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不好意思,我不方便對這件事說什么。”這是記者近日在南京采訪“護士被官員打癱”事件時,聽到醫務工作者最多的回應。在打人者袁亞平被刑拘后,在被打護士傷情正在逐步好轉時,籠罩在醫療工作者心中的烏云仍未散去,他們并非無話可說,但是有口難言。
傷情正好轉
要探望被打的陳星羽護士,實在是不容易。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溫建民受中國醫師協會委托,到南京看望了被打護士陳星羽。之后在兩會上接受采訪時,他稱護士被當地“保護”得很好,進去探望很艱難,并連用兩個“你懂的”來強調。此言一出,網絡嘩然,有人稱陳護士病房門口有警察嚴密把守,不讓她與外人接觸。
3月7日中午,《新民周刊》記者來到收治陳星羽的南京鼓樓醫院,從進醫院到走入住院部骨科病區再到陳星羽病房前,一路暢通,沒有見到安保特別加強的跡象,也沒有警察把守。不過,這間病房與其他病房明顯不同的是,門是關著的,上面貼著一張粉紅色的紙,上書:“感謝關心,謝絕探視”。
透過門上的玻璃可以望見四五個人正站在病床床尾和床上的人交談,但是看不到病人的情況。記者剛推開門,還未走入,立即有兩名女子從房內迎過來詢問身份,記者剛說了一句“想看看陳護士”就被婉言謝絕,擋在了門外。
十多分鐘后,陳星羽病房內的幾人走了出來,其中一名身穿藍色羽絨服的女子把其他的人送上電梯,轉身要回病房。記者上前詢問陳星羽病情,這名女子自稱是陳的家人,而據記者事后確認,她就是陳星羽的母親。
她說:“陳護士的病情這幾天正在好轉當中,謝謝大家的關心。具體的資料都在醫院那邊。”簡單說完這幾句她就離開了。病區里的一名護士聽到關于陳星羽病情的詢問,回答說:“不好意思我不清楚,我是今天才過來的。”而記者問到陳的主治醫生時,她稱這位醫生還在給病人做手術,下午也許能碰到。但記者下午再次到鼓樓醫院時,該名醫生據稱在出門診,仍沒有機會見面。
不過,鼓樓醫院骨科的一名工作人員輾轉向《新民周刊》透露,根據近日的查床記錄顯示,陳星羽的情況確實正在好轉。3月7日晚間,鼓樓醫院的官方微博稱:“感謝大家對陳星羽護士病情的關心,目前她正在我院骨科積極接受治療,治療效果逐步顯現。”而3月10日,該官微更進一步證實:“今日,小陳護士經努力雙下肢可以床面移動,并可短時間地抬離床面。上午,治療專家小組再次對她進行了會診,雙下肢肌力部分已經恢復到Ⅲ級,專家們對下一步的治療也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是否被“打癱”?
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名醫生向記者表示,醫護人員被打這種事情,幾乎是“司空見慣”,只是因為這次肇事者是官員,所以引起了比較大的關注。
對這次事件,輿論爭論的焦點之一在于,護士是否被打致“癱瘓”。
2月25日凌晨事發之后,“南京口腔醫院護士被官員打癱”一事迅速在網絡上傳播。26日下午,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在其認證微博上稱:“可憐的口腔醫院同行真的下肢癱瘓了,剛剛護送她去了脊柱外科病區。”隨后,醫學專業網站“丁香園”發布“被打護士脊髓損傷,下肢癱瘓”的消息。當天,南京市衛生局稱,經過鼓樓醫院專家聯合會診,認為患者有下肢肌力下降,存在外傷性脊髓損傷可能,同時影像學檢查提示,心包和雙側胸腔少量積液。之后,涉事官員夫婦各自的單位分別發表了聲明,暫停兩人職務,并開展調查。至此,輿論理所當然地一致譴責涉事官員、同情癱瘓護士。
然而,27日晚間,南京警方公布現場監控視頻后,輿情發生了變化。一些人認為,根據視頻展示的情況,兩下傘擊,幾次拉扯,不可能造成癱瘓,護士是“碰瓷”、醫院在“造假”。同時,另一部分人士繼續堅信護士確實被打癱,并且指出視頻是經過剪輯的,有“包庇”嫌疑。
有醫生分析,陳星羽可能是“心因性癱瘓”,即由于精神刺激、不良環境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發病,可以表現為一個或幾個肢體全部或部分喪失運動能力;而陳護士在事發前由于家人動手術造成的心理壓力、事件中受到驚嚇,都是可能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癱瘓和器質性癱瘓都是客觀上的癱瘓,并不是“詐癱”。
隨著鼓樓醫院對陳星羽查床記錄被人拍照公布,針對其是否“癱瘓”的爭議也愈演愈烈。3月5日,關于陳星羽護士的傷情終于有了新的說法,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稱,陳星羽收治入院后,鼓樓醫院先后四次組織專家會診,認為“患者目前存在雙下肢癱瘓(雙下肢肌力二級),這是由于外傷導致脊髓一過性損傷和急性應激反應共同作用所致”。
某網站做了一項調查:“你信任醫生對被打護士做出的‘癱瘓”判斷嗎?”結果顯示,截至3月11日8時,投票的16萬人中73%表示“信任”。
對于廣受質疑的“為何案發第9天才刑拘肇事者”,南京警方在3月5日稱,3月4日,警方邀請了司法、醫療界的專家,對傷者的情況進行了會診,專家共商認為,鑒于目前傷者的傷情未穩定、治療未終結,需要進一步動態觀察明確診斷,司法鑒定仍不具備法定條件。“但鑒于事發至今已第9日,陳星羽的傷情尚無明顯好轉,且不排除造成較為嚴重后果的可能性。3月5日下午,公安機關依法對袁亞平采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最終,警方將依據傷情鑒定的結果依法處理。”
沉默與發聲
陳護士被打事件在全國醫護界引發軒然大波,但在事發地南京的醫護同行中,卻是一片沉默。3月7日,在南京口腔醫院陳星羽工作的病區,她的一名護士同事得知記者詢問陳的情況后說,現在所有相關問題都要去問院辦。而該院院辦的一名周姓工作人員告訴《新民周刊》,現在無論是陳星羽平時在院的工作情況還是傷情的狀況,都在南京市公安局、衛生局和兩家醫院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他們現在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一名實習時曾在口腔醫院和陳星羽打過交道的醫學院學生在聽說記者詢問對陳護士的印象后,也表示“不方便說”。南京的一名醫生告訴記者,南京大大小小的醫院幾乎都對自己的員工下了“勸告”,不讓他們公開地對此事發表意見。“同行們的情緒都只能在私下里宣泄。”
這名醫生告訴記者,南京的部分醫療工作者原本準備3月6日下午在新街口集會簽名表達對暴力襲醫的抗議,但這個活動最終沒有辦起來,據稱是被相關部門勸回。該醫生還向記者展示他接到的勸說短信,其中提到,“請不要參加集會……請不要做出不理性的舉動……”
不過,另一批人在努力發聲。3月6日,全國政協醫衛界別90位委員聯名向大會遞交遏制醫療暴力的“緊急提案”。此舉得到了一線臨床工作者,尤其是南京及周邊地區醫療工作者的響應。3月7日下午,主要來自南京的45名醫療工作者開始行動,他們希望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發起醫療界聯合簽名活動,譴責醫暴,支持“緊急提案”。截至3月9日20時,活動已征集到超過千名醫療工作者的實名簽名支持。
向《新民周刊》透露消息的醫生得知簽名活動后非常高興,說:“對暴力襲醫,依法處置我當然是歡迎的,我的許多同事、同行的看法都跟我差不多。現在我朋友圈里已經很少有人討論護士被打的事了,進入法律程序后一切依法辦事好了。之前之所以反應比較強烈,是因為覺得有關部門沒有依法辦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