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經營不穩定、風險高,管理相對水平低下,資金利用效率低,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該文以陜西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入手,探討了影響融資的因素以及融資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解決陜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和建議。
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意義不言而喻。市場經濟的根本屬性是競爭,而競爭又是保持經濟活力的關鍵。中小企業通過創新和反壟斷,形成了保持競爭的壓力。只有保持競爭為市場和經濟繁榮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陜西中小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據陜西中小企業局網站數據,2013年,陜西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萬億元,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首次過半,達50.4%,。中小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圍繞隴海鐵路線、包西、西康鐵路縱橫交錯的中小企業活躍帶,跨制造業、生物科技、現代服務業、特色產業、農副業等行業,截止2013年底,企業數量達146.8萬家,從業人數為793萬。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多次發文要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但政策利好并未改變中小企業貸款難的趨勢。許多中小企業負責人坦言,出現資金需求時很難依靠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據陜西經濟信息網,在其調查的212家企業中,回答2012年和2011年相比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難度問題時,有36.8%的企業認為更加困難。可見,融資難、融資能力低下已經成為制約陜西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現狀及存在問題
自身積累不足,內源融資能力差。大多數陜西中小企業由于經營狀況欠佳,內部積累水平低,造成資金流動困難,內源融資無法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
外源融資渠道少,融資困難。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2010年關于陜西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數據,在陜西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60%的資金來源于所有者投資、盈余公積等內源融資,21%的資金是由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所籌集,而僅僅只有1%的資金是利用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籌集而來的。
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調控力度不強。目前,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存在著操作性和適用性不強,只能起到指導鼓勵作用,對中小企業融資所發揮的作用有限。扶持工作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體系,且缺少可行的措施。另外,在民間資本很難進入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等方面陜西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和服務力度還遠遠不足。
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不足。2012年陜西中小企業對整個陜西GDP有超過一半的貢獻,而陜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陜西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占全年貸款余額竟然不到五分之一,由此可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陜西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不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陜西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產品主要是擔保貸款和抵押貸款,信用貸款、票據融資等產品幾乎不向中小企業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這種做法,是由于中小企業沒有大型企業的穩定性,對銀行的利益起不到保障作用。這雖然是出自銀行自身風險控制的考慮,但對于資產規模偏小又缺乏擔保的陜西中小企業,這種做法自然增加了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難度。所以,中小企業無論是經濟實力、財務狀況,還是信用狀況、所具有的抵押資產等方面,中小企業都無法與大企業相提并論。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信用風險考慮,自然不愿放款給中小企業,
二、影響融資因素
陜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由中小企業自身、政府、銀行等金融機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可從外部和內部影響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外部融資因素為,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財務制度不完善等特點,使得其難以將企業的經營信息及時披露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造成了信息不對稱,就可能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貸選擇。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企業的經營實力在市場上的體現,當企業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時,這對于取得銀行貸款的信心是非常有利的,銀行樂于像這一類企業發放貸款,反之將不容易取得貸款。企業資產抵押價值是決定企業負債能力的重要指標。企業中各類資產抵償負債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投資者在對企業進行融資時,由于對企業經營狀況不能完全的掌握,只能通過擔保來降低風險,當企業提供的擔保資產越多且價值越大時,債權人和股東對企業能夠還本付息的信心就會越強,投資者和債權人也就愿意向企業提供資金,若是企業資產的抵押價值不高,且保值率低,經過體系評估未來的現金流量現值低,金融機構對這類企業劃分的償債能力較差,或者不提供貸款即使提供貸款也非常有限。
其次內部融資因素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直接影響企業融資的多少。以銀行貸款為例,銀行在考慮是否給中小企業貸款時,往往會關注企業的財務指標,而其中為銀行所關心的除了資產規模等指標外,就是企業的盈利情況。盈利能力強的企業不會很快被市場淘汰,銀行在給此類中小企業貸款時也會更加放心。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是指企業在面臨外部市場環境惡化時的抵抗能力,當企業具備一定抵御風險的能力時,金融機構才會有信心對其發放貸款。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會有利息和違約風險,企業的營運狀況不佳時,這種風險將會成財務很大負擔,即使利息能夠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會面臨還本付息違約的問題,將會轉化為信用風險,在選擇時也要謹慎。
三、對策
企業自身完善,提升融資能力。陜西的中小企業一直存在著管理粗放化,主要是由企業資金有限和管理者管理意識不強所決定的??茖W正規的管理和制度,有助于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內部積累水平。陜西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中小企業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企業的法人結構和組織結構,在開展生產經營和融資活動的基礎上建立規范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對資金進行科學管理和調控,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增加企業內部積累水平。二是中小企業要針對自身優勢與市場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通過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三是陜西中小企業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吸收,這是中小企業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關鍵基礎所在。通過以上措施以增強自身的實力,占據優勢地位,并較容易獲得資金支持。
政府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政府在政策制定時可考慮三個原則:一是細化政策的實施對象,在區分行業,具體行業中不同規模的企業政策也應適當區分,綜合各方面因素,適度把握扶持企業的范圍,杜絕資源浪費和過度生產。二是支持朝陽產業、淘汰落后產業。陜西目前面臨著“絲路經濟帶”戰略思想的新機遇條件下,產業結構調整及優化對全省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利用有限資源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要保持陜西省GDP持續、健康、穩定的增長,就要摒棄落后產業、大力發展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環保節能的新興產業。三是加大對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專項資金投入,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加快產業升級,積極引導企業走向科技振興的發展道路。同時為了確保政策制定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具體實施中要把握關鍵的環節,確保政策的貫徹執行。
金融機構打開更多渠道,擴大服務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從資金數量和覆蓋面等上給予陜西中小企業更多的支持,同時在服務和產品上針對性的進行創新,從而適應中小企業的需求,擴寬陜西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提高其外源融資能力,具體來說:一是在保證貸款風險控制和收益前提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資源供給,擴大貸款覆蓋面,使更多的陜西中小企業能夠得到銀行的資金支持。二是發揮商業銀行自身資源優勢,研發推進金融服務創新。中小企業畢竟在企業規模、擔保、資金需求上與大型企業有很大的區別,必須區別化的針對中小企業在金融服務上進行創新,以適應中小企業的特點,滿足其在外源融資上的需求。三是針對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貸款類型主要為抵押貸款,對抵押業務進行改進創新,對經營狀況較好,發展較為明朗的中小企業適當降低擔保抵押要求,盡量滿足其資金需求。四是在針對中小企業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方面,小貸公司比銀行更具競爭力,能有效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成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建議從放開小貸公司融資渠道限制、納入央行征信系統等方面入手,鼓勵小貸公司等非銀類金融機構發揮更大作用。五是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打開中小企業融資的直接渠道。應該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規范主板市場,恢復投資者信心;研究推進擴充中小企業板市場,并優化其運行環境。同時,研究推出場外交易、股權互換等方式,多種措施并進,推動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建立。
(作者單位: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