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架
陳錫喜/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本書輯錄了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關鍵詞,將其分為形象比喻、俗文俚語和詩文引用等四個篇章,對其進行語境、語源分析,并闡述其思想內涵、現實意義與社會反響,旨在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一個讀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的讀本。
王立峰/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法治中國》是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理論著作,全面詮釋了法治中國的歷史和理論,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實踐路徑!法治乃世界大勢。20世紀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顯示出,欲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必須走法治中國的道路。本書在結構上以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為骨架,以現代法治文明的視野和中西法治思想的融合前景作為研究和關照的出發點,努力厘清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脈絡、思想基礎和價值目標,著力探索法治中國建設的政治保證以及實現良好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實踐策略。
(美)埃德蒙·費爾普斯/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在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根據畢生的思考對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為什么經濟繁榮能于19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在某些國家爆發?它不但生產了規??涨暗奈镔|財富,還帶來了人們的興盛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了有意義的職業、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作為中國經濟問題研究專家,費爾普斯認為,中國將開啟從貿易商向創新者、從商業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軌,最早的行動可能會很快展開。這一轉軌可能要經歷一兩代人的時間,但他認為沒有什么必然理由能阻止中國完成這個旅程。
(美)阿瑟·亨德森·史密斯/著 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
史密斯說:“中國人并不缺智慧、不缺忍耐、務實和樂天的性格。在這些方面,他們都非常出色。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外國人眼中的100多年前的中國人,有突出的優點,也有固有的缺點,今天的中國人是否還在延續著這些特征,又發生了哪些鮮明的變化,讀完《老外眼中的中國性格》在對比之中你就能發現答案。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克里斯蒂娜·拉姆/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6歲的女孩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因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利而慘遭武裝分子槍擊頭部,但是,她奇跡生還。本書記錄了馬拉拉在艱難處境中,如何堅持上學,堅持抗爭的艱辛歷程,同時也講述了在她頭部遭受槍擊后如何頑強生存下來的勵志故事。這段不平凡的經歷,讓她從斯瓦特地區的偏僻山谷,走進聯合國發表演說,走上了為爭取女性的受教育權而不懈奮戰的道路,同時也成為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創建以來最年輕的獲得者。
(法)皮凱蒂/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法國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托馬斯·皮凱蒂對過去300年來歐美國家的財富收入做了詳盡探究,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旨在證明近幾十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擴大,很快會變得更加嚴重。他認為,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由于資本回報率傾向于高于經濟增長率,貧富不均是資本主義固有的東西,所以要徹底鏟除經濟中的這種不平等現象,就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對富人征收累進稅來保護民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