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提出了建設節水型社會必要性的現實條件與現實需要,充分分析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節水潛力,對此提出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目標及節水型社會體制機制建設的思路,明確了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保障措施。
1 阜蒙縣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要性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的支撐。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阜蒙縣”)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資源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瓶頸”。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阜蒙縣缺水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戰略措施。
2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節水潛力
水資源狀況與開發利用。全縣地表水可利用量32806×104m3,地下水可開采量13759×104m3,水資源總的可利用量46565×104m3(含19.5%入境客水、城排水、礦排水、回歸水)。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全縣水資源平均開發利用率41.01%,其中:繞陽河流域東沙河,大凌河流域細河海州以上、佛寺以上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最高,分別達到63.88%、66.68%、69.39%;柳河鬧德海以上、牤牛河境內全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最低,分別為18.2%、15.98%。
節水水平及節水潛力。通過典調與分析,工業節水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耗水定額;城鎮生活節水措施以住宅節水器具的推廣使用為重點;農村生活為分散供水,解決節水問題的最好途徑是結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行自來水普及;農業節水突出的措施是新增的灌溉面積全部采用節水設施,已有的非節水灌溉面積逐步改造成節水面積。經過系統分析阜蒙先節水潛力較大,現狀年節水量3439×104m3,按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指標,2015年節水量達到6545.6×104m3,2020年節水量為10812.3×104m3。
3 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目標
節水型社會建設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年遞減率約為4.8%,由2014年用水量350m3/萬元降低到2020年的170m3/萬元以下。
農業節水全面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方法和技術,農業綜合灌溉定由2014年218.6m3/畝降至2020年的200m3/畝,農業灌溉水綜合有效利用系數0.65,節水灌溉工程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85。
城市供水有效利用率大于95.0%,管網漏失率控制在12.0%以下。
4 節水型社會體制機制建設的思路
建立健全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堅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通過明晰水權管理、控制用水總量、規范用水權益,為市場配置水資源奠定基礎節水型社會建設是全社會的任務,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是節水型社會成敗的關鍵。
4.2 建立健全用水總量和定額管理制度
實行用水總量控制。阜蒙縣水資源相當貧乏,實行和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措施。確定水資源的宏觀管理控制指標和微觀用水指標。;二是研究制訂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指標。
加強用水定額管理。用水定額管理是計劃用水和總量控制的基礎,嚴格執行遼寧省技術監督局編制的《行業用水定額》(DB21/T1237—2003),嚴格按用水定額管理用水,采取行業化、制度化、措施化方式,嚴禁超定額用水。
4.3 建立水權分配和管理制度
明確水權。按照《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該農村集體經濟使用。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為適應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在使用權的基礎上,著眼于水資源的使用價值,將其各項權能分開,創設使用權、用水權、開發權等。
市場準入。 水資源、水利用已不是福利需求,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商品,因此建立水商品體系十分重要。既然是商品,就應該按價值規律進入市場,準許按市場化管理,轉換為經濟財富。城鎮供水實行統一管理的多種體制、多樣形式的供水格局,充分發揮水價杠桿作用;農村供水在小型水源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實行用水付費制,供水價格協議制。
水權管理。實行水務管理一體化,規范水權轉讓行為。在取水許可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水資源開發、利用、節水統一管理,全面推行水資源按流域管理,實行“一龍”管水、“多龍”治水、“群龍”節水格局。流域內水權管理在水資源論證的基礎上,從取水許可審批開始就納入水權轉換管理范圍,沒有水權轉換的取水不予審批。大規模、跨行業、跨流域的水權轉讓由水行政機關統一調配,形成市場運作方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建立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確定水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建立水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實行獎懲和責任追究制度;通過一系列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控制水污染源,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保證。
健全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在取水許可審批和年檢時要求取用水戶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各個用水戶保證按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嚴格按中央、省兩級規定執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按許可審批量征費,節水按量值減。
建立健全科學的水價制度。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實行政府定價與運行成本核算相結合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城鎮用水價格、農業灌溉用水價格。
實行用水定額管理、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價格;工農業生產用水根據用水定額和用水計劃,實行定額內和計劃內平價,超定額、超計劃部分每達到1.0%加價5.0%,每超過10.0%加價1倍,以此促進節約用水;在水資源豐枯變化大、用水矛盾突出的地方和季節,實行豐枯水價,枯水期或用水緊張地區,水價高于豐水期或基本水價。實行超額用水加價,節約用水有獎,轉讓水權有償制度,充分發揮價格優勢促進節水的杠桿作用。
對使用公共設施供水(或其他水源)的單位超計劃指標用水的,由供水和水資源管理部門按超計劃部分加價水費、水資源費,每超過計劃的10.0%,分別加收水費、水資源費各1倍,最高可以各加收到5倍。
5 實施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保障措施
依據政策法規 強化執法手段。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將節水型社會建設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在完善節水型社會法制建設的同時,強化執法管理,完善水政監察機制,增強執法手段,嚴格按法律程序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依法管理水資源和節約用水,依據政策調控社會節水積極性,為管理制度建設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
加強節水宣傳 提高節水認識。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介,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結合阜蒙縣的水資源現狀,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宣傳教育,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義,使全社會都了解、支持和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要加強輿論監督,建立健全舉報機制,對浪費水、破壞節水設施的不良行為公開暴光。
依靠科技創新 推進節水進程。加強節水技術研發,加快推廣各種先進實用的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工業節水生產技術、廢水資源化技術、中水回用技術等。貫徹落實節水型產品、器具技術標準,在城鎮普及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培育和發展節水技術服務體系,為用水戶提供節水技術服務。
運用水價杠桿 強化水權分配。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構筑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組成的完整水價體系,充分發揮水價杠桿作用。實行水權有償轉讓,培育和發展水權交易市場。加強水權管理,規范水權市場,允許水權交易。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