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工業學院 158100)
20世紀初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工藝作坊”式教學模式是最早的工作室教學形式,這種教育體系影響這個歐洲及全世界,加強學生素質能力的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也隨即在各個國家高校進行,如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藝術設計系實行院企合作教學;英國伍爾弗漢普大學在專業上與周邊企業項目結合課程實施教學;維也納實用美術大學聘請不同國家行業中使用專家進行授課,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提高。
國內大學也積極進行校企合作式,合作形式也較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逐步開始發展,但在綜合能力上構建還不夠完善,特別是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綜合能力開發還很少。2009年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涂圖兒童工作室”進行商業模式的嘗試,2012年安徽滁州學院美術學院創業訓練項目,比如米花文化藝術傳媒,對學生裝飾畫裝裱、動畫設計、收藏品拍賣、彩繪等進行商業運作,但相對比較寬泛,創新創業工作室的專業性和特色性不明顯。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教育內容,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和高校的重視,國家也不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給予大力的支持。本課題以創新創業工作室為載體,結合工作實際,研究解決藝術類學生綜合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與方法,提高藝術類學生專業創新創業的綜合能力。工作室作為創新創業孵化器,在學生與社會行業之間搭建橋梁和平臺,挖掘藝術類學生行業職業素質、適應能力、專業素養、團體協作能力、設計與表現能力、創新和創業能力等。解決藝術類學生理論學習與就業創業之間的壁壘與瓶頸,更好適應社會和行業的職業要求。有計劃的培養藝術類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有針對性構建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崗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培養學生形成完整、完善的設計觀念;加強以操作技能。要加強學生的創業與就業能力的養成,使理論教學與工作室相結合,實現學生概念設計的現實化。
黑龍江工業學院的博雅音樂藝術交流中心、博藝廣告設計工作室、POP手繪等五個學生創業實體和十個新建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室,針對藝術類不同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形成具有真實項目商業運行工作室。特別是10個專業創新創業工作室的商業運行模式,軟裝飾工作室、室內設計技術工作室、新媒體藝術工作室、興凱湖剪紙與手工制作工作室、北大荒版畫工坊、北琴海魚拓畫工作室、書法工作室、CG與插畫創作工作室、3D建筑漫游工作室、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室。
1.軟裝飾工作室主要研究花藝和布藝及配飾設計與制作,基礎裝修后,進行插花(綠化)設計,根據不同裝飾風格進行窗簾、床品、燈飾等布藝配飾設計與手工制作。在專業基礎上加強學生對配飾設計與制作能力,布藝燈帽設計、沙發布藝墊的制作、干枝花藝制作與設計等展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創新性、設計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2.室內設計技術工作室主要有室內裝飾工程施工管理與施工技術和室內環境檢測與治理研究兩個方向。室內裝飾工程施工管理與施工技術主要培養學生裝飾施工現場管理和設計,教師對學生進行全程的技術指導,對室內裝修后室內環境的檢測、取樣、技術檢測、數據整理、提供治理措施等進行綜合指導。
3.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室,接到工程項目后,根據圖紙設計要求,進行整體樓盤小區的沙盤制作。這需要學生協調能力、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創新能力,教師對學生各個工作任務進行整體協調,圖紙識別、雕刻機等各種小件制作機的使用。
4.3D建筑漫游工作室是學生效果圖制作后,利用3D等軟件進行后期處理,以漫游的形式進行展示,將平面視覺進行多維化處理,身臨其境,這是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就業中設計發展趨勢,結合工程實例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迅速提升。
5.北大荒版畫工坊是具有北大荒第四代創作風格的學生版畫基地,以北方特有風情、地域文化、民俗及北方黑土風貌進行創作和木刻版畫技術研究。
6.興凱湖剪紙與手工制作工作室屬于特色學生工作室,結合山西等地剪紙技術融合了雞西興凱湖地域風貌,肅慎文化發源地,新開流漁獵文化剪紙制作。具有特色的小工藝品制作,特別是將廢舊各種材料創新應用,制作成精美藝術小件,將廢舊材料變廢為寶,提高藝術性和審美性,如圖1-1所示。
7.北琴海魚拓畫工作室是魚為主的創作繪畫形式,緣起于日本釣魚文化,將上來的魚拓下來紀念,后被藝術家整理和完善形成一種創作形式。學生以魚為主進行魚拓畫的創意和現場制作,如圖2-2所示。
8.新媒體藝術工作室針對影視動畫、公益廣告、片頭、微電影等媒體藝術的創作、制作、后期合成的藝術形式。
9.書法工作室是針對中國傳統書法文化進行訓練和創作的藝術形式,有一定書法基礎,教師進行示范、指導、創作的工作室。
10.CG與插畫創作工作室主要對漫畫、商業書籍插畫設計與制作,動畫原模創意表現及創作。
形成藝術類以大學生創業創新綜合能力實體銷售運行體,網絡店與藝術創意集市(完善與籌建中)。不同學生工作室作品以不同形式進行銷售,對外開展商業服務,進行實體運營。在網絡進行銷售,本學期將定期為藝術創意集市開展便利,開放形式進行藝術品交易,形成定期藝術集市,加強學生創業積極性和專業性,為藝術類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以“賽帶教”的形式,讓學生參加藝術類國際、國家省級各類大賽,帶動學生創意及表現力的運行模式。并采取鼓勵措施,得到市級以上獎項可獲得專業學分,并得到相應物質鼓勵。根據藝術類工作室課程特點、學生的特點和就業市場的需求特征,設計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的、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建立以大學生創新創業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并將其應用于藝術類課程的人才培養當中。
參考文獻:
李占平.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云創業平臺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廳行政學院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