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為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中國開始了高級翻譯人才職業化教育。職業化的翻譯教育需要專門化的教材。林超倫博士編著的《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是一本“旨在幫助中國學生在漢譯英的關鍵領域取得技能上的突破,以求獲得提綱振領,以點帶面地提高翻譯水平”的好教材。就商業漢譯英的技巧來說,《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理念。
《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全書內容概述
《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分為九課。第1課,范圍界定。在這一課里,林博士指出漢英在本教材里特指一般商業筆譯中的漢譯英,涵蓋商業信函(信函、傳真、電郵)、正式文件(政府政策文件、組織機構的年報)、宣傳材料(公司宣傳、招商宣傳、旅游宣傳)、法律文書(協議、合同、條款但不包括法律條文)和技術材料(產品以及服務的說明);分析了漢譯英的特點;并提出漢譯英的培訓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提高階段和高級階段。第2課,相關議題。林博士在這一課里探討了漢譯英不可避免的六個議題:中式英語、外來化與本土化、筆譯三種手法、知識與技能、筆譯任務周期和筆譯職業道德。第3課,提高英文。本課講解了漢譯英初級階段提高英文水平的四個方法:英英法、反向法、主題法和現學法。第4課,先減后翻。本課重點講解為何要減字以及如何減字。第5課,先簡后翻。本課講解了漢譯英初級階段,簡化中文操作手法,并講解了翻譯句子時可以參照的1+2句型法。第6課,這課講解漢譯英提高階段所需的四大手法:分設主語、轉變謂語、使用時態、跨句邏輯。第7課,冠詞用法。本課為學員提供一個提高冠詞運用水平的實戰方法體系。第8課,翻譯詞匯。本課的焦點是詞匯的漢譯英,具體講了五個方法:先減后翻、先解后翻、查詞、定義和動賓搭配。第9課,如何教學。林博士在這一課里提出了翻譯教學的建議。
商業漢譯英實戰技巧的新突破
傳統的翻譯教材談翻譯技巧,主要是講解字、詞、句的翻譯技巧,包括詞義選擇、詞義引申、詞類轉譯、增詞譯、正反譯、反正譯、重復譯、名詞數的譯法、被動結構、插入成分、否定結構、比較結構、強調結構的譯法、長句的譯法、從句的譯法等。而《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則從漢譯英的翻譯特性出發,研究英語及漢語的句子結構,提出了一系列的漢英翻譯創新理念和句子漢譯技巧。
《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提出了漢譯英從句子入手的創新理念。漢譯英從句子入手,而不是從詞匯入手。從句子入手指的是對漢語句子進行減字、簡化處理,然后把它譯成英語。如:
中文原文:幾乎所有的瀑布都從密林里狂奔出來,像一臺臺綠色織布機,永不停息地編織著各式各樣的白色絲綢。(45 個字)
原文簡化版:
幾乎所有的瀑布都跑出來(從密林里)。它們像織布機,不停地編著各式白色的絲。(37)
參考譯文:
Almost all the waterfalls run out of the thick forests. They’re like looms, continuously producing a variety of white silk.
《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提出了漢譯英的十三個技巧。《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提出了漢譯英的十三個做好漢譯英的技巧:減字法;先簡后翻;先解后翻;1+2句型法;分設主語;轉變謂語、使用時態、跨句邏輯;使用冠詞;所需單詞;如何查、如何定和動賓搭配。
《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部分翻譯技巧的運用舉例。
譯例1. 分設主語
中文原文:
農村稅費改革的第一步,取消了鄉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了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改革了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
參考譯文:
The first step of rural taxation reform was to abolish village pooling, rural education levy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charges or fun run by or contributions required by the
government. It also included the abolition of universal Labor Accumulation and Voluntary Labour as well as the reform of the levy on reserves.
解析:這個句子的第一個“取消了”之后的“鄉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集資,”譯成英語后已經很長,所以把第二個“取消了”之后的內容譯成英語的第二個句子:增設主語“It”。
譯例2. 轉變謂語
中文原文:
這些示范基地綜合運用農藝、生物和工程措施及旱作農業技術,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提高水力資源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能力,控制水土流失。
參考譯文:
These demonstration bases combined horticulture, bi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as well as dry farming technology. They make full use of rainfall to improve water
efficiency and agriculture productivity and to control erosion.
解析:這個句子原文有四個并列的謂語動詞。譯文把第一個動詞“運用”譯為第一個譯文句子的謂語,第二個動詞“利用”譯為第二個譯文句子的謂語,其它兩個動詞“提高”和“控制”譯為動詞不定式,作目的狀語。轉變謂語的技巧就是把原文的一個謂語譯為譯文句子的謂語動詞,此外的原文謂語譯為:1)現在分詞短語(doing sth.); 2) 動詞不定式(todosth.)3)介詞短語(prepositional phrases),三種短語之一。
譯例3. 使用時態
中文原文: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里進步巨大,全世界都見證到了快速的增長,但是也以驚人的速度惡化。
參考譯文:
China (has) made gigantic progres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Its growth rate has impressed the world. But its environmental degradagation has continued at an alarming speed.
解析:原文一句話,譯為英語三句。注意英文句子的時態。
譯例4. 跨句邏輯
中文原文:
創新型城市群能更好地協調城市間的發展,促進創新行為,因此能在更大范圍吸引到更多企業和資金。
常見譯法:
Innovative city clusters can better coordinate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promote innovation and therefore can attract more companies and investment from wider afield.
參考譯文:Innovative city clusters can better coordinate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promote innovation. It can attract more companies and investment from wider afield.
解析:參考譯文用的是跨句邏輯技巧翻譯。跨句邏輯指的是英語因與果、行動與目的這樣的邏輯關系,可以通過兩個句子的先后順序來表示,無需用連詞。比較常見譯法與參考譯文。相形之下,跨句邏輯譯法句更具優勢。
全書講解了一系列既切合實際又充滿創意的漢譯英翻譯技巧。林博士指出:理解這些漢譯英的技巧不難,在短時間內也可以掌握這些技巧,但是,要想在筆譯中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并把這些技巧轉化成技能,就必須經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漢譯英訓練的關鍵是同一技巧的反復練習,直至量變到質變。《實戰筆譯:漢譯英分冊》不愧為林博士商業漢譯英實戰技巧的總結。
[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人武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