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三音節詞構成的偏正結構中,1+2式組合模式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將從偏正結構三音節詞1+2式組合存在合法形式的原因、基本類型、句法功能及語義功能等方面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偏正結構;三音節詞;1+2式組合
偏正結構是現代漢語中一種常用的語法結構,學者們已經對它的功能、構成和運用做了比較充分的研究。偏正結構三音節詞的組合模式有2+1式和1+2式兩種,相較于2+1式的研究,學者們對偏正結構三音節詞1+2式組合的研究尚少,本文將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偏正結構三音節詞1+2式組合存在合法形式的原因分析
在偏正結構中,相對于中心語而言,其它成分都是“偏”。偏正結構1+2式組合方式是指按照口語習慣和語法結構要求劃分三音節韻律詞而形成的獨特組合模式。在這模式種中:語法關系上,第一個音節修飾第二、三個音節,兩者形成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韻律結構上,習慣上劃分為1+2式的結構。如女/司機、總/經理的結構劃分。馮勝利在《漢語韻律、詞法、句法》中曾指出:偏正結構的1+2組合一般不能為漢語韻律詞所接受。所謂韻律詞可以簡單的與我們平常所說的現代漢語復合詞相對應,也就是說1+2式組合很難成為偏正結構三音節詞的構詞模式。但在實際生活中,1+2式偏正結構三音節詞也存在著某些合法形式,如半吊子、書呆子等,按照我們的日常習慣可劃分為半/吊子、書/呆子的單雙式組合模式。
偏正結構三音節的單雙式組合之所以存在合法形式,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部分的偏正結構三音節的單雙式組合都是口語詞(傻/哥哥、白/蓮花)。作為口語詞就要采取以最節省的方式表達最想表達的意思,以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而從音節間的粘著性來看,第二、三音節的粘著性略強于一、二音節的粘著性,這一點可以從語音及韻律上找到答案。中國人說話時有一種習慣——“重音居后”。在偏正結構單雙式三音節詞中,有一類詞,第一個音節音量實足,第三個音節一般是一個因語流音變而形成的輕聲音節或比之原本的聲調有所降低的音節(“書呆子”,第一個音節“書”音量實足,第三個音節“子”發輕聲,依附于第二個音節“呆”上),這樣它便可粘附在與他最近的音節(第二音節),兩者構成一個整體,從而加重音量,避免頭重腳輕的現象,實現“重音居后”的目的,以展現漢語抑揚頓挫的韻律之美。另一類三音節詞則因后兩個音節在語用習慣上早已固化成一體,無法分離,即便是再與其它音節結核與無法剝奪這種因固化形式而形成的音節結合優先權。如“糖葫蘆”、“非官方”,“葫蘆”、“官方”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約定俗成而形成的凝固詞,在兩者之間不可插入其它成分,兩者必須緊密結合(不存在“葫的蘆”這種結構),“糖”、“非”等修飾成分只能放在兩者之前。二是語義表達的需要。在語義表達上,1+2式三音節偏正詞第一音節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用來修飾作為中心語的第二、三音節的。此點上文已提到過,便不再詳述。
二、1+2式偏正結構的基本類型
按照第二音節與第三音節的關系,偏正結構1+2式三音節詞可以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固化成詞型
所謂固化成詞是指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受口語習慣和語用習慣的影響,第二音節和第三音節必須同時出現,多次共同出現之后,便可熟用,熟用久了,就會固化,固化的結果就是成詞。與此同時,第一音節與第二、三音節形成典型的修飾語被修飾的關系。根據第一音節修飾作用的不同,有可劃分為五小類:
1、修飾中附加屬性(特質)
女/醫生、男/司機、車/老板、煤/工廠、花/姑娘等詞,第一音節表明了該詞的屬性(歸屬)或者某種特殊性質,這樣便與其它詞區別開來。“女醫生”這個詞就因在“醫生”的基礎上附加了“女”這一屬性,使得“女醫生”與其同行的“男醫生”強制區別開來。再如,在“煤工廠”這個詞中,“煤”說明了“煤工廠”具有與其它工廠不同的性質。
2、修飾中附加顏色
白/蓮花、黑/木耳、藍/鳳凰、紫/藥水、紅/寶石等詞,第一音節均為表示顏色的形容詞,主要用于描摹事物的情態特征。如“白木耳”和“黑木耳”因第一音節顏色詞的不同而顯現出事物之間的不同。
以上兩類屬于定中結構,它們的中心語都屬于固化成詞的名詞性詞組。
3、修飾之外表程度
很/簡單、很/幸福、太/美妙、太/幸福等詞,第一音節詞多為程度副詞,第二、三音節為固化成詞的形容詞詞組。漂亮——很/漂亮,程度上有所加深。
4、修飾之外表否定
不起眼、不濟事、不幸福(第一音節為否定副詞“不”)
非正式、非官方(狀中結構,第一音節為否定副詞“非”)
非金屬、非導體(定中結構,第一音節為否定副詞“非”)
第一音節對第二、三音節共同表示的語義進行否定,例如:濟事——不濟事(意義相反)。
以上兩類一般出現在狀中結構中,它們的中心語大都屬于固化成詞的形容詞詞組。
5、新興副詞“超”修飾
超/一流、超/聲速、超/新星等詞,第一音節“超”表示“非常、超越”等意義,作為程度副詞修飾第二、三音節。
第二類:附加后綴型。
附加后綴型是指在偏正結構三音節詞中,因第三音節意義虛化而呈現的一種組合模式。根據后綴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兩小類:
1、以“子”為后綴
八輩子、兵油子、馬鞍子、草墊子、書呆子、半吊子等詞,第三音節“子”詞義虛化,附加于第二音節上,作為后綴出現。以“八輩子”為例,“八”修飾“輩子”,但在被修飾的第二、三音節中,只有第二音節“輩”意義實在,而“子”僅作為“輩”的后綴出現,這一類詞一般出現在定中結構中。
2、以“頭”為后綴
好/彩頭、旱碼/頭、微/獵頭(通過微博網羅人才的專門獵手)等詞,第三音節“頭”同樣作為詞義虛化的后綴,附加粘合在第二音節上。
第三類:重疊型
在三音節的偏正結構中存在著這樣一類詞,第二音節和第三音節由相同的詞根語素重疊而成。
1、蠶/寶寶、鐵/蛋蛋、肉/球球(對事物的愛稱)
2、好/爸爸、傻/哥哥、親/妹妹(親屬間親昵的稱謂)
第一類多是對事物的愛稱,用以增加親昵化的口語色彩。第二類在親屬的日常口語交流重要的較多,大多帶著彼此間的親昵之感。
此外,隨著近年來社會科技的發展,興起了一些新興詞匯,這些新興詞匯也存在著偏正結構的1+2式組合。
亞健康(健康狀況描述)
光污染、熱污染(新興環境污染)
負增長、零增長(衡量經濟的增長與否)
軟環境、硬環境、軟資源、硬資源(新興硬件與軟件條件)
三、偏正結構三音節詞的句法功能及語義功能
偏正結構的三音節合成詞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作為句子結構的一部分,充當句法成分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作為語義表達成分時所表現出來的語義功能。
就充當句法成分而言,由于偏正結構包括名詞性的定中結構和謂詞性的狀中結構,因而可以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多種句法成分。
這只小花貓真可愛。(定中結構做主語成分)
我喜歡小花貓。(定中結構做賓語成分)
這朵花真漂亮。(狀中結構做謂語成分)
小李[很高興]地對我說。(狀中結構做狀語成分)
就語義功能而言,在定中結構中,我們習慣上把定語分為限制性定語和描寫性定語,但是在偏正結構的三音節合成詞中限制性定語較多,描寫性的定語較少。原因很簡單,“描寫類定語一般由狀態形容詞或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擬聲詞充當”,如“綠油油的莊稼”,很顯然這樣的表達不滿足1+2式的結構表達。作為限制性定語,在語義上一般會縮小中心語事先設定的范圍。限制性條件越多,滿足條件的此類事物的數量就會越少。例如“瘦豬肉”定語“瘦”對中心語“豬肉”進行了相關條件的限制,使得滿足條件的“豬肉”僅有一部分而已。不同于定中結構,在三音節1+2式狀中結構中,描寫性狀語相對較多。如上文提到的固化成詞類中的“修飾中附加程度”和“新興副詞超”這兩小類。僅有“修飾中附加否定”這一類屬于限制性狀語。
參考文獻:
[1] 馮勝利,漢語韻律、詞法、句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馮勝利,漢語韻律句法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2
[4] 劉志富,現代漢語領屬性偏正結構及其相關句法現象[J],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論文,2011
作者簡介:宋慧麗(1989.10-),女,山東省濰坊壽光市人,曲阜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