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高校如何以高素質畢業生和高就業率提升自己的品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針對這個問題,經過對當今的國內就業形勢的剖析,分析出就業難的原因,并從學校的角度闡述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機構設置、實施環節及實施過程中面臨問題的對策。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規劃指導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經過了被稱之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然而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人,比去年的699萬人超出28萬人。另外,加上2013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預計2014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將達到810萬人。而國內經濟也出現新的情況,2014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11年,僅民營企業就吸納了近34.2%的大學畢業生,由此可見今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二、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1、從宏觀層面來看,自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擴招所導致的總量供求矛盾逐漸顯現,原先通過擴招所緩和的青年群體就業壓力正在逐步釋放。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使得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傾向于招聘有技術、有經驗的人員。
2、從中觀層面來看,目前不少高等學校的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專業設置不合理所導致的結構供求矛盾。課程設置欠缺所導致的市場適應性差,缺乏對學生情商的教育輔導,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阻礙了大學畢業生工作后的發展。
3、從微觀層面來看,大學畢業生的個人素質,包括理論素質、技術素質和道德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就業觀念沒有轉變,大學生普遍不愿意到中西部落后地區、農村地區和基層單位就業,自我創業意愿不強。
4、現在多數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都是通過人才市場這種社會招聘的渠道,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但不排除有些企業的實力差,發展弱,即使有發展潛力的好企業,參會也是為自己公司“做門面、做廣告”的情況,招聘崗位質量不高,使得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甚至上當受騙。
三、高校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在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下,通過以上的原因分析,可得知,一所大學如何沖破就業的瓶頸,以高素質畢業生和高就業率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生存的關鍵。因此,廣大高校有必要借鑒國內外經驗,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程,把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作為大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程,就是要求高校通過配備專業師資、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采用個性化指導方式,幫助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并引導學生為實現職業目標,制定出大學階段的總目標、大學各階段的子目標及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其目的不僅僅是便于把學生“推銷”出去,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衡外情、量已力”的基礎上,規劃出最佳的職業生涯目標和職業發展路線,進而有針對性地積累知識、開發技能,成為社會歡迎的具有相對優勢的人才。 學生的成功就業也為學校發展贏得先機。
四、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1、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以加深理論研究和實行歸口管理。從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來看,很多發達國家早已建立了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中心的比較完備的就業指導體系,并由專家來執行。像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從小學就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我國在這方面卻長期欠缺。廣大高校有必要借鑒和和整合國內外經驗,進一步創新就業指導工作,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心代替傳統的就業指導中心,以加深理論研究和實行歸口管理。
2、重視和落實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每一個環節
據調查:超過80%的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或非常重要,70%以上的大學生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職業生涯服務指導。加上高校擴招后,每年有30%以上的大學生不能及時找到工作崗位的嚴峻事實和大學生因缺少職業規劃而頻頻跳槽的現狀,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勢在必行,而且必須貫穿于大學階段的全過程,并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分階段、分環節進行。
3、在大學階段,對學生著重以下方面的指導:
①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專業授課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職業生涯目標,為學生設計科學的、個性化的課程模塊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構建以專業知識為中心,以相關度大的知識或技能為網絡結點,按與專業知識關聯程度的遠近相互聯合形成的適應性強、能夠在較大空間發揮作用的知識結構。
②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要求加強學生哲學、邏輯學的學習,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引導他們不斷調整思維方式,從多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再次,培養較強的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多種能力。只有把合理的知識結構、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整合起來,才是成功的保障。
③鼓勵學生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在實踐中才能鍛煉出職業技能,學校應充分重視。一是利用“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讓學生到校辦企業或與學校合作的單位進行實地鍛煉;二是通過舉辦校園文化活動、校園自創業活動、社會實踐調研、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暑假“三下鄉”活動、大學生社會兼職活動讓學生得到煅煉;三是對臨近畢業的學生,組織實習,提前進入職場,學會扮演職業角色,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此外,學校可邀請社會知名人士、畢業生、成功校友來校與學生交流,傳遞經驗。
4、做好數據庫建設,以便資源共享,加強信息流動。一是加快網絡建設,使不同地方的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二是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數據庫,通過校園BBS網絡系統開展網上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問卷調查、個案咨詢等;三是邀請企業界知名人士、成功校友、校內外專家來校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職業環境的機遇和挑戰、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需求狀況。所有這些將為學生事業的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一環,是學生順利就業的保證,對于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廣大高校必須加大投入,做好人員和制度保障。在學制方面,要建立以完全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制,增加選修課程,允許學生跨系、院、校自由選修某些相關課程,取得學分。學生修完學分后即可畢業,也可根據自身情況繼續學習相關課程或選修第二學位。學校放寬政策,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一方沃土。
參考文獻:
[1]周文霞主編.職業生涯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在生編著.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3]龍立榮,李曄編著.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4]沈登學,孔勤主編.職業生涯設計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5]王榮發主編.職業發展導論—從起步走向成功[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6]瞿振元主編.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李兵寬,劉啟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8]吳成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融入職業設計指導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5,(2).
作者簡介:樂美卓,本科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信息工程專業方向,研究生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工業設計方向,現就職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從事學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