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客戶進行貸款之前,必須對客戶的信用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人們往往重視客戶的財務狀況和擔保方式,而忽略了客戶的非財務因素。對客戶的非財務因素分析是信用分析的重要方面。與財務分析、擔保分析相互印證,相互支撐。
一、什么是客戶的非財務因素分析
非財務因素是不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不一定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但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聯系的各種因素。泛指不包括在借款人財務因素、擔保條件范圍內、對貸款償還產生影響的其他各種相關因素的統稱。非財務因素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作用正越來越受到經營者、債權人和投資人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高度關注。國內商業銀行在對信貸企業進行信用評價時,近年來也逐步改變了過去只重財務分析的做法,加強了對非財務因素的分析。
二、非財務因素分析的作用
相對于財務因素分析而言,非財務因素則因其信息量大、隱含信息豐富和動態發展等特點更能有助于信貸人員把握貸款質量,能對企業發展的態勢即時跟蹤。具體說來,其對防范信用風險的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全面了解借款人情況,進行全面信用管理。借鑒跨國公司的全面質量管理機制,將其精髓引入銀行貸款信用管理之中,形成銀行貸款全面信用管理體系。貸款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銀行的生存和未來發展,因此信用風險意識必須深植于每一個銀行職員的心中,無論在貸前、貸中還是貸后,其所涉及的各個環節都應加以嚴格監管。而要做到真正的全面信用管理,光靠幾個財務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各種非財務因素進行認真分析,從中發現隱含的風險,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將貸款風險降到最小。
有利于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由于通過財務指標來進行風險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設立預警指標時,非財務因素應是主要組成部分,因為許多風險先兆通常會通過非財務因素暴露出來,例如,國際匯率的大幅變動導致企業原材料進口成本上升,高層領導的突然更換,或者企業牽涉了某法律糾紛等等,這些非財務因素都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及時掌握,并會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帶來一定影響。通過對這些非財務因素的分析,可以強化預警機制的警報作用,及時防范潛在風險。
非財務因素分析有利于銀行5級貸款分類的具體操作和深入貫徹。貸款風險分類管理又稱貸款五級分類風險管理,是指金融機構將貸款質量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的一種管理方法(其中后三類稱為不良貸款)。對貸款質量進行五級分類披露,有利于提高銀行自身素質,在金融業對外開放進程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在《貸款風險分類特征表》中已經將一定的非財務因素考慮在內,如借款人所屬行業、國內外政策、企業領導成員等。因此加強對借款人非財務因素的分析將有助于更好地執行5級分類,并使其發揮最大效用。
三、非財務因素的主要內容
1.管理環境的分析
宏觀環境 主要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這些因素的變化都不是借貸雙方所能控制的,但它對借款人還款能力的影響有時可能相當大。
微觀環境 與一般環境相比,企業微觀環境更加具體而且直接。主要涉及借款企業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包括資源供應方、企業產品或服務提供方、競爭對手、政府管理當局以及其他相關利益組織或個體。微觀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這就要求銀行必須進行充分了解后才能進行貸款決策。
2.企業產品技術等優勢
企業產品技術等優勢概括說來就是企業保持持續市場競爭優勢、無法被競爭對手輕易模仿的能力,包括企業開發的獨特產品、獨特的技術和獨特營銷手段等。對于銀行而言,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應著眼于企業的不可模仿性和戰略性,因為一旦企業形成了某種核心競爭力,將會在較長時間內在同行內形成優勢,從而使對這些企業的貸款的保險系數大大增加。具體而言,衡量指標可大致分為:
企業戰略實施情況。主要指企業經營戰略的有效性,客戶戰略實施情況,包括客戶形象策略場策略、資源利用策略、組織策略、投資策略等效果情況。
市場占有率。指銷售收入(營業額)在同行業總銷售額中所占比率。
技術裝備水平。企業技術、裝備或經營設施是否先進。
產品替代性。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被其他行業或其他產品替代的可能性。
行業壁壘。他人進入此行業所需的資金、技術和政策壁壘情況。
議價能力。企業對上、下游客戶的價格談判地位和能力。
融資能力。企業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的籌資能力。
3.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充滿著風險,無論是在貸前、貸中還是貸后,銀行都必須對企業管理水平密切關注,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企業的核心領導層素質。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包括以下幾方面:
領導者素質。包括個人領導魅力,可信任度(是否有逃廢債的行為)、專業學歷、榮譽情況、開拓創新、領導班子穩定程度等。
員工素質。包括員工專業化程度、培訓情況、穩定性等。
組織制度。包括企業產權關系、法人制度是否明晰、組織機構是否完善等。
決策機制。企業管理宗旨是否得到員工和社會的認同,決策組織、決策程序是否積極、有效等。
人事管理。包括任免機制、獎懲制度、培訓制度等。
財務管理。財務制度是否健全,財務報表是否可信等。
4.發展前景分析
如前所述,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其實是一種遠期收益,即收回貸款本息都將是在貸款后一段時間才發生,其風險也由此而來。因此企業的發展前景對于銀行貸款尤其是長期貸款十分重要。具體而言,企業發展前景可分為:
企業所屬周期。包括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階段,企業主要產品所處的壽命周期,以及企業發展所處壽命周期。
政策支持情況。是否有中央政策及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股東支持情況。股東實力以及支持情況。
銷售分銷渠道。是否擁有有效且可靠的分銷渠道和物流能力。
5.企業信譽
企業的信譽對貸款質量的意義毋庸質疑,即使經營再好的企業,如果賴帳不還,也將給銀行帶來信用風險。企業的信譽狀態可以從歷史貸款質量、貸款付息情況和存貸比這三項指標中反映出來。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會在貸款前,到央行企業貸款資料庫中調取所需企業歷史資料,根據這些資料作出判斷。此外,企業信譽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即企業擔保情況。這包括企業貸款所獲得的外界擔保情況,同時也包括企業自身對他人所做的擔保情況。對于前者,銀行自然希望擔保質量越高越好,而對于后者,銀行則要密切關注,因為一旦該企業由于他人還帳而必須履行擔保義務時,將會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及資產負債產生很大影響。(作者單位:中國光大銀行合肥分行風險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