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



隨著我國警方對電信詐騙打擊的力度越來越大,犯罪團伙近年來紛紛把他們的窩點轉移至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甚至更遠的與我國沒有開展過警務合作的國家,作為公安部打擊防范電信詐騙專家之一的韋健坦言,這是警方辦案中遇到的最大難點。為了打擊電信詐騙,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國際警務合作,不斷從一些大案要案著手擴大聯手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領域和范圍,拓寬國際警務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2013年,公安部刑偵局局長白少康調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這位部里來的新領導帶來了他在公安部主抓電信詐騙案時積累的國際警務合作經驗,全面提升了上海警方打擊電信詐騙的戰斗力。
短短一年時間,滬臺兩地警方就建立并逐漸完善了關于電信詐騙案件的偵查協作機制,2013年以來,滬臺警方開展的有關打擊電信詐騙違法犯罪的警務合作多達20余次,涉案金額高達人民幣5000余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20余名。
“空中監獄”交接嫌犯
2010年,針對國內電信詐騙案高發的形勢,公安部高度重視,時任公安部刑偵局局長的白少康要求對這類嚴重侵害人民財產的案件,警方有責任有義務進行打擊,保護人民財產安全,彰顯警方的決心與戰斗力,隨后在他的親自指揮下,公安部調集了9省區市的警力,聯手菲律賓警方同步展開打擊行動,成功摧毀了“11·30”專案中的特大跨國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端掉了隱藏在菲律賓的主要犯罪窩點,將24名嫌犯從菲律賓押解回國。這是大陸警方第一次跨出國門將臺灣籍電信詐騙案嫌疑人從境外帶回大陸,也正是從這起案件開始,兩岸警方針對電信詐騙逐漸開始構建聯合執法機制。
《新民周刊》了解到,為了有效打擊電信詐騙,兩岸警方甚至用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解決了一些政治上的難題,在國際警界成為佳話。
2011年,中國公安部展開“5·30”專項行動,6月9日,兩岸警方與柬埔寨、印尼等國警方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成功摧毀一個特大跨境、跨國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抓獲嫌犯598人,其中大陸籍186人、臺灣籍410人、柬埔寨籍1人、越南籍1人,搗毀詐騙窩點106處。
這次行動,是兩岸警方首次在境外聯手打擊電信詐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汪辜會談后建立起來的兩岸刑事打擊合作機制。“從境外組織實施對中國大陸民眾進行電信詐騙的主要就是臺灣籍嫌犯,實際上在刑事打擊合作方面,兩岸交接最多的就是電信詐騙。”韋健透露。
這一次合作開辟了一個兩岸警方合作的新模式——境外聯手辦案,案破后,各自帶回各自籍貫的嫌犯。而為了解決政治與外交上的壁壘,經協商后,在柬埔寨落網的120名臺灣籍嫌犯,先由大陸警方從柬埔寨押解至澳門,臺灣警方派出包機抵達澳門機場后,隨即在停機坪與大陸警方包機在空中搭建旋梯,一一驗明嫌犯身份,進行交接。
此次行動也是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跨境打擊詐騙集團行動,臺灣“行政局”局長林德華親自坐鎮指揮。
兩岸警方智慧地通過“空中監獄”的方式創造性地解決了合作過程中面臨的壁壘,《新民周刊》注意到,此后至今的兩年多時間內,兩岸警方聯手在境外打擊電信詐騙的頻率加快,而島內媒體亦對“空中監獄”稱贊有加。
有了這些成功的實踐,中國警方的國際合作變得更加嫻熟,2011年“9·28”專案,中國警方來了一個更大的動作——兩岸及東盟8國警方聯手行動,同步展開收網行動,一舉成功摧毀了兩個特大跨國跨兩岸電信詐騙集團,抓獲犯罪嫌疑人828名。
這是中國警方第一次聯合多國展開打擊電信詐騙行動,開辟了更廣區域的國際合作。
韋健認為,三個案件,開創了中國警方的三個“第一”,具有里程碑意義。
兩岸合作同時抓捕
“上海在電信詐騙案中處于什么位置?我告訴你,各類詐騙案,只要新手法一出現,上海就首當其沖!”韋健透露警方曾多次審問嫌犯為何總盯著上海,得到的回答是“因為上海經濟發達,上海人有錢,上海人口多”。
“當年,我們到中部城市辦案,當地同行居然很驚訝,問什么叫電信詐騙,后來,中部城市出現電信詐騙時,上海的作案手段已經升級了,等中部城市的作案手段升級時,我們看到西部地區開始出現電信詐騙的最早雛形。”
韋健給《新民周刊》推演了電信詐騙在我國從東到西的這樣一個推進過程,但不要以為上海只存在最高級別的詐騙手法,實際上,高中低各種檔次的詐騙手法在上海一直并存,因為上海的城市人口結構中各類層次的人群都有,且流動性很大,這也就決定了上海打擊電信詐騙案的嚴峻性。
作為中國電信詐騙的前沿陣地,上海警方的國際合作尤其是與臺灣警方之間的合作,也同樣是通過三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推動的。
2012年,上海警方與臺灣警方首次合作,破獲了案值200多萬元的嘉定“10·11”電信詐騙案。這起案件發生后,上海警方發現嫌犯在臺灣取走了被騙款,為了追捕,上海警方通過公安部、國務院臺辦與臺灣警方取得了聯系,將相關線索給了臺灣警方,臺灣方面協助調查,時機成熟后,臺灣方面派人到上海再次交換辦案材料,統一了時間,成功實施抓捕。
在近一年的案件偵破過程中,滬臺警方達成了默契,2013年3月,白少康調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這位部里來的新領導帶來了他在公安部主抓電信詐騙案時積累的國際警務合作經驗,全面提升了上海警方打擊電信詐騙的戰斗力。
3月20日至24日,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臻帶領市公安局多個單位和部門赴臺灣會商建立滬臺兩地警方關于電信詐騙案件的偵查協作機制,繼續深化警務合作與交流,積極推動兩地警方共同嚴厲打擊此類犯罪。
這個機制也被一些警員形容為“滬臺警務直通車”,其最大的亮點就是打通了兩地之間警務協作的通道,規避了原先繁瑣的程序,使得兩地之間的警務協作更快更有效。
“滬臺警務直通車”很快發揮威力。上海市公安局攜手臺灣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首開兩地互派警員協同作戰的先河,于2013年10月24日凌晨在臺灣和上海開展了聯合抓捕工作,成功偵破“4·16”假冒最高檢電信詐騙案和“8·2”虛假綁架詐騙案,瓦解了一個藏匿于臺灣專門詐騙大陸居民的犯罪團伙和三個藏匿于上海專門詐騙臺灣同胞的犯罪團伙。endprint
2013年4月16日,上海市公安局接報一起電信詐騙案:被害人鄭女士在家接到電話,稱其涉嫌洗黑錢犯罪被通緝,讓其訪問“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該網站頁面逼真,還有“2013執法追緝令、全國通緝令查詢主系統”查詢窗口。鄭女士按網頁指令輸入身份證號后,網頁顯示其真實照片、身份信息及“違法犯罪案由”。鄭女士信以為真,按對方要求將129.3萬元人民幣分別通過網上銀行及ATM機轉賬方式匯入犯罪嫌疑人指定銀行賬戶。
民警發現,這一詐騙團伙及網站服務器均在境外,短期內查處與封閉難度較大。但在辦案過程中,偵查員意外截獲一份該犯罪團伙掌握的、有百余名上海戶籍居民身份信息的名單。為避免更多人受騙,全市17個公安分(縣)局100余名社區民警,連夜與近百名當事人通過上門見面、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預警。通過追查涉案資金流向,民警發現部分涉案資金已于案發當日在臺灣某銀行多個ATM機取現。
與此同時,臺灣警方也連續接報多起電信詐騙案。2013年5月,家住臺南的陳先生接到一個不顯示來電號碼的匿名電話,稱他的兒子在幫毒販運毒過程中侵吞了部分毒品而被綁架,要求他在2小時內將30萬新臺幣放到指定地點。陳先生撥打兒子手機卻怎么也打不通,信以為真的他只得按照“毒販”要求,將裝了巨額現金的背包放到臺南某街道旁的垃圾箱內。回到家中,陳先生發現兒子平安歸來,才知道上當。
6月2日,臺灣警方根據市民報警在臺灣淡水地區抓獲涉案的臺灣籍取款嫌疑人江某、臺某等人。經進一步工作發現,另有李某、陳某等多名臺灣籍涉案人員于2013年5月至7月,在上海與在臺嫌疑人密切聯絡。種種線索表明,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藏身上海。截至7月底,臺灣刑事警察局已串并案件31起,涉案金額約新臺幣2100萬元。
8月2日,臺灣刑事警察局致函上海市公安局,商請協助核查案件線索。
兩起案件雖涉及兩個不同的犯罪團伙,手法卻很相似,都是異地跨境作案。上海、臺灣警方迅速取得聯系,互派警員、互幫互助核查案件線索,在海峽兩岸司法互助協議框架內開展警務合作。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提供的“4·16”專案線索,臺灣刑事警察局立即展開偵查工作。經查,該犯罪團伙在位于臺南市東區的話務機房組織人員以撥打網絡電話的方式,對大陸居民實施詐騙。同時,安排專人對涉案資金進行轉賬并分發銀行卡指使10名取款組人員至ATM機取現。此外,另有一名藏身廣東省東莞市的犯罪嫌疑人負責對假冒“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進行調整維護。
同時,上海市公安局也對臺灣同行傳遞的“8·2”專案線索進行核查工作。不久,一個以張某等人為核心的電信詐騙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該團伙有近30名成員,以臺灣籍人員為主,藏身于上海閔行、普陀、嘉定等地區的7處窩點開展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受害人多為臺灣地區居民。民警在調查中發現,由于犯罪分子采用無線網絡作案,7處窩點大多位于居民樓頂層以便得到更好的網絡信號。每個窩點5到6人不停地撥打網絡電話實施詐騙。
10月23日,抓捕戰役首先在廣東打響。上海市公安局“4·16”專案組派員遠赴東莞南城區將制作維護虛假“最高檢”網站的臺灣籍犯罪嫌疑人抓獲。
24日凌晨,上海、臺灣同時展開抓捕行動。兩地警方兵分二十余路對犯罪分子藏身的窩點實施突然打擊。
兩起案件69名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
此時,白少康從公安部刑偵局調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剛滿半年。
破案單筆涉案2000萬元
“4·16”假冒最高檢電信詐騙案和“8·2”虛假綁架詐騙案的告破,被白少康認為是兩岸警務合作的一個成功的范例,他表示,無論犯罪分子在什么地方實施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犯罪活動,警方都有能力將他們緝捕歸案。
而滬臺警方之間的這種合作模式,也被臺灣媒體稱為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韋健介紹說,2013年年底,上海警方乘勝追擊,成功告破了“10·28”電信詐騙案,這起案件涉案金額2000多萬元,創下了上海地區單筆涉案金額的最高紀錄,更是通過這起案件,上海警方在電信詐騙案方面開始了與外國警方的首次警務合作。
2013年10月28日,上海浦東公安分局接報一起以“電話欠費”為名的電信詐騙案件,被害人是某大型知名企業的財務總監,接到詐騙電話后,先后在上海通過網銀轉賬給犯罪嫌疑人指定的“安全賬戶”人民幣1951.1萬元,在新加坡通過柜臺轉賬給犯罪嫌疑人新加坡元27.88萬,總案值折合人民幣約2000萬元。
經查,犯罪團伙藏匿于柬埔寨。為此,上海市公安局選派精干力量赴柬開展跨國偵查工作。
為打擊電信詐騙,韋健曾四次出國辦案,談及“10·28”案的偵破過程,他感慨頗多。韋健回憶,接到受害人報案后,警方開展了偵查,電信詐騙案的偵查方向,無非就是兩點——通訊工具與資金走向。“我們調查了兩千多張銀行卡,最終才發現被騙款最終在臺灣被人取走。而通訊工具,也就是發送詐騙信息的來源在柬埔寨。”
警方當時已經掌握了兩部作案的手機信息,按照國內一般人的理解,發現了作案手機,不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定位實施抓捕嗎?“你們并不了解出國辦案的情況,我四次出國辦案的最大體會就是不能用中國人在大陸的思維模式或者做事方式去考慮境外的事情,很多事情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韋健說由于各個國家司法制度不同,且警務合作需要一個溝通搭建的過程,很多預先在國內設計好的事情到了國外都沒辦法展開。比如查IP地址,中國只有三家電信運營商,但一些國家電信運營商非常多,要查一個IP地址遠沒有國內這么容易,“從當地警方到檢察院或法院,審判手續非常繁瑣,周期很長。”
韋健和他的同事們在柬埔寨一個多月,有時候遇到一些困難還不得不求助當地華人社團。“我們在柬埔寨的一個多月,對潛藏在當地的臺灣籍詐騙犯是一個很大的震懾,嫌犯雖然當時還沒落網,但已是人人自危,那段時間,國內的發案率直線下降。”endprint
經過不懈努力,專案組于12月9日在柬埔寨金邊市抓獲犯罪嫌疑人21名(11名大陸籍犯罪嫌疑人、10名臺灣籍犯罪嫌疑人),繳獲大量作案用的電話、手機、語音網關、電腦、銀行卡和詐騙劇本等。
“10·28”案的告破在韋健看來積累了在國外辦案的經驗,進一步夯實了滬臺以及上海警方與外國警方合作的機制。
“此前我們一直處于被動,現在,局面已經扭轉!”韋健充滿信心。
對電信詐騙上下游違法犯罪展開的打擊案例
1. 2013年4月份,全國網絡統考科目的部分報考考生陸續收到短信,稱收取相關費用參加培訓后可確保通過考試,并提供了聯系電話。經核實,接到此短信的被害人與參加今年9月份全國網絡統考的考生信息一致。2013年8月,刑偵總隊會同閘北分局在北京警方的大力協助下,歷經四十余日的縝密偵查,成功偵破,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
2. 2013年6月17日晚,上海市金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報案稱:金山區人才網招考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疑被他人侵入,考生信息泄露且遭人惡意利用。經查,6月17日上午起,金山區2000余名參加事業單位招考的考生陸續收到詐騙短信,稱收取相關費用后可確保通過考試,并提供了匯款賬號及手機、QQ號碼。經金山區人社局核實,短信中向考生告知的信息與該局尚未公布的信息一致,參加此次考試的2686名考生信息疑被泄露。同日,報考上海市虹口區事業單位招生考試的3000多名考生也收到了此類詐騙信息。警方歷經四十余日的縝密偵查,成功偵破案件。先后在緬甸、浙江及湖南等地抓獲13名犯罪嫌疑人。
日韓詐騙團伙在中國
電信詐騙是一個全球病,不僅華人騙華人,目前在中國大陸還發現有朝鮮人開設窩點騙韓國人,以及日本人開設窩點騙日本人。有日媒近期稱,2013年,日本轉賬詐騙造成的受害額度首次超過400億日元(100日元約合5.84元人民幣)。 日本靜岡縣警察2013年6月逮捕的一名日本男子一直在招募日本人前往中國從事此類業務。
2013年前11個月,日本電話詐騙的金額已經超過425億日元。而2012年此類犯罪的金額約為364億日元。據報道,在被害者中,超過80%是60歲以上老人。
日本人在華開設窩點騙日本人的案例近年來逐漸浮出水面。2013年一日本團伙在珠海冒充警察或銀行工作人員打網絡電話回日本詐騙日本人,結果一團伙成員與其他同伙意見不合被毆打致死。珠海市公安局抓獲5名涉案日本籍犯罪嫌疑人,查獲涉嫌用于電信詐騙的文字資料、電腦和網絡設備等物品一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