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高速公路在投融資體制的建立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初步形成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投融資體制,但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在高速公路投融資領域中真正建
立起公平有效、富有生機活力的創新機制,還需作進一步的努力。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資金來源不穩定、投融資渠道狹窄、缺乏金融機構介入與中介機構的參與、高速公路投融資政策法規缺位等。
為了加快和促進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應該建立創新的投融資體制,該體制總的要求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高速公路自然壟斷準公共物品屬性,適應高速公路持續健康發展要求,與國際金融、投資發展趨勢和要求接軌.在建立科學、合理的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方面,除引進更多的投融資渠道和投融資手段,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投融資法律法規外,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創新:
1,加快高速公路投融資法律保障體系的建設
我國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高速公路行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的問題尤為突出。一些高速公路建設和管理人員長期依靠行政手段和經驗開展工作,在征地拆遷、路政管理、收費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和隱患。同時,由于我國缺乏成熟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法規,也使高速公路從業者無所適從,盡管一些作法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相沖突,但為了行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是不得不為之。一些參照普通公路和相關行業規范所出臺的政策法規,也因為不符合高速公路特有的經濟屬性而頻頻發生矛盾和沖突,高速公路快速發展的形勢迫切要求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和完善。對于高速公路投融資來說,由于涉及政府、國內外企業、金融機構和城鄉居民,因此更需要法律保障`高速公路的各種投融資方式都是按照各自的規則來進行的,高速公路行業必須嚴格按照這些規則進行規范,以達到和適應其要求,尤其是對于從境外融資的高速公路來說,更是需要熟悉和掌握國際上通行的法律規則和慣例,與國際市場充分接軌。
2、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改變間接融資比重過大的局面
間接融資是通過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籌集資金的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曾經在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其弱點逐漸暴露:這種融資方式使高速公路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這種方式也加大了銀行的金融風險;間接融資的利率比較固定,其利率主要是根據央行制定的利率標準來執行,一般無法達到貸款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利率的調整是根據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來進行,屬于貸款雙方不可預測和控制的因素,因而有可能給其中一方造成利益上的損失,無法體現市場經濟公平效率的原則。
解決這種矛盾的辦法,是改變傳統的思維觀念,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逐步用直接融資來部分取代間接融資,從而有效地改善高速公路的資產結構。
3,要建立高速公路投資綜合補償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進行高速公路投資體制改革,實現高速公路建設資金的良性循環,就必須建立投資的綜合補償機制。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可分別采用財政補償、市場補償以及市場和財政復合補償三種投資補償方式。財政補償是由政府對一些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運營給予必要的補貼。市場補償是用高速公路項目的經營收入來補償高速公路的建設投資。無論采用何種補償方式,都應體現受益者公平負擔的原則。就我國高速公路投資體制改革的目前情況而言,對高速公路的投資應增加市場補償的比重。市場補償可分為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兩種形式,直接補償是通過對高速公路的有償使用,使投資得到合理回報;間接補償是通過開發經營相關項目使投資的潛在效益和間接效益轉化為直接收益,從而實現對高速公路投資的補償。
首先應完善高速公路有償使用制度。對高速公路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是對投資進行直接市場補償的基本前提,要根據高速公路準公共物品的特點,結合投資體制的改革,樹立高速公路設施商品化的觀念,建立并不斷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適合我國目前的交通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高速公路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管理體制。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實行高速公路設施有償使用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加快商速公路的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確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高速公路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不宜籠統地提放開高速公路設施有償使用的價格或收費標準,應根據不同項目的具體情況,當放開則放開,當管制則管制。政府要在某種程度上對高速公路實行價格管制,在政府限價范圍內,應允許企業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實行價格浮動。要根據不同類型高速公路的特點和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實行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分層管理的價格管理體制。
其次應該將高速公路項目與相關獲益項目聯合開發。高速公路設施具有公益性,即使是經營性項目也會帶來明顯的外部效益。高速公路外部效益的典型表現形式是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導致高速公路沿線或周邊地區商業繁榮和房地產升值。由于政府實行價格管制)外部效益顯著的高速公路項目僅僅依靠收取通行費往往難以收回投資。政府應對這類項目提供優惠政策,采取靈活方式給予間接補償。間接補償的有效方式是允許投資者進行高速公路項目與相關獲益項目的聯合開發和綜合經營。高速公路項目與相關獲益項目的聯合開發是將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與利用該項目可獲取超額商業利益的其他項目(如旅游、廣告、商業、房地產開發等)結合在一起,由同一投資主體進行開發。聯合開發可以將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帶來的一部分外部效益轉化為內部效益,使投資者能以房地產項目或其他項目的收益來補償對高速公路的投資,從而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無論是經營性還是非經營性的高速公路項目,都可以實行相關獲益項目的聯合開發。
聯合開發有三種基本方式:第一種是高速公路產業帶聯合開發,即對擬新建的高速公路項目和沿線土地開發項目進行統籌規劃,組成效益互補的聯合項目群或產業帶進行綜合開發;第二種是高速公路帶改造項目聯合開發。即把一些高速公路設施改擴建成服務區,組成聯合項目加以實施;第三種是交換道區域聯合開發,即在高速公路的車站或交換道區域內進行高速公路設施和相關獲益項目的聯合開發。
聯合開發的主體可以是一個有綜合開發能力的企業集團,也可以是一個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的組合項目聯合開發公司,還可以是一個由不同企業法人以合同、契約形式結合起來的綜合性聯合投資主體。對一些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的高速公路,政府應將其沿線和周邊地區的土地按高速公路建設用地一次性征用,允許高速公路投資主體優先獲得沿線一部分土地的開發經營權,進行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與房地產及其他項目的聯合開發和綜合經營。聯合開發既能合理補償高速公路建設投資,又能防止了國有土地收益流失,但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要完善有關聯合開發土地征用、特許委托經營權、高速公路建設投資綜合補償等方面的政策法規,使之協調配套;二是要科學、合理地進行高速公路沿線和高速公路周邊地區土地增值收益界定與測算,解決好與聯合開發有關的各種特許經營權的評估、聯合開發項目財務評價與社會效益評價等問題。
我國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只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處理好政府和企業、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建立科學、合理的投融資渠道,才能使高速公路這一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準公共物品獲得適合發展的最佳投入模式。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公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