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運用非常廣泛,教師必須采用正確有效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發揮其優點部分,大膽創新,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勇于探索,為信息技術的普及做出貢獻。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育才良方
21世紀已經是信息技術化的時代,因此來說,學校開設的信息技術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這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召喚。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人們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無處不在,它越來越被廣泛地使用,這就給我們的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必須要上好這門課,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并且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完成一些任務。信息技術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些信息技術知識,這些知識由易到難,但是學生必須首先要把這些基礎知識牢牢地掌握,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創新發展。信息技術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這和現代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打破傳統的的教育目標,與時俱進,才能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呢?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說得非常好,也就是說在剛看時接觸這個新課程的時就首先要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馬上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文化以及它的運用,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利用計算機處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收集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信息,了解和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和知識層次,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掌握知識能力。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記得皮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發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因而,教師就要善于在講課的時候,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內在的潛力能夠發揮出來,并且是得到充足的發揮,使他們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消極被動式的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這樣不僅給教師減輕了壓力,也給教師提供了教學的熱情。只有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共同探索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他們更是時代的腳步,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未來社會的潮流中而不至于掉隊。
二、變換教學方法——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也就是說不同的教材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就不一樣。但是教學方法的改變不是僅僅因為教材不同而改變,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還有學生后天生活和學習的環境的影響,還有地理環境的不同,各個地區教育程度發展的不平衡性,學生在知識的接收方面都會不同。例如,在國家的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下,無論是初中還是小學都進行了撤點并校,合并后的學生由于他們來自不同小學,有的是來自條件比較好的中心小學,在小學階段他們便接觸過信息技術,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又一部分學生來自村小,收到條件限制,他們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計算機知識為零,所以教起來就比較難這些實際問題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或者說共同進步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差等生趕上去,和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能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反之,學生就會形成兩極分化的形式,這種情況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個不好的結局。為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他們接觸的知識多少,接受知識能力的大小,以及學習態度把學生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A層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接受能力較好,學習態度積極;B層的學生,計算機知識一般,需要教師進行輔導才能趕上優等生;C等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知識,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需要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學目標,給他們分配不同的教學任務,使他們之間的差距不斷地縮小,充分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完成教學任務。
三、以“任務驅動”為教學目標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以完成一定的學習知識,并且掌握一定的技能為學習目標,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是帶有一定的任務而進行的,而學生的學正是在老師的教導下完成一定學習目標。對于信息技術來說,“任務驅動”就是指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或者說學習任務而展開的學習活動,在確立了教學目標以后,教師和學生就要緊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探索和學習,教師要在課前認真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能夠動起手來,積極查找學習資源,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點,疑點。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之間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彼此能夠分享學習資源。在備課的時候,我會將每一節課教學任務具體化,明確化,細致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事做,都清楚地知道本節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四、把更多的時間教給學生
中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便是講授法,教師對一個問題的講解從頭到尾,面面俱到,深怕有一點遺漏,在這種教學模式的主導下,教師變成了一個傳聲筒,而學生變成了一個個錄音機,殊不知學生是一個個有著鮮活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而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他們學習知識,所以必須要讓他們動起手來,動起腦來,主動學習掌握課堂知識。所以來說,教師一定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徹底鏟除由老師教學方法不當而引起學生產生的惰性和依賴心理。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一定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共同參與課堂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只要起到引導作用便足夠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能夠并且善于把課堂教給學生,善于設疑,主動引導,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
總之,信息技術雖然是一名新的學科,但是它的運用非常廣泛,所以來說,我們教師必須認真地備課上課,采用正確有效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發揮其優點部分,大膽創新,作為一名優秀的信息技術課教師,就要敢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勇于探索,為信息技術的普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于學梅.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文理導航(中旬),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