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不沾鍋”這個結構,語言學對其進行的研究還不夠充分。本文首先運用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此結構進行界定,認定此結構是一個離合詞,進而對其理性義等進行探究,分析其義項變體的演變,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其典型含義及典型用法。
關鍵詞:不沾鍋;離合詞;義項
“不沾鍋”這個結構在大眾的日常交際中較為常見。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該結構時往往靠“感覺”,即憑借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對其準確含義及規范用法大多難以表述清楚。本文在廣泛搜集該結構諸多用例的基礎上,嘗試運用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不沾鍋”進行綜合分析。
一、“不沾鍋”的結構歸屬問題
對于“不沾鍋”這個結構歸屬的認定,焦點在于此結構究竟是詞還是短語。若是單從“不沾鍋”的組成語素方面來看,“不”、“沾”、“鍋”三個語素均是自由語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可以單獨成詞,由此看來似乎“不沾鍋”是一個短語,而非一個詞。造成這種誤解的主要原因是漢語中詞和短語的結構特點。從漢語發展歷史的角度說,“漢語的多音節詞主要是從短語的臨時性組合發展而來的,所以詞的結構跟短語的結構也大體一致”[1]。例如:
國家經營——國營 牛皮鞋子——皮鞋
由于這種結構上的一致性,使得詞與短語之間的界限難以分得特別清楚,從而出現了一批介于詞和短語二者“過渡地帶”的類似于短語的詞,此類詞就是我們常說的“離合詞”。從語法的角度看,與其他詞相比,此類詞最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中間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例如:
洗澡——洗了個涼水澡 理發——理了個短發
其實,“不沾鍋”就是屬于這個過渡地帶的一個“離合詞”,例如:
不沾鍋——不沾政治的鍋、不沾臺獨的鍋
所以,筆者認為,“不沾鍋”是離合詞而非短語。
二、“不沾鍋”詞義探究
1.理性意義和本義
詞的理性意義主要是用于揭示詞義中同概念有關的那部分意義。在歸納詞的理性意義時,需要綜合考慮該詞出現的語言環境,歸納其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即不同的義項,并在此基礎之上得出某個詞較為完整的的理性意義。綜觀文中“不沾鍋”的用例,我們可以知道“不沾鍋”這個詞的理性意義包含多個不同的義項,也就是說,“不沾鍋”是一個多義詞。
“多義詞的不同意義之中,從歷史角度看,有一個意義是最早的意義,這個意義叫本義”[2]。在“不沾鍋”諸多的義項中,自然包括該詞的本義。 “不沾鍋”本義是指不與鍋這個事物發生接觸。該詞之所以存在除本義之外的諸多不同的義項,是因為在使用“不沾鍋”的過程中,同一個詞會受使用者或使用語境的制約,從而使得指代“不沾鍋”本義的義項發生改變,出現一系列義項變體。由于這些義項變體出現環境的多樣性,一般的辭書就難以將這些義項變體全面地體現出來。至于這些義項變體究竟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就更加難以找到根據。
2.“不沾鍋”義項變體的演變
漢語中的詞不僅僅是其構成語素意義的簡單疊加,語素入詞之后很多時候會引起詞義的變化,從而使某個詞產生不同的義項,成為多義詞。語素入詞所引起的義項的變異情況比較復雜,王艾錄和司富珍(2001)在研究此問題時,將這種常見的變異情況概括為“入詞而生下位義、入詞而生區別義、入詞而生色彩義、入詞而生特殊義、入詞而生蛻變義、入詞而生比喻義”[3]六種。“不沾鍋”的義項在演變過程中主要通過色彩的變化和比喻的方式產生其他義項變體,也即該詞除本義之外的其他義項變體主要是通過“入詞而生比喻義”和“入詞而生色彩義”的方式演變得來的。
(1)色彩義
單一的語素是沒有色彩義的,只有當這些語素組合成詞或者進入句子之后才會帶上一定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或形象色彩。孤立地看“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的解釋,其含義指:①炊事用具,圓形中凹,多用鐵、鋁等制成;②某些裝液體加熱用的器具;③鍋子。由以上三個釋義可知,“鍋”沒有什么附加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可言。但是,以“鍋”為語素的“不沾鍋”卻往往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口語色彩也較為濃厚。綜觀下文的例子可知,其感情色彩有褒有貶,以貶為主,并帶有挖苦的味道。由此可知,在使用“不沾鍋”時大眾常傾向于其貶義色彩。
(2)比喻義
漢語中有的語素在成詞的過程中往往會充當喻體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語素便產生了比喻義,進而由這些語素組成的詞語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感情色彩。比如以“鍋”為語素的“不沾鍋”。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可知,“鍋”沒有什么比喻的含義,但是“不沾鍋”卻是一個多義詞,由此可推知,“不沾鍋”的多個義項是在本義的基礎上轉化而來的。加之,“鍋”的本義常會被借用來比喻其他一些事物,比如“揭鍋”中的“鍋”就被比喻為“事實或真相”。通過對文中所提及相關用例的考察可知,“不沾鍋”的義項變體主要是由其構成語素的比喻義衍生出來的。至于這些衍生義項的具體內容及其出現的具體語境,本文接下來將作細致的歸納。
三、“不沾鍋”的含義及用法歸納
詞的準確含義及用法脫離不開該詞出現的具體語言環境,某些詞放在新的語境中有時會衍生新的含義,出現新的用法。本文試就“不沾鍋”出現的具體語境,將其典型含義及用法歸納如下:
1.指某些人或某些團體沒有大眾普遍認為的其所屬領域的陋習。多用于政治領域,或與政治密切相關的領域。例如:
(1)德國總理默克爾是政治“不沾鍋”,“被逼到墻角的時候會很堅定,但害怕風險并且從不具備創造性”。
(《維基解密和全球外交》,安琪)
(2)馬英九在“特支費案”發生后表示,“不沾黑金、不沾酒色、不酗酒、不鬧緋聞,也不沾臺獨的鍋”,團結黨內同仁、共同反擊抹黑攻擊時,還是要“沾鍋”。
(《近期臺灣政壇的焦點和走向分析》,劉紅)
(3)在這種領導風格之下,他(里根)又有了另外一個綽號叫做“不沾鍋總統”,不管任何攻擊他都得以全身而退,不會讓自己的聲譽沾上永久的污點。(《領導科學實戰應用》,徐湘江)
2.某些傳統概念中相互依存的雙方,其彼此依存程度發生變化。例如:
(4)《勞雇關系不沾鍋 企業用人流行傭兵制》
(《工商時報》,2003年第2期)
(5) 美劇走紅了這些年,劇迷們漸漸熟悉了它的各種套路。……主人公們在銀幕象牙塔里百煉成鋼成了百毒不侵職業人、現實生活不沾鍋,周復一周、年復一年地探案、做手術、處理各種紛爭。
(《從美劇的消沉反思英劇崛起》,杜紅玲)
(6)比如說對很多新的電影、戲劇、廣告中表現的政治冷漠感,對社會公益的“不沾鍋”式的不聞不問,乃至公共知識分子基本上已多隨政黨起舞的現象等等……
(《文化研究與新的文化現實》,廖炳惠等)
3.指事件的當事人或主要負責人閃躲某些與其自身密切相關的事件。例如:
(7)領導怕“沾鍋”躲著群眾不見面,是處置突發事件最大的教訓。
(《領導干部應對群體性事件須提高五種能力》,周萬生等)
(8)當時王鼎鈞擔任《中國時報》主筆,決心不沾鍋,可是仍然卷入漩渦。 (《穿越人性競技場的堅守——從王鼎鈞《文學江湖》探析作家的創作心史(下)》,黃雅莉)
以上范例中除了使用“不沾鍋”這個詞外,還出現了貌似其肯定形式的“沾鍋”,筆者認為“沾鍋”是“不沾鍋”在具體使用語境中的臨時性活用,而非其去掉常見的主要表達否定含義的“不”字的肯定形式。其常用肯定及否定表達形式如下:
(9)馬英九是一個“不沾鍋”嘛。
(香港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2008年3月26日)
(10)那么他特別聲明說,民進黨不能“不沾鍋”,其實這句話很明顯說出了蔡英文的個性,……
(北京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2008年12月2日)
此外,“不沾鍋”三個含義的使用頻率是不均衡的。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文本語料庫的檢索結果及其他文獻資料,在“不沾鍋”的眾多用例中,表達第一種含義的用例使用的頻率最高,其次是表達第二種和第三種含義的用例。
四、結語
作為一個常用詞,“不沾鍋”尚未被一些語言類的權威工具書收錄。但隨著大眾語言交際的多樣性需求的增加,“不沾鍋”這個詞的使用范圍日漸擴大,其含義也愈加豐富,這都增加了“不沾鍋”被權威辭書承認并收錄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周一民.現代漢語(第三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王艾錄,司富珍.漢語的詞語理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4]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5]張志毅. 詞的理據[J].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03)
[6]許光烈. 漢語詞的理據及其基本類型[J]. 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1)
作者簡介:張加林,現就讀于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語法學和語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