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香 朱品梅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加快,高校辦學經費緊張已逐漸成為束縛其發展的瓶頸問題,這一問題在地方高校尤為突出。如何結合高校發展規劃以低成本籌措辦學經費,考驗著地方高校負責人的智慧。從國際范圍來看,多元化籌措高校辦學資金是大勢所趨,在降低籌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及充分發揮高校社會效益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 地方高校; 辦學經費;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F23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1-0124-03
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入了快車道。在這個過程中,地方高校成為大眾化高等教育進程的主力軍,招生人數、校舍面積、基建規模等發展迅速。目前地方高校辦學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財政撥款(預算內資金)和學生學費(預算外資金)兩部分。與部屬院校相比,財政撥款在高校辦學經費來源結構中不斷降低,2010—2012年三年間環比下降均超過1%(其中,2010年下降1.37%,2011年下降2.24%,2012年下降1.79%,數據來源于《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2》);學生學費部分囿于經濟發展水平,2002—2012年幾乎沒有發生變化,這更加劇了地方高校規模擴張與辦學經費匱乏之間的矛盾,生均成本下降勢必將束縛辦學質量的提高,地方高校多元化籌措辦學經費勢在必行。
一、國外高校籌措辦學經費的一些做法
目前,國外主流學者觀點認為,高等教育應當作為一項準公共產品,既不能像公共產品一樣完全由政府提供,也不能完全由市場提供。這一屬性決定了高等教育的供給須多元化,籌措辦學經費應當多渠道進行。在此基礎上,國外在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公平化的進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籌措辦學經費的創新之舉,現說明如下。
(一)政府撥款
此項來源的辦學經費同我國預算內資金辦學經費在性質上相似,但在具體實踐中有著很大差異。我國地方高校預算內經費大都以教育事業費撥款和立項撥款兩種方式獲得,而國外高校來自政府的撥款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呈多元化特征。以美國為例,財政撥款體系以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支付三級財政支持,高校獲取政府撥款的形式除直接撥款和立項撥款外還包括諸如公式撥款、合同撥款和績效撥款等相對多元化的撥款形式。充裕的資金支持加之靈活的撥款方式為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學生學費及雜費
在學生學雜費收取制度層面,國外大都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定價機制。例如,美國高校以各州為管理主體,即地方自主辦教育體制,并無中央與地方高校之分,各州對高校學雜費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進行基礎性規定,高校在規定的區間內自主定價,而定價的決定性因素則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高校自身社會認可度(決定了其提供教育產品的質量)以及本州的經濟情況。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定價機制必然導致高校的高收費,現實情況也是這樣。2002—2012年間,美國公立高校各個學科學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與高收費相配套的、科學的學生資助制度的建立、完善與貫徹,保障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以實現高等教育的機會均等。
(三)對外技術服務、專利權轉讓
相對于來自州政府撥款和學雜費收入的有限性而言,對外技術服務以及專利權轉讓收入是美國高校最富彈性和潛力的收入來源。美國高校在承擔基本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通過對外提供技術服務,將知識生產力通過市場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從中獲取辦學經費,周而復始,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此外,美國高校是孕育專利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主要場所,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專利權申請是由高校完成的,輔之以完善的產權交易市場,這也將為美國高校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四)社會捐贈
在美國,社會捐贈的主體為企業界、校友以及基金會等,2007—2012年間,其捐贈收入約占高校辦學經費總額的11.3%,且這六年間捐贈收入逐年增加。美國政府對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捐贈在稅收政策上給予了很大的優惠,除可以直接抵免法人所得稅外,還可不受限制地免除遺產稅,這些措施在社會上起到了明顯的導向作用,即美國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在國家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性達成一種共識。歐盟的一些高校也非常注重社會和市場效應,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收入近10年來一直保持在8%~11%的水平,且呈現出辦學質量越好,接受捐贈數量和占比越大的現象,如英國劍橋大學2007—2012年間來自各界的捐贈收入占比平均達到14%??梢姡咝M耆梢栽谶@方面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提高辦學質量—獲得社會認同,取得捐贈性質辦學資金—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
(五)發行教育彩票和教育債券
美國各州具有發行教育彩票的自主權,通過立法規定彩票收入的一定比例必須用于高等教育,充分調動了全民參與教育投資的積極性,最大范圍為高校辦學提供經費支持。目前,彩票收入已成為美國高?;I措辦學資金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美國高等教育債券發行數量持續攀升。高校作為債券發行主體,一方面拓寬了其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引入機構投資者和公眾作為高校債權人,引入了社會監督和評價機制,有利于促進高校治理效率的提升。
(六)積極開展國際交流
伴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經濟全球化已現雛形,相應地,教育市場全球化正在襲來。各國都在積極擴大在世界高等教育市場的影響力,利用這種影響力招收海外留學生并開展各種名目的國際交流項目,實現海外“創匯”。這種籌措經費的模式以澳大利亞最為典型。澳大利亞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措施(如海外學生教育服務法案等),并通過各種媒體對其留學政策進行大力宣傳,近年來利用教育產品“出口”獲得了充裕的辦學資金。
二、我國地方高校多元化籌措辦學經費的思考
在分析總結國外籌措辦學經費的成功做法后,不難發現,多元化是大勢所趨,這也與教育產品作為準公共產品的市場定位相契合。那么,結合我國地方高校籌措辦學經費的現狀,如何多元化籌措辦學經費,將是接下來著重探討的問題。
(一)積極爭取政府撥款
在世界范圍內,政府撥款在高校辦學經費中所占比例逐步減小,但絕對數量卻在增加,仍然是高校辦學的主要經費來源。在我國相對單一的籌資渠道下,積極爭取政府撥款顯得格外重要。近年來,我國在政府撥款程序上有所改進,引入了競爭機制等“去完全平均化”、“績效化”的撥款形式,地方高校獲取政府撥款不再是簡單的“等、靠、要”,而是需要通過統籌立項、提高辦學質量為核心的特色辦學等方式爭取政府撥款支持。如某高校為一省屬高校,其辦學特色在于交通運輸和土木工程(路橋、市政等),其在編制部門預算過程中,可以通過特色辦學、項目申報的形式爭取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和交通主管部門的財政撥款。
(二)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市場化進程
一直以來,地方高校通常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非一市場主體,高校增收節支的市場行為往往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這與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顯得格格不入,因此,地方高校首先應當作為市場主體開展各項活動。推進教育市場化進程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校收費制度市場化。目前,我國高校收費標準系政府制定,高校和學生作為高等教育市場的主體對此無發言權。十余年來,雖然不斷進行相關調整,但這期間物價水平也不斷提高,學生培養成本水漲船高,這是導致地方高校辦學經費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引入市場機制,以成本定價的方式對學費進行計算,盡管會導致學費一定水平的提高,但輔之以助學貸款制度和學生資助制度,完全可以保障貧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與低成本下的“粗制濫造”相比,筆者更傾向于前者。
第二,高校后勤產業市場化。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后勤實體(修建、樓宇、食堂、學校超市等)作為學校內部行政部門進行運作和管理,其弊端在于一方面創收能力差,且人員成本高,另一方面后勤員工積極性差,且缺乏專業性,師生滿意度不高。高校后勤產業市場化可消除這兩個弊端,能夠為高校增加一定的銷售和服務收入,從而成為多元化籌資的重要方面。
第三,利用學校專業優勢,興辦校辦產業。校辦產業完全屬于企業性質,即以盈利為目的、開展經濟業務的市場組織。辦校辦產業不可盲目,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優勢。如交通類專業優勢明顯的高??梢曰I建以交通事故司法鑒定、交通文化培訓等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土建類的可以籌建以工程建設、建造師培訓、工程技術咨詢等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優勢、專業優勢以及聲譽,使教師可以走出校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其授課質量,同時也能做大做強企業,安排學生就業,為學校發展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第四,引入融資租賃方式以及BOT項目等。融資租賃和BOT項目是企業慣用的融資方式,在地方高校融資中卻不常見。這兩種融資方式在辦學經費捉襟見肘的地方高校仍然不失為靈活、高效的途徑。以融資租賃為例,它比舉債購置資產更為便捷高效,在短時間內即可引入辦學所需的設備,提升辦學質量,提升其在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是可以轉化成資金的,因此高校辦學資金流動加速,可以補充高校的教育經費來源。此外,融資租賃可以避免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這在技術更新日新月異的環境下顯得格外重要。
(三)充分發揮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的作用,吸收來自各方的捐贈
校友會是以校友為紐帶聯系高校與其畢業學生的組織。國外校友會在為高校引資方面發揮著突出的作用,校友回饋母校本是一良性循環:學校辦學質量高—校友社會認可度高,成就大—更多地回饋母?!感_M一步提高辦學質量。此外,畢業校友從事各行各業,可以利用自身關系網,為母校發展爭取更多來自各方(慈善組織、知名企業等)的捐贈。
此外,國內知名高校紛紛成立了教育基金會,如成立于1994年的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1995年成立的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等,吸納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用于本校的發展建設。這種教育基金會在地方高校并不常見,地方高校可以借鑒這種做法,一旦形成良性循環,校友會和教育基金會將不斷發展壯大,為高校辦學提供更多的經費支持。
(四)發行教育彩票和教育債券
目前,我國市面上的彩票品種無外乎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且年發行量均超千億,由此可見,彩票發行在擁有上億彩民的我國開展得十分順利。試想如果二十多年前,在推出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的同時推出教育彩票,其年發行量即使達不到上千億,幾百億肯定不成問題,這將為緩解地方高校辦學經費緊張的局面發揮顯著作用。因此,應充分挖掘教育彩票在解決教育經費短缺問題上巨大的籌資空間。此外,前已述及國外教育債券為其教育事業發展不僅注入了資金,還注入了公眾監督下先進的高校治理,對提升辦學質量效果顯著,加之我國投資者均偏保守性,投資債券的意愿十分強烈,債券發行不存在問題,這將為地方高校低成本籌措辦學經費開辟一條嶄新的路徑。
(五)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并實現創匯
據筆者調查,地方高校在國際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創匯效果不佳,即大都成為了教育產品的進口方,而非出口方。對這種現象的解釋,一方面在于國內教育產品質量不高,但筆者認為,還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國內關于留學生政策宣傳力度不夠。中華文明博大精深,2008年奧運會、2012年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已為我國樹立了正面的形象,地方高校應以此為契機,加大海外招生宣傳,宣傳對象不能僅局限在海外合作院校,應大力開拓留學生市場,在更廣的范圍內籌措辦學經費。
三、結束語
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這種競爭不僅來自國內還來自國外。地方高校若要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發展、壯大,必須提升自身教育產品質量,而這在辦學經費捉襟見肘的地方高校無異于天方夜譚。借鑒國外高?;I措辦學經費的相關經驗,結合我國地方高?;I資現狀,探索我國地方高校多元化籌資的諸多可能,能為開辟地方高校的籌資新途徑帶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務司.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12)[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2] 朱娟,王文燕,王萬芳.新形勢下高?;I資渠道多元化探析[J].會計之友,2011(3).
[3] 霍彩珍,邵宇,戶艷領.基于高校化解債務的籌資渠道研究[J].會計之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