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司法系列專題之六海外法官薪資知多少
在大多數國家,法官不但收入高,還可享有薪酬制度和退休待遇上的額外保障。為維護司法公正、樹立法治權威,西方國家大多規定了較為完善的法官任職保障體系,為法官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奠定了基礎。國外法官究竟享有哪些保障?他們真實的收入到底有多少?請跟隨我們,一探究竟!
每年元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都會以首席大法官的名義,對外發布一份報告。報告除了向全美人民匯報聯邦法院一年來的工作,還有一個恒久未變的主題就是呼吁給聯邦法官加薪。美國聯邦法官的工資,難道真的低到需要首席大法官年年呼吁的地步嗎?根據2013年的最新統計,全美874名聯邦法官中,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薪為22.35萬美元,其他大法官則是21.39萬美元,巡回上訴法院法官為18.45萬美元,地區法院法官為17.4萬美元。而聯邦參議員和眾議員年薪均為17.4萬美元,只與地區法院法官持平。再看行政機關,總統奧巴馬年薪40萬美元,副總統拜登23萬美元,司法部長等主要內閣成員約18萬美元,副部長們約為16萬美元,已低于聯邦法官的最低工資。
單看工資標準,聯邦法官的待遇個個在副部級以上,那為什么還要求加工資呢?年度報告說得很清楚:聯邦法官薪酬已多年未變,不僅跟不上通貨膨脹速度,還拉大了法官與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相當于變相降低了法官待遇。如此一來,法官職業吸引不到優秀人才,杰出法官也紛紛離職,無法確保司法公正。例如,1969年,聯邦地區法院法官的薪酬,還比哈佛法學院院長高出21%,比資深法學教授高出43%,但到了2012年,法官薪酬卻不到哈佛法學院院長、資深教授的50%。
聯邦法官紛紛“哭窮”,各州法官的待遇又如何呢?根據“全國州法院中心”2012年的統計,美國50個州的基層法院法官人均年薪為13.08萬美元,上訴法院法官為14.07萬美元,最高法院法官為14.69萬美元。由此可見,無論在聯邦層面,還是各州層面,基于法官平等的原則,基層法院法官與最高法院法官的收入差距并不太大。
那么,與各州其他公務員相比呢?以華盛頓州2013年的數據為例,州基層法官年薪14.17萬美元,上訴法官15.63萬美元,最高法院法官16.42萬美元,而該州州長、副州長、財政廳長、司法廳長、議長和議員的年薪依次為16.68萬、9.39萬、11.69萬、15.17萬、5.01萬和4.21萬美元。即便是基層法官的工資,也是議員們的兩倍多,并遠高于州長之外的行政官員。盡管如此,美國各州法院近年來仍在呼吁加薪,其中以紐約州呼聲最為強烈。因為嫌收入太少,紐約州在2010年有110名法官辭職,成為轟動全美的新聞。
不怕人比人,就看跟誰比。嚴格意義上說,美國法官嫌工資低,并不是與其他公務員比較的結果,因為法官工資的起點,已經是政府高官級別。法官們在意的,更多是律師、法學院教授和企業法律顧問的收入增幅。例如,1995年到2005年,美國各州一審法官薪酬增加了34%,人均年薪11.61萬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律師合伙人薪酬增加了141%,人均年薪95.75萬美元。
美國法官不斷呼吁加薪,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傳統有很大關系。17世紀,英王動輒撤換法官、拖欠法官薪酬,許多法官因囊中羞澀,收受賄賂,授人以柄,任皇室擺布。直到威廉三世登基,為確保司法獨立,英國開始立法保障法官工資。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和1760年的《法官委任及薪金法》都規定,“法官在任期間,薪酬不得削減”。1971年頒布的《法院法》和1981年的《最高法院法》,更是進一步規定巡回法官和最高法院法官工資“可加不可減”。
1760年的《法官委任及薪金法》解決了英國法官的生計問題,卻不適用于當時的美洲殖民地法官,這令美洲人民非常惱火。美國人后來起草《獨立宣言》,將此事列為英王罪狀之一,責怪英王“憑個人喜好來決定法官工資何時發放與金額的多少?!笔艽擞绊?,美國憲法干脆在第三條規定:聯邦法官在任期間,薪酬不得削減。這一規定,又被后人稱為“薪酬條款”。200多年來,每當法官薪酬引起憲法爭議,最高法院就會重申憲法“薪酬條款”的立法目的:防止政府用財政手段打擊司法獨立。
受英美影響,許多普通法國家都在憲法中明文禁止削減法官工資,如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斯里蘭卡、愛爾蘭、馬來西亞、菲律賓、南非和以色列。此外,這些國家還專門制定法律,規定應根據通脹情況,增加法官生活津貼。美國法官之所以一直為漲工資“鬧情緒”,是因為美國相關法律把聯邦法官和參議員列為一個類別。結果,參議院為擺脫“自己給自己加薪”之嫌,經常否決增加生活津貼的提案,弄得法官也遭連累,由此才引發司法界的連串抗議。
二戰之前,大陸法系國家的憲法或立法中,很少提及法官薪酬。戰后,受美國影響較大的日本新憲法規定法官在任期內的薪酬不得削減。到2002年,因國家遭遇經濟危機,日本法官才在自愿基礎上,與全國公務員一并降薪2.1%,這也是戰后唯一一次降薪。韓國1988年的憲法規定,除非是進行紀律處分,否則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降低法官工資。意大利國會則立法確立了法官定期加薪機制,規定每隔三年,自動為法官加薪一次。
微數據
法官月薪知多少?
調查還顯示,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月薪是本國最低工資標準的11倍,英國地區法院法官是9.9倍,意大利上訴法院法官是7.3倍。
數據來源:2013年5月《人民法院報》
微觀察
法官的退休保障
美國對法官實行終身制。1787年的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如行為端正,得繼續任職,并應在規定期間得到他們的服務報酬”。根據該條,只要法官不因犯錯而被彈劾,則應繼續留任。但這并不意味著法官必須永遠留任,美國仍然對法官的退休年齡進行了規定。
大部分的聯邦法官65歲就可拿全額工資退休。根據1937年的《退休法》,如果聯邦法院的法官服務期超過10年,或作為法官服務期超過15年,其退休后的收入與其在退休前一年的收入相等。由于美國聯邦法官在退休后大都能達到上述服務期,因此其退休后可以領取全額薪金。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于大陸法系國家采取到達法定年齡便要強制退休的辦法,美國實行法官自愿退休制。當法官到達退休年齡后,如不愿退休,也可繼續留任。是否退休由法官自己決定,任何人不得命令其退休。大多數達到退休條件的美國法官都會被返聘擔任高級法官,繼續專職或是兼職審理案件。之所以對法官在退休方面予以優待,主要是考慮法官的勞動是一種復雜勞動,既需要有深厚的法律知識,又要有豐富且不斷累積的實踐經驗。水平較高、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本身就是社會的一種財富。
同在北美洲的加拿大,由聯邦任命的法官,可任職到75歲,除非自愿辭職、被免職或死亡。各省的退休年齡也大多為75歲,只有少數法院的法官退休年齡為70歲。事實上,在加拿大,“能夠長期任職”是擔任法官的一個前提要件。除非因身體原因,通常法官的任職時間要達到15年,并且法官的年齡與任職時間之和至少要等于80,他們才能夠退休,同時享有退休金。在加拿大,被任命為法官后必須一直擔任法官職務,直到滿足享有退休金退休的法定要求,或者在獲得一定的補償后離職。
掃描二維碼,關注更多內容!
編輯:《檢察風云》新媒體部
本期部分資料摘自《人民法院報》、《人民政協報》和法制網的有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