就行,這也是廣場舞的隊伍得以壯大的重要原因。
3.2 強身健體,促進市民的身心健康發展
廣場舞歡快的節奏可以激發參與者的熱情,充分展示自我,使心里和身體得以放松,以其獨有的即興、輕松與激情的特征娛樂身心。
3.3 溝通感情、化解矛盾,促進社區文化及和諧社區的建設
廣場舞的娛樂和交往協調功能可以滿足市民對豐富社區環境的需求,它是一種娛樂性非常強的舞蹈健身活動,可以自娛自樂,抒發情懷,渲染一種愉快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這種氛圍中,不僅拉近參與者直接的距離,也拉進了參與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不僅形成了一個溝通情感的場所,也搭建了一個化解矛盾的平臺。
重視廣場舞的推廣與發展,推動廣場舞走向規范化、科學化道路,是社會主義新時期,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廣場舞對推動市民文化建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它的重要性督促我們要更加重視并解決因其特性而存在的諸多問題。
4、廣場舞存在的現狀
4.1 安全隱患:廣場舞對參與者并未限制,故而參與者在年齡上往往參差不齊。一些老年人年紀過大,很多動作并不合適,效果極有可能適得其反。
4.2 妨礙交通:廣場舞很多因為場地的問題,群眾往往在路邊等空曠場地活動,這對交通的影響是直接的。
4.3 噪音擾民:廣場舞的主題是歡快跳躍的,加之活動場地往往是離居民區較近或者就在居民區,人們的活動時間又都是在茶余飯后,在這個時間段噪音擾民是不可避免的。
4.4 場地限制:廣場舞越來越廣泛,參與者只增不減,但是活動場地是有限的。
5、著手解決存在的矛盾
如何推動廣場舞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要解決存在的矛盾,讓廣場舞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5.1 政府
5.1.1基礎設施建設
合理規劃和建設公共休閑場所,尤其要完善生活社區戶外廣場舞鍛煉的場地設施,努力解決參與者身邊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解決因場地問題而帶來的妨礙交通、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為廣場舞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大、更好、更安全的場所,保證廣場舞運動更好的開展。
5.1.2 管理社會生活噪音
相關部門在加大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力度的同時,還應該暢通投訴渠道,建立公安、環保、城管聯合巡查機制,及時對違規者作出勸告與制止,還可在健身廣場顯著位置安裝戶外噪聲動態顯示屏,使市民及時了解音響產生的噪聲指標。
5.1.3 利用媒介效應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加強對廣場舞的宣傳,提高市民對廣場舞運動的認知水平,提高市民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對廣場舞的發展規劃、組織管理、輿論宣傳等相關事項的同步建設。
5.2 對舞隊組織者的建議
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有奉獻意識,編排適合群眾的舞曲,尤其是適合男性與老年人的舞曲,平衡男女參與比例,提高老男人的身體素質,讓更多的參與其中,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5.3 對市民的建議
科學鍛煉,合理分配時間,量力而行。
鍛煉要掌握度,無論是鍛煉次數還是鍛煉時間和長度都要科學。參與鍛煉的老年人,在模仿舞蹈動作時要量力而行,以身體能接受為宜。
廣場舞只是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個側面,但它卻折射著市民文化建設的整體。同理,透過當前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當下的中國,面對種種合理或不合理社會現象,不斷地反思并不斷地改進,才是我們最應做的。
參考文獻:
[1]王芳;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創新導報》2012年29期
[2]李少奇,鄒子為,陳以旋;廣場健身舞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問題及對策;《科技信息》SCIIINCEamp;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