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通過對銅仁市職業教育進行研究分析,找出職業教育存在問題并分析原因,最后指出要走校企合作的新型校企一體化職業教育發展路徑。
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積極探索和發展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是貴州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實現后發趕超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銅仁市的經濟發展正處于高速增長、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實現政府的“六個跨越”、促進“四化”同步需要經濟的可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則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區域性,決定了它在銅仁市經濟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讓銅仁市職業教育更好的適應銅仁經濟發展,從而推動銅仁市經濟和高職教育互動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銅仁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銅仁市川硐教育園區毗鄰大興工業園區,三所高等院校分別為應用型本科的銅仁學院、國家骨干職業院校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同時還有初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形成了辦學層次分明、專業結構完善的教育園區,為銅仁市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該教育園區是銅仁市的創新園,給銅仁市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提供工業生產的效率,增加生產效益;教育園區是銅仁市的動力源,培養的畢業生給工業園區的各類人才增添新的血液、新的活力,大大改觀了工業園區對人才的需求現狀;教育園區是銅仁市的人才孵化器,特別是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和市內企業緊密結合,通過產學研的良好結合,使畢業生能夠和崗位無縫對接,為企業培養出大量的管理人才和一線員工。
通過調研發現,當前銅仁市企業的人才資源不足,員工素質達不到企業發展的需要。不管科技高、附加值高的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都表現出對人才的渴求,現有管理人員、一線人員滿足不了企業的發展需求,人才問題成了銅仁市工業的老大難問題。而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是銅仁市工業的教育支撐平臺,建設有銅仁市唯一博士后流動站,貴州三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的其中一個落戶銅仁職院,也有貴州省省級人才基地,這些都為職院和企業、工業園區的共融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支持。同時,銅仁職院的辦學獨具特色,成立了銅仁市職業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式辦學,重點發展各自辦學專業特色,達到專而精,同時高職引領中職,促進各區縣中職學校共融發展,支撐地方區縣經濟發展,進而輻射各地社會發展。
二、銅仁市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畢業學生外出大于留銅。當前,銅仁市職業學校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中高職學校發展迅速。但是畢業生就業地點選擇多在沿海城市,真正留在本地的畢業生只有汽車維修等少數專業,計算機、服裝、數控等專業學生大多涌進沿海發達城市,職業院校沒有很好的服務當地企業,沒有和產業園區的企業形成良好互動。
校企合作形式大于實質。職業教育和地方企業聯系緊密度不夠,當前校企合作情況一般,沒能充分調動雙方合作的積極性,缺少一個能夠協調雙方利益的雙贏機制。使數以萬計的農民子弟通過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走出大山,成為發達地區產業技術工人。因此,職業教育如何主動對接地方產業需求,強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持和人力支持,值得學校和政府深思。
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一是地方企業對職校畢業生吸引力不足。發達地區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大規?,F代化的工廠企業、相對優厚的工資待遇等對山區孩子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銅仁市企業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單一、工人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偏低、工作環境相對較差,所以大多數職校畢業生不愿意在本地就業。二是職業教育與地方人才市場需求對接不夠。主要表現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模式、人才規格質量等還不能完全適應地方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三是地方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有待激發。西邊縣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激發調動企業參與職校合作的激勵措施不力,企業主動與職校合作的意識較欠缺。
盡管目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整體上看,仍存在著基礎薄弱、政府投入不足、硬件條件不足的難題。銅仁市的職業教育處于初級階段,缺乏長效的、校企共同主導的合作體制機制,特別是在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上還缺乏突破和創新,學校和工業園區合作的環境還沒有真正形成,突出地表現為:
認識程度不夠高 。政府、職業學校和企業各方在校企合作的認識上還局限于教育內部,表現為:參與校企合作的政府是以教育部門為主,由教育部門單方面推動校企合作,帶動和引導其它部門參與;企業不屬于教育內部成員,校企合作不是企業應有的責任,它會在利益的“標尺”下決定其是否參與校企合作。
管理體制不完善?,F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體制還存在著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和職能分割等問題:一是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和行業部門之間的不協調,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和行業部門各自分管職權范圍內的職業院校,各部門各自設立一套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二是職業教育主管的教育部門與財政部門等其它相關行政部門之間的不協調,在職業教育經費、學?;?、校企合作規劃及實施中過度的管理細分削弱了管理主體的作用。
合作機制未建立。從目前的校企合作總體情況來看,合作是以職業學校主導、以情感聯絡為主的淺層次合作。如何建立校企共同主導的運行機制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所在,從“參與 ”到“共同主導”還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監管部門低效率。通過對銅仁市的職業學校進行調研發現,銅仁市沒有任何政府文件、準則規范校企合作,也沒有成立獨立的管理部門對校企合作的雙方進行指導和約束?,F有的職業教育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行業的管理職能,并對行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約束力不強,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勞動主管部門的聯系不多,學校、企業、市場之間信息不暢都影響了行業在職業教育中應有功能的發揮。
四、建立有效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互動模式
如何促進職業教育在銅仁市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求必須建立一個與技能型人力資本專用化相適應的較為科學的、完善的、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發展政校企深度合作。結合當前貴州省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和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的實施,職業教育更應該順應時代要求,遵循現代職業教育規律。一方面,在校企合作辦學培養人才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入政府有關部門行業的參與合作。另一方面,職業學校不僅要培養出通曉市場開拓、企業管理、產品營銷、品牌建設等經營管理人才,還要培養出適應地方建設、發展規劃、產業培育、招商引資等迫切需要的高素質政務管理人才。
大力扶持職業教育。在加大對職業技術教育資金投入的同時,更要要出臺專門的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學科專業設置、辦學條件保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管理,為職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公共服務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引導雙師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開展聯合培養培訓、到政府企事業單位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訓指導能力,結合區域經濟和市場需求,制定優惠政策,聘請政府企事業單位中能力強、素質高、經驗豐富且善傳授的成功人士擔任兼職教師來校任教,實現教師和“師傅”的雙向優勢互補。
(作者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