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良 張偉駿 陶水良 裘 濤△
(1.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6;3.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基于中醫證候要素的重癥急性腦血管病的預后相關性研究*
徐 良1張偉駿2陶水良3裘 濤2△
(1.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6;3.浙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 探討中醫證候要素對重癥急性腦血管病的預后判斷作用。方法 對31例重癥急性腦血管病進行《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診斷量表》量化評分。結果 第1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與各指標均無顯著相關性,第7日時,NIHSS評分與內風,痰濕正相關。第14日時,NIHSS評分與內風、痰濕、瘀、陰虛等均有一定的正相關。其中痰濕、陰虛與NIHSS評分顯著相關。在第28日時,NIHSS評分與內風,痰濕,瘀,陰虛均有有顯著正相關。結論 重癥急性腦血管病NIHSS評分評分與中醫證候要素時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有助于對患者早期病情演變及預后判斷。
重癥急性腦血管病 中醫癥候 NIHSS評分 預后
急性腦血管病(ACVD)表現為急性腦功能損害,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而重癥急性腦血管病(SACVD)則是指在原腦血管病基礎上出現昏迷等嚴重并發癥,并可能在短期內危及生命者,臨床上中醫稱為中風病中臟腑。自從王永炎院士提出證候具有“內實外虛、動態時空、多維界面川”的特點后[1],證候的動態時空性越來越受到研究者重視。近來對中風病證候的研究也逐漸從單時點轉向多時點的動態觀察,并且中醫證候的時空分布與疾病預后的相關聯系也成為研究熱點。中風病中臟腑病情變化迅速,易出現各種變證,甚則危及生命,故重癥急性腦血管病的辨證對于中風病的治療和預后極為重要,本研究運用重癥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變化,初步探討中醫證候要素重癥急性腦血管病的病情評價及近期預后判斷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2005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制訂的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995年)[3]。排除標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發病超過72h;經檢查證實由腦腫瘤、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80歲以上或40歲以下;精神病者;嚴重的肢體障礙或意識障礙不能配合者;有血液病病史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物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重癥急性腦血管病患者31例,均為急性起病72h內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齡63~89歲,平均(78.81±8.26)歲。
1.3 研究方法 所有入選的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入院后先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以評估其意識狀態缺損程度。GCS評分≤12分者予第1日、第7日、第14日、第28日NIHSS評分,動態評估患者病情的變化。中醫證候要素判斷采用《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診斷量表》[5]進行量化評分,規定了風、火、痰、瘀、氣虛、陰虛6個證候,每個證候得分是將各因素相加最高分,滿分30分,大于7分該證候診斷成立。預后判斷的終點時間為患者死亡或發病后第28日。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軟件,運用spearma相關分析和單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第1日NIHSS與各指標均無顯著的相關性,見表1。第7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有正相關,見表2。第14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瘀、陰虛等均有一定的正相關,見表3。其中痰濕、陰虛與NIHSS有顯著的相關。在第28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瘀,陰虛均有有顯著的正相關,見表4。

表1 第1日NIHSS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表2 第7日時NIHSS7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表3 第14日時NIHSS7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裘濤等研究發現EEGSynek分級標準對重癥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預后不良有預測意義,EEG Synek分級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預后越差[6]。如果能夠及時地觀察到昏迷患者EEG變化,在臨床指標變化之前予以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目前對中風的研究已從證候研究進展到更為深入的證候要素研究上。而中風的病性特點決定其并非只是單純的一個病,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征,是風、火、痰、虛、瘀等多種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并隨病情發生、發展以及治療干預互相轉化。中醫證候是對疾病病理生理變化的整體反應狀態的概括,臨床上常指對個體整體功能狀態的判斷結果[7]。

表4 第28日時NIHSS28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示,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證候要素以風、痰、瘀為主,并以多證兼夾為主,不同癥候在不同發病時期的發布存在顯著差異,第7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有正相關。第14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瘀、陰虛等均有一定的正相關。其中痰濕、陰虛與NIHSS有顯著相關。在第28日時,NIHSS與內風,痰濕,瘀,陰虛均有有顯著正相關。中醫的四診信息和證候特點與預后具有很強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提示,在重癥急性腦血管病不同的時期,臨床癥狀的輕重即現代醫學NIHSS評分和證候的演變特點相關性對中風病的預后判斷也有提示意義。作為回顧性的數據分析,本研究納入標準中規定了GCS評分,排除了病情過輕的病例,可能遺漏部分有研究價值的病例。證候的評分存在四診信息的主觀判斷,難免存在誤差。
本研究結果示,在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各個中醫證候要素之間在不同時間段有著不同的相關性,其有助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評估及預測,并可以根據證候分類在時間上針對性進行辨證施治,應用于臨床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測。尋找到了中醫對疾病的整體認識和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的共通之處,對尋求中西醫對同一疾病不同認識的橋梁,找到兩者之間的互通及聯系,以及對疾病的治療及轉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張志斌,王永炎.辨證方法新體系的建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1):1-3.
[2]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試行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39.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4]Teasdale G,Jennett B.Assessment of coma and impaired consciousness[J].A practical scale.Lancet,1974,2(6):81-84.
[5]高穎,馬斌,劉強,等.《缺血性中風證候要素診斷量表》臨床驗證[J].中醫雜志,2012,53(1):23-25.
[6]裘濤,陶水良.重癥急性腦血管病腦電監測與近期預后分析[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23(5):529-531.
[7]張啟明,于東林,王永炎.中醫證候要素的確認方法[J].中醫雜志,2013,54(20):1732-1735.
Prognostic Correlation Study of TCM Syndrome Factors Based Sever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XU Liang,ZHANG Weijun,TAO Shuiliang,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Zhejiang 31001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ognostic role of TCM syndrome factors of sever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Diagnostic scale of ischemic stroke syndrome factors was assigned to 31 cases of sever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o collect quantified scores.Results:On the 1st day,NIHS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various indicators.On the 7th day,NIHS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ndogenous wind and phlegm-damp.On the 14th day,NIHSS had som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ndogenous wind,phlegm-damp,blood stasis,and deficiency of Yin.Among them,NIHS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phlegm-damp and deficiency of Yin.On the 28th day,NIHS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ndogenous wind,phlegm-damp,blood stasis,and deficiency of Yin.Conclusion:Sever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IHSS score is related to the time factor of TCM symptoms,which contributes to early disease evolu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Sever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CM syndrome;NIHSS score;Prognosis
R543
A
1004-745X(2014)10-186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10.037
2014-06-05)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0804261)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