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本文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視角來分析《簡愛》中的女權主義思想,揭示女性對自由、平等、自主的追求,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其現實意義。
關鍵詞:簡愛;女權主義;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
1.引言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之一,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歐美,至今仍繼續在發展。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是一個凸現文學外部研究的批評流派,它對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等“批判”理論有借鑒有學習,但是也有自己鮮明的理論特色。它是以婦女為中心的批評,其研究對象包括婦女形象、女性創作和女性閱讀等。它要求以一種女性的視覺對文學作品進行全新的解讀,對男性文學歪曲婦女形象進行了猛烈批判;它努力發覺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學傳統,重評文學史;它探討文學中女性意識,研究女性特有的寫作、表達方式,關注女作家的創作狀況;它聲討男性中心主義傳統文化對女性創作的壓抑,提倡一種女性主義寫作方式。
雖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作為一門學科才開始出現,而十九世紀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已有了女權主義的表現,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簡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主人公簡愛是一個瘦小、相貌平平但是聰明且誠實的孤兒。簡愛從小被寄養在舅母家,受盡了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十歲那年簡愛被送進了孤兒院,雖然也受盡了折磨,但她靠著堅強的意志完成了學業,成為一名教師。在桑費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時,她與莊園主人羅徹斯特相愛了,但在婚禮上她卻發現羅徹斯特已經有合法妻子;離開桑費爾德莊園后,她遇見了牧師表哥圣約翰,圣約翰向她求婚,但是她并沒有答應。最后,簡愛還是回到了失明的羅徹斯特的身邊。簡愛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的英國等級觀念森嚴,男權至上,女性卻飽受社會的歧視和壓迫。簡愛作為覺醒女性的代表,為了追求自由、平等,開始命運展開了不屈不撓地斗爭。
2.《簡愛》中的女權主義思想
2.1 反抗精神
簡愛年幼的時候被寄養在舅母家,飽受舅母和表兄的欺負,尤其是被看作兒童世界男權象征的表哥更是經常對她毆打辱罵。但這卻激起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曾經怒斥表哥:“你這個惡毒殘忍的孩子!你簡直像個殺人犯,像個管奴隸的監工頭,像羅馬皇帝!”可見簡愛的反叛精神是與生俱來的。正是由于簡愛的反叛,她被舅母送到了孤兒院。孤兒院校長布洛克赫斯對女性充滿仇視并且虐待孤兒院的女孩兒們。但是簡愛也沒有像其他的女孩兒一樣逆來順受,而是勇敢地反擊。在孤兒院的不幸遭遇給了簡愛更多的勇氣和決心去反抗殘酷的社會并爭取更多的權利。
2.2 追求平等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男性是社會的統治者,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屬品。因此,女性們為了追求平等必須先要取得經濟獨立。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前提。簡愛深深地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她在孤兒院里雖然備受折磨,仍然堅持學習,后來成了一名教師,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在和羅徹斯特戀愛的過程中,她也堅持著經濟上的自主,她拒絕了羅徹斯特贈送的貴重禮物并堅持自己工作來養活自己。這不僅表明了簡愛對經濟獨立的追求,還表現了她追求的愛情是建立在雙方地位平等的基礎上的。她曾對羅徹斯特說:“你認為我窮、低賤、不漂亮、矮小,我就沒有靈魂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也跟你一樣,心也跟你一樣健全!我們正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腳下---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在后來與圣約翰相處的過程中,當簡愛發現圣約翰并沒有把她當作平等的人看待時,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圣約翰。在簡愛的心中,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世間的人都是平等的,女人跟男人更應該是平等的。
2.3 渴望真愛
簡愛雖然相貌平常,出身卑微,但是她仍然不懈地追求著純真的愛情。她認為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而不是金錢、地位和美貌之上。她深愛著羅徹斯特,即使后來羅徹斯特失明了,她仍然毫不猶豫地跟他結婚并且陪伴照顧著他。這就是簡愛所信奉的愛情,與金錢地位無關。簡愛對真愛的追求從她和圣約翰的相處中也表現了出來。簡愛拒絕了圣約翰的求婚,因為圣約翰并不是真心地愛著她,另一方面,簡愛也意識到圣約翰并不是自己的真愛。簡愛并不愿意屈服于圣約翰,而是大膽去追求真愛,她下定決心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在簡愛看來,女人也應該像男人一樣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3.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和《簡愛》中的女權主義思想
這部小說創作于十九世紀的英國,那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男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極其卑微的。然而這部作品卻透露出的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這說明當時的女性已經不滿于被壓迫的社會現實,走向覺醒并試圖改變現狀,爭取更多的權利。在《簡愛》這部小說中,作者將簡愛刻畫成一個具有反叛精神、追求獨立自主的覺醒的女性形象,在當時的社會格局下,這個形象在一大群由男性塑造的或天使或要付的女性形象中脫穎而出,成為千千萬萬平凡而又真實的女性的偶像,也成為一代代女性作家塑造自身形象的一次成功開端。
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來看,簡愛的不幸遭遇代表著當時所有女性所經歷的遭遇,因此簡愛的不屈不撓地抗爭也代表著所有當時所有女性對現實的不滿和積極改變現狀的欲望。事實上,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飽受社會歧視和折磨,她們從心底十分渴望改變這種狀況,于是女性們開始了爭取自己權利的斗爭,這些也反映在當時女性作家的作品當中。同時,這部作品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出來的,更加賦予了這個角色的真實性。在那個年代,夏洛蒂勃朗特作為覺醒女性的代表將自己渴望自由和對社會的不滿都訴諸筆下,都寄托在主人公簡愛身上,因此使這部作品更顯真實,更具靈魂??偟膩碚f,這部作品體現來了十九世紀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更預示著女性批評主義文學理論的出現。
4.結論
《簡愛》這部小說是十九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她用鮮明的女性生命意識,寫出了簡愛這個新女性生命的形態、生命的欲望和生命的流程。這部作品打破了一直以來男性角色占主導地位的傳統,以獨特的視角創造了一個個性化的女性主義主角。夏洛蒂·勃朗特不僅是那個時代優秀女作家的代表,也是覺醒女性的代表。她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反映在小說主人公簡愛身上,那就是不屈不撓地為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女性而不斷抗爭。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來看,這部作品有力地發出現代女性對于男權社會的反叛和顛覆的聲音,非常強烈地突出了女性主義的敘述立場。以至于在今天,簡愛這個堅強、獨立、自主的人物仍然影響著當代的女性,激勵著廣大女性為追求平等、自由,為爭取更多合法權利而不斷奮斗。
參考文獻
[1] Bronte, Charlotte. Jane Eyre [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2]Teachman, Debra. Understanding Jane Eyre[M]. 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常耀信, 英國文學簡史[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4]李維屏,英國小說藝術史[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甘 露(1987-),女,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