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語言的精粹,詩歌的呈現形式本身也可有一定的表意功能, 它與詩文內容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由詩中的視覺詩將詩文排列成特定的形狀,通過直觀性的藝術形象來反映客觀事物的外在形態,從文字和圖形兩方面給讀者更深更具體的感官享受。該文從文學與美術的關系開始入手,探討了視覺詩中的美術美學,視覺詩的種類、優缺點和發展方向。
語言文字是抽象的符號,美術是形象思維的產物。視覺詩就是將詩文和通過視覺渠道來欣賞的美術形象相結合構成的藝術形式。這種形式能夠強化詩文在格律形式上的特色,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被廣大詩歌美術愛好者所喜愛。
一.文學與美術的關系
文學是以語言或文字為物質媒介來創造藝術形象,借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
的;而美術是以點,線,面,色等基本原素為媒介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語言文字是文學借以塑造形象的手段,正如線條,色彩是美術塑造形象的手段一樣。
與美術所塑造的能使人直接觀摩,直觀感受的形象不同,文學是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的,不僅可以描寫人物的外在形態,而且還善于描寫人物的內在心理;不僅可以描繪“瞬間的”情景,也可以描繪情節的起始,發展,變化,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變化的具體表現。相比之下,美術中的繪畫,雕塑等所表現的內在心理狀態是通過外在的形態加以間接反映的。
那么文學與美術是否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呢?我們通過比較可見,各種藝術門類之間的交叉性是必然的。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美術與文學詩歌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例如: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或故事情節可以為繪畫,雕塑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而文學作品中的插圖也會使整部文學作品更加生動直觀,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詩歌中的視覺詩,也就是呈現幾何圖形的詩。視覺詩的書面圖形構成體現了詩歌文學與美術的水乳交融的關系。
二.視覺詩中的美術美學
從美術的角度來說,各種幾何形和線條在構圖中會產生迥然不同的視覺心理和藝術效果。
讓我們先來欣賞英國詩人Robert Herrick(1591-1674)的Upon His Departure Hence一詩,這首詩共十五行,是這樣安排它的格律和書面圖形的。
Thus I
Pass by
And die,
As one,
Unknown,
And gone;
I’m made
A shade
And laid
I’th grave,
There have
My cave。
Where tell
I dwell
Farewell。
整首詩呈長方形,像一個墓碑。在美術構圖中,方形,平行,垂直線,給人肅穆,平靜,沉悶的氣氛。這樣安排這首詩不僅使讀者在聽覺上聯想到人生的短促和孤獨,更從視覺上加深這種印象,并引起讀者對狹長碑文的聯想。
再看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這位愛創新嘗試的美國詩人的一首詩《日落》。
Sunset
stinging
gold swarms
upon the spires
silver
chants the litanies the
great bells are ringing with rose
the lewd fat bell and a tall
wind
is dragging
the
sea
with
dream
-s
這首詩描繪的是日落時分的色,形,音,詩行排列成日落的視覺景象,加強了詩的感官沖擊力。波狀形不僅在構圖上有豐富變化的特點,而且和詩題配合密切,使整首詩在內容和形式上和諧統一。
三.視覺詩(visual verse)的種類
視覺詩包括具象詩(concrete verse)和模型詩(pattern poetry)等。具象詩著重展示客體的形態,模型詩著重展示客體的運動勢態。
我們先來看看George Wither(1588-1667)的一首具象詩《哦再見,可愛的林木》。
FAREWELL,SWEET GROVES
Farewell,
Sweet groves to you;
You hills, that highest dwell,
And all you humble vales, adieu.
You wanton brooks and solitary rocks,
My dear companions all, and you, my tender flocks
Farewell, my pipe, and all those pleasing songs, whose moving strains
Delighted once the fairest nymphs that upon the plains;
You discontents, whose deep and over-deadly smart,
Have, without pity, broke the truest heart;
Sighs, tears, and every sad annoy,
That erst did with me dwell,
And all other’s joy
Farewell.
Adieu,
Fair shepherdesses:
Let garlands of sad yew
Adorn your dainty golden tresses.
I, that loved you, and often with my quill
Made music that delighted fountain, grove, and hill:
I, whom you loved so, and with a sweet and chaste embrace
( Yea, with a thousand rarer favours) would vouch safe to grace,
I, now must leave you all alone, of love to plain:
And never pipe, nor never sing again.
I must, fore evermore, be gone.
And therefore bid I you
And every one,
Adieu
這首詩之所以構成菱形,從格律上講,主要是押韻詩行的音節數或音步數有規則的遞增或遞減; 從美學角度上講,它展現了樹葉,樹木,樹林甚至山巒的具體形象。三角形和菱形給人茁壯和堅強的感覺。這可以算作具象詩。
下面是一首模型詩。是由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所作的《紅色手推車》。
The Red Wheelbarrow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這首詩詩行的長短交錯,展示了手推車的運動曲線。這也就是客體手推車的運動勢態。圓形有轉動的感覺,令人聯想到車輪。
四.視覺詩的優缺點和發展前景
詩歌是語言的精粹,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往往盡力以形象的雋永性,鮮明性來克服其瞬間的表現力所帶來的局限,努力捕捉最具典型意義的,富有深刻內涵和底蘊的瞬間。因此,將這兩種精粹結合起來的視覺詩往往給人美的享受和難以磨滅的印象。
設計巧妙的視覺詩并沒有牽強附會的感覺,也不會破壞詩的格律。如英國詩人Roger McGough(1937-?)的詩40-Love,這一標題可解釋為:四十歲的愛情狀況。
40-Love 這個題目是網邊的記分牌。那道隔在詩中的豎線視作球網。我們一會兒看左面,一會兒看右面,看著那些隔著豎線一一出現的詞或音節,就像在看被中年夫婦來往拍擊的網球。
40-Love
Middle aged
Couple playing
Ten- nis
When the
game ends
and they
go home
the net
will still
be be-
tween them
我們漢語中,四言,五言,七言等傳統格律詩,詩行字數很少,排印出來的格式使人一目了然,美觀有序,就像“一幅畫“。更重要的是在視覺上體現了原作中訴之于聽覺的韻律。
視覺詩作為自由詩的一種,地位在19世紀末得到確立,20世紀成為全球性的詩體。在未來它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