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碧
高科技手段防越獄
Hi-tech to Prevent Jaibreak
文/阿碧
高科技監獄安保系統具有多媒體、數字化、智能化、全方位等特點,不但可以解決監獄警力不足、警員心理壓力過大的問題,而且可以有效地對服刑人員進行監管。
日本南部山口縣有一家“無圍墻”監獄。即使這樣,服刑人員也休想沖出監獄劃定的活動范圍,因為這座監獄安裝了無形的電子圍欄。電子圍欄是目前最先進的邊界防盜報警系統,它融合了傳感技術、視頻追蹤和報警功能。相比傳統圍欄,安裝在原有圍墻之上的電子圍欄系統更能達到報警的高準確率以及追蹤企圖越獄者位置的高精確率。
目前比較常用的是脈沖電子圍欄,這種圍欄的高壓電網和警示標志給服刑人員極大的心理威懾。在服刑人員企圖強行跨越時,脈沖電子圍欄會釋放出高壓脈沖電流,但電擊對人體并無傷害,所以能起到很好的主動防護效果。而傳統的紅外對射阻擋不了越獄者,高壓電網雖然能起到強力阻擋作用,但由于強大的交流電會致人傷害甚至死亡,十分危險。
脈沖電子圍欄的防范嚴密無死角,可以依據地形任意架設,消除安全盲點。在使用過程中的誤報率也很低,能有效防止小動物、樹枝、惡劣天氣等造成的誤報。近年來,結合傳統電子圍欄技術與網絡技術還產生了網絡電子圍欄。它主要是由電子圍欄主機、智能控制鍵盤和管理軟件組成,警員通過網絡即可監管電子圍欄,實現信息實時傳遞、數據交互和遠程監管功能。當有服刑人員非法翻越或破壞圍墻時,警燈會立即發出具有威懾力的警報聲,相應區域的攝像機迅速調整至預置位,聯動LED燈照亮被入侵區域。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將清晰的警情畫面傳輸到所屬崗亭和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內的安防管理平臺軟件會彈出警報提示窗口,并且通過短信模塊發送報警短信到指定人員的手機上。值班警員得到警報后立刻做出反應,安排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在不少監獄中,還用到射頻識別技術。澳大利亞亞歷山大中心監獄就采用了該技術來跟蹤服刑人員。此舉一是可以降低警員的管理成本,二是可以讓服刑人員享有比較寬松的自由。射頻識別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這個系統包括識別器和電子標簽,識別器可以安裝在監舍內、監舍門口和各個通道門口。電子標簽是一種紙片一樣的跟蹤器,可以制成可佩戴的腕帶,張貼在警員或輕罪服刑人員的衣服上,也可安裝在重刑犯的刑具內,甚至可把管狀射頻識別芯片植入重刑犯體內。電子標簽就像一個小小的無線電臺,可以把其中儲存的信息和佩戴者的活動信息源源不斷地發射出去,附近的識別器便可以隨時接收到這些信息。
早先的電子標簽需要自帶電池,目前比較先進的電子標簽已經可以從識別器發射的電磁場中自動獲得電能,因此現在的電子標簽可以做得像紙一樣薄。這些電子標簽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因此也不容易被服刑人員所破壞。如果有服刑人員試圖通過機械外力破壞標簽,識別器在接收不到相關信號后會在數秒內報警。與衛星定位不同的是,射頻識別的范圍往往較小,一般在數米之內,最遠也不過幾十米。也就是說,如果服刑人員僥幸越獄成功,就難以依靠射頻識別來進行追蹤。
射頻識別和衛星定位技術有些類似,都是可以用來確定監控對象的位置。然而,射頻識別可以承載更多的信息,比如服刑人員的姓名、籍貫、刑期、罪名等等。同樣,射頻識別裝置也可閱讀佩戴電子標簽的警員的相關信息,防止有人冒充警員越獄。目前美國的一些監獄已經開始應用射頻識別系統記錄服刑人員和警員互動時發生的事情,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服刑人員的不軌行為,也可減少警員的腐敗行為。目前該系統記錄了服刑人員、日期、時間、地點以及警員的相關信息,可追蹤往返于監獄和法庭的服刑人員的轉移,以確保所有服刑人員的歸位。
在荷蘭萊利斯塔監獄,所有服刑人員必需佩戴射頻腕帶,警員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系統來統計每個監舍的服刑人員人數,監視服刑人員的每一個微小動作。這種腕帶還擁有自動化的情感監測軟件,可以監測服刑人員的實時對話,及時察覺他們的逃跑跡象。服刑人員會見親友時,不需要警員陪同,因為通過囚衣上的電子標簽,警員就可以通過電腦上看到他們的一舉一動。荷蘭萊利斯塔監獄還把射頻識別和智能門禁系統結合起來:哪些門允許警員進出,哪些門允許輕罪犯進出,哪些門允許重罪犯進出,甚至在哪些時段允許哪些人進出,都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系統進行設置。
對于監獄管理者來講,鑰匙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監獄鑰匙被復制或遺失,就可能被服刑人員用于集體暴力越獄。因此,英國45個監獄率先利用射頻識別設備對鑰匙進行管理。之后,歐洲多國監獄采用了這種管理方法。這些監獄在每把鑰匙上都安裝了射頻識別標簽,識別裝置會核對領取鑰匙人員的資料完全正確后再授權鑰匙保管員發放鑰匙,并記錄下領取鑰匙的時間。當鑰匙歸還時,識別設備也會進行相應的記錄。在監獄大門也安裝有識別器,以防止鑰匙被不法分子帶出監獄復制后重新又帶進監獄。
視頻監控是整個監獄安防系統的基礎,它既保證了服刑人員的所有活動都在監所值班干警的視線范圍之內,同時又保證了事故發生后有視頻錄像文件可供事后查證。因此,監獄視頻監控系統是提高監獄安防、技防水平的重要工具,它對于監督服刑人員的改造、防范監獄內出現突發事件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違法犯罪分子如何利用視頻監控的死角來躲避監控。為了消除死角,方法之一便是多安裝視頻監控頭,以便全方位掌握監獄內的情況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盡管如此,這種方法還是難免有遺漏的狀況發生。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高清全景魚眼攝像機,可以滿足一個監舍的全部監控。魚眼攝像機內建180度或更廣角的魚眼鏡頭,監控范圍很大,就像警員親自站在門口一樣。魚眼攝像機拍攝到的圖像,可通過攝像機內部主芯片進行圖像處理,把球面圖像進行修正和圖面展開處理,轉化為適合人眼的正常平面視圖。
在監獄視頻監控系統中,還可引入智能視頻分析技術,主要發揮管理和預警作用。對于監獄內部一些指定區域或者監獄外圍等其他地方,智能視頻分析軟件可檢測是否有可疑人、物體或車輛在指定的區域內長時間停留。當滯留或者徘徊時間超過預設值,系統將發出報警。主攝像機發送指令控制從攝像機進行云臺旋轉和鏡頭縮放,鎖定觸發報警的目標并對其進行自動跟蹤,使目標持續放大以顯示在畫面中央,這樣監獄監控中心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目標特征,以利于實時的判斷和事后對照取證。
對于監警員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監控所有服刑人員,但是又不太可能讓警員隨時跟隨著服刑人員,因此一些監獄開始在服刑人員身上安裝定位設備。一般跟蹤服刑人員的定位系統為衛星定位系統。衛星定位系統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動測量的特點,可以對服刑人員隨時隨地進行監控,準確掌握服刑人員的動態和活動范圍。
由于服刑人員是被動佩戴衛星定位跟蹤器,因此需要防止他們破壞或者丟棄定位跟蹤器。常規的技術是給服刑人員佩戴腳鐐手銬式的跟蹤器,這種跟蹤器具有防水功能,服刑人員在洗澡時也不會受到損壞。這種跟蹤器需要電子鑰匙且輸入密碼后才能解開,如果服刑人員刻意破壞跟蹤器,則跟蹤器會自動報警。還有一種是植入式跟蹤器,采用特殊的手術植入到重刑犯的胳膊或身體其他部位,重刑犯難以自行去除跟蹤器,只有在刑滿后通過再次手術才能取出跟蹤器,這樣可有效防范重刑犯對跟蹤器的破壞。
由于可能發生越獄犯搶奪監警員警服的情況,警員也應佩戴跟蹤器。跟蹤器可縫制在警服的秘密部位,這樣越獄犯就難以發覺。如果能同時收到警服的定位信息和越獄犯本身佩戴的定位信息,那對越獄犯實施定位抓捕就更為有利。定位系統還可在監獄突發事件發生時為調動警力提供幫助。該系統能實現自動點算指定區域內人數及周邊執勤干警信息,對外出人員進行全程動態監控,大大降低監獄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定位執勤干警的所在位置,并據此采取合理的警力分配方案。
近年來,英國、美國等國警方還把衛星定位跟蹤器安裝在輕罪犯、假釋犯或緩刑犯身上,讓他們在監獄之外接受警方監控。這些監外服刑人員的活動時間、路線都是警方事先設置好的,服刑人員也知道自己時刻處于執法機關的嚴密監控之下,不可越雷池半步。警員每天會在特定的時間下載資料,以便了解違法者一天之內的動向。他們一旦超越了活動范圍,定位設備就會自動報警。這種技術就如同沒有柵欄的監獄,將有可能制止那些監外服刑人員再次犯罪,從而成為警方保護公眾的利器。
鑒于監獄改造和看管服刑人員的功能要求,監獄對于安防系統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要明顯高于其他行業。監獄安防系統涉及的領域很廣,包括信息技術、視頻成像監控、定位監控、智能門禁、應急指揮、緊急預案等多種智能系統。但是,無論監獄采取多么先進的智能系統,如果系統與系統之間的運行互不相干,那么信息無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島,難以發揮安防設備的集群化效應。因此,監獄在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的同時,要采取聯網管理,把各種智能系統的監控合并到同一個智能化網絡中。
在美國加州有一座高科技監獄,其中配備了智能聯網電子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在建造時花了1000多萬美元,但每年都能減少250萬美元的開銷。在這個監獄內,一旦服刑人員出現異常行為,智能聯網系統會根據監測結果指揮各種智能設備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視頻監控將自動發出聲光電警示,并進行圖像抓拍、啟動錄像存儲,同時彈出預先編輯好的處理預案,提示警員下一步處理流程;網絡中的綜合管理平臺可以實現視頻監控與公共廣播的聯動,在發生意外情況觸發報警時,綜合管理客戶端會自動彈出相應預案,并預錄一段文字,然后通過語音模塊直接輸出到公共廣播進行播放,對服刑人員實現通知、喊話和嚇阻作用。這個系統甚至可以對供電系統進行管理。過去只要一遇到停電,獄方通常得花上35秒才能讓整座監獄恢復通電,這段時間恐怕會讓人擔心服刑人員是否會有不安分的舉動,但是在智能聯網系統的幫助下,可立即啟用備用的儲電裝置,恢復通電只要4秒就能完成,幾乎可以瞬間讓監獄的管理恢復正常。
目前,世界上多國監獄正在安防系統中加入新一代智能聯網系統,即物聯網。在物聯網中,監獄中的所有物品和設備安裝有智能電子標簽,所有物品和設備都可以相互交換信息并進行一體化監控和管理。利用物聯網系統管理監獄之后,服刑人員要想藏匿尖銳的餐具或生產工具幾乎沒有可能。
物聯網系統還可以迅速指揮各種設備,比如當一個服刑人員企圖以挾持民警的方式越獄時,民警只要碰觸到隨身的報警按鈕,指揮中心就可以迅速定位其位置,附近智能門禁系統可以在搜索到相關信息后迅速自動落鎖,各個系統攝像頭迅速對準事發位置,各種預警方案全部啟動。所有設備的行為都是在物聯網的作用下自發產生的,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需要警員發出相關的指令再做出相應的行為。這樣就大大地縮短了各個設備的響應時間,令所有設備幾乎“瞬間且同時”地完成相應的警戒任務。
欄目主持人:劉雨濛 lymjcf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