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活潑過頭也是病
記者 趙維莉
都說年少無畏,對于中學生來說,開朗、活潑、熱情是寫在身上的標簽,可是不少同學也希望自己在同伴中處于一個領導地位,于是說一些無傷大雅的話。可是你知道嗎?當一個人說起話來別人插不上嘴時,這也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躁狂癥。

升入高中后,帶著對未來的種種期望,劉少陽開始了新的學習征程。不過,他身邊的人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原來就是班里活躍分子的劉少陽,到了新集體后,不但過渡期適應良好,甚至比以前更活躍。用班主任的話說,他能與很多人迅速地交上朋友,與人熱情地交談,不過很多同學卻表示,雖然劉同學很熱情,但是他們并不太“喜歡”他,原因就是他的過度熱情——他話匣子一開,別人都插不上嘴,淪為聽眾。
沒過多久,劉少陽的父母也找到老師,希望老師能勸勸孩子,因為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認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就算不上學也可以闖出一番天地。家長反映,劉少陽從小就興趣廣泛,樂于結交新朋友,這次升入高中、到了新集體更是顯得精力格外旺盛,夜里都很難入睡。每每問起他在學校的表現,他都表示全班同學對自己很“敬佩”,因為自己的“見多識廣”,這在家長看來多少有些吹牛,而對長輩的質疑,他顯得更加亢奮。家長們也很頭疼,怎樣“潑盆冷水”,卻又不傷害他的自尊心。
對于劉少陽的表現,心理專家楊洋老師指出,這是因為他患上了“青少年躁狂癥”。“通過家長與老師的表述,劉少陽同學應該是個很聰明的孩子,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在同齡人里都處于比較有優勢的地位,而現在的他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生長激素分泌旺盛,而神經遞質分泌過快使得他的性格發生改變,甚至已經出現偏差,就出現了上述這些情況,恰恰也是該病癥的主要表現。”
楊洋老師指出,青春期狂躁癥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這種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時得到醫治,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加重,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生活,甚至對成人后的人格形成都產生不良影響。
楊洋老師特別指出,很多同學開始變得更“活潑”時,就要警醒了,這很有可能是青少年躁狂癥的初期表現。“作為富有朝氣的青少年,活潑愛動是天性,但是如果此時活潑過度就是一種異常表現。”她列出了幾個比較明顯的表現,如語速很快,喜歡高談闊論,與人交談時滔滔不絕,不輕易被人打斷。此外,她指出,如果一個人突然變得忙碌起來,但是做事卻有始無終,精力旺盛、睡眠減少但卻毫無倦意時,就要當心自己的情緒處在一個過于亢奮的狀態,“如果你發現自己面色泛紅,且心率加快,而活動變得紊亂毫無章法或指向性,就要當心了。而躁狂癥會讓你陷入更深的興奮狀態,甚至會伴有攻擊行為,還會出現錯覺,而且思維也變得斷斷續續。”
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發生較大的變化,同學們也不必太緊張,對于正處于發育旺盛期的中學生來說,只要得到正確有效的疏導,就可以讓自己的情緒漸漸恢復到正常狀態。楊老師強調,無論是出現問題的同學本人,還是老師家長,都不應去限制其個人活動,避免走向另一個極端。“可以引導有困擾的同學,尋找一個適當的途徑來發泄過剩的精力,如在家里幫助父母多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學校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也可以多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總之是讓自己的精力和體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楊老師指出,在宣泄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增加睡眠時間,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參與一些課外活動,要適時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與人交流時,最好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語速,耐心去傾聽他人的講述。同時也可以從事一些比較細致的活動,來鍛煉自己的專注度與耐力。
不過楊老師也特別強調,是否真的患上青少年躁狂癥還需要專業醫生的診斷,上述的情況只是這種病癥的變現,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這種心理疾病還是需要綜合治療的,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心理治療多方配合。”同時,她也指出這種病癥復發率也很高,需要建立一個長期治療的理念,這也需要家庭的配合,要共同努力制造一個最佳的治療環境。得病最怕諱疾忌醫,很多人認為心理疾病不是病,或是認為得了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怕丟人,不敢或不屑于去治療,這都會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最后,她也強調,得了躁狂癥并不可怕,及時診斷并治療,很快就可以擺脫這一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