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平
(四川省三臺蠶種場,四川 三臺 621100)
成本管理歷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蠶種生產更體現了生產成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隨著蠶桑產業的變化,市場競爭激烈,勞動力、物資材料等因素影響,造成成本增大。總之,提高蠶種質量是降低蠶種生產成本的關鍵,如果因為質量問題造成蠶種不合格,其產出減少,投入浪費,成本上升。特別是家蠶微粒子病控制效果更是直接影響蠶種生產成本的高低。現以我場2011年為例,分析一代雜交蠶種生產成本狀況:
從表1可以看出,實際蠶種生產量72300張,而合格蠶種為57278張,合格率為79.22%。因微粒子病損失蠶種15022張,占實際產量的20.78%。假設該生產的蠶種全部合格,那么蠶種單張成本就會≤31.26元。由于微粒子病損失蠶種20.78% ,導致合格蠶種單張成本為39.47元,比實際生產蠶種量計算的單張成本31.26元增加8.21元,增加成本26.26%。假設合格種全部售出,則蠶種生產直接經營虧損:15022×39.47元/張+57278× (39.47-30)=113.5萬元。

表1 2011年一代雜交蠶種主要經濟指標
從表2可以看出,成本要素中,對成本影響最大的要素是原種及種繭,占總成本的40.75%。其次是飼料,占總成本的27.77%。第三是臨工工資,占14.65%,三項費用占單張成本83.17%。而因不合格蠶種淘汰銷毀所產生的成本,造成單張成本快速上升。如原種及種繭的成本從12.74元上升為16.08元,增加值3.34元,增加幅度為26.21%。飼料從8.68元上升為10.96元,增加值2.28元,增加幅度26.27%。臨工工資由4.58元上升為 5.78元,增加值 1.20元,增加幅度26.20%。三項費用合計增加6.82元,占單張蠶種成本的21.82%。由此可以看出,不合格蠶種是造成成本增加最重要的原因。

表2 2011年一代雜交蠶種直接生產成本構成要素 單位:元/張

備注:此表不含職工工資、冷浸檢保、“五險一金”、水電、蠶桿、蠶箔、蠶網
蠶種生產成本由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組成,固定成本是指其成本總額不隨生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如折舊費、管理人員工資、固定的制造費用等等。雖然總額不變,但是單位蠶種分攤的固定成本又是變化的。2011年我場按照實際產量計算的單張蠶種固定成本為8.30元 (不含職工工資),由于報廢種的產生,導致固定成本由8.30元/張上升為10.46元/張,增加了2.16元/張,上漲了26.03%。
2011年我場參加制種的人數為85人,按照生產量計算人均制種850張,按合格種計算人均制種673張,減少了177張,勞動生產率降低了20.8%,導致各成本因素的上升。
蠶種場多數以原蠶區收蠶繭為主,蠶農的養蠶飼養水平直接影響種繭質量。如果養蠶技術水平高,千克繭粒數少,死籠少,健蛹率高,無微粒子病發生,同時種繭保護和制種管理到位,其千克繭制種量就高。反之其千克繭制種量就低。一般正常水平千克繭制種在3.5~4張,而從2011年的實際生產量平均千克繭制種只有2.67張。如果再扣除不合格蠶種,千克繭制種只有2.12張,比正常水平減少1.5張左右,比我場實際生產的平均千克繭制種還少0.55張。所以,千克繭制種效率低,對蠶種生產效益影響也非常大。
加強桑園管理,推廣N、P、K配方施肥技術,做到葉質充實,保證種蠶食物營養來源。抓好桑園病蟲害防治工作,減少桑樹害蟲與蠶兒相互感染發生蠶病的機會。做好桑葉采、運、貯工作,不采病蟲葉,松裝快運,妥善貯藏,保持桑葉新鮮。
把好小蠶飼養關,提高蠶兒勻整度,做到“四勻”、“三少”、“一好”。“四勻”即桑葉老嫩勻、給桑勻、蠶頭分布勻、溫濕度勻;“三少”即遺失蠶少、沙蠶少、弱小蠶少;“一好”即眠起處理好。大蠶抓好良桑飽食,選除病蟲葉,過老過嫩葉,特別在4-5齡初、中期是蠶卵形成的重要時期,應該給于優質桑葉,提高造卵數。
在養蠶前蠶室蠶具以及大小環境進行全面徹底清理,然后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進行徹底消毒。蠶期中認真做好蠶體蠶座、桑葉貯藏室的消毒。蠶期結束后集中消毒,能浸則浸消,避免病原擴散。同時加強微粒子病的預知檢查工作,做好原種的補正檢查,嚴格淘汰苗尾蟻,以及淘汰各齡遲眠蠶、病弱小蠶,嚴格選繭選蛾,防止微粒子病的發生,奪取無病高產。
合理調節種繭保護溫濕度,一般情況下,以23.5~24℃保護,干濕差1~2.5℃為好,盡量避免25.5℃以上。削繭鑒蛹后加強補濕工作,防止發生“旋蛹”,增加病死蛹,尤其發蛾前過干容易增加不交配蛾,因此改善適當環境是通過發蛾率的關鍵。
堅持遲削繭鑒蛹,減少蛹體損傷,提高千克繭制種量。削繭過早,容易發生傷蛹而感染病原,增加死蛹機會,一般掌握蛹體復眼濃黑色時為好。削鑒過程中,建立嚴格的檢查制度,準確鑒蛹防止人為損失。
制種期間做好搶收工作,減少純對,堅持長交配短產卵,把好制種關。待母蛾成熟后交配5h,其產卵快,卵發育整齊,有利于適時入庫。
成本控制既要提高效益,又要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重點內容是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成本控制。作為管理者要嚴格按照下達的各項定額和成本計劃指標,層層落實到班組與個人,真正樹立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的成本意識,才能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綜上所述,提高蠶種質量是降低蠶種生產成本的關鍵。蠶種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種場的聲譽,更重要的是嚴重制約種場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將防微工作放在首位,把提高蠶種質量作為生產的第一要務,全體員工要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求效益”的思想,努力挖掘內部潛力,降低蠶種生產成本,生產出優質高產的蠶種,提高種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