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效中 程瑋
【摘 要】 篩選滬深A股141個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按照投資強度分成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和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兩組樣本進行實證分析。實證結果表明:不同的風險投資目標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有顯著差異;投資強度、被投資企業規模、行業相關性對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大于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上市公司。
【關鍵詞】 風險投資; 經營績效;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0.59;F2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1-0034-05
據清科數據庫統計,截至2012年6月,我國上市公司在私募股權市場中可投資資本量為2 045.78億美元,穩居第一,在創業投資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動機主要分為財務目標和戰略目標,而不同的投資動機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是否有顯著差異,有哪些因素影響公司經營績效?本文將從上述角度對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進行實證分析,總結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投資規律,為我國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提供有利可靠的數據支持。
一、風險投資相關概念回顧
對于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金融機構與學者對這一概念都給出了初步的定義。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NVCA)的定義為: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這些投資是尋找與母公司匹配的戰略資本,可以與投資企業產生協同效應的機會資本。Douglas Green Woody(1992)認為,風險投資是準備冒險的投資,它是準備為一個具有迅速發展潛力的新公司或新產品經受最初風險考驗的投資。本文將風險投資定義為:非金融公司為自身財務目標或戰略目標對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的投資行為。
有關公司風險投資的動機,Ernst & Young(2005)在對全球CVC項目的調查中發現,進行公司風險投資的企業中,將戰略目標作為唯一目的的占56%,將財務目標作為唯一目的的占33%,既追求戰略目標又追求財務目標的占11%,并且大多數戰略投資者認為好的戰略投資可以產生好的財務回報。馬驍(2007)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是為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有關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其經營績效的影響, Gompers & Lerner(2001)實證研究發現,當公司風險投資的行業與其主營業務互補時,企業能獲取較好的投資收益。Dushnitsky & Lenox研究了投資目的對投資企業收益的影響:當企業進行CVC的目的是從被投資創業企業獲得新技術的戰略目標時,投資企業從CVC中獲得的收益更大。而Weber C和Weber B的實證結果則相反,即企業進行CVC的目的是財務目標時,企業的經營績效更好。我國學者瞿麗實證發現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短期內沒有獲得顯著收益,長期內收益甚至為負。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尚沒有統一的結論,其影響因素的確定也有待進一步討論。
二、研究方法與假設提出
(一)樣本的選取
本文樣本選自滬深A股2009年至2012年中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剔除2012年剛上市的公司、ST和■ST公司以及本身從事金融投資的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最終整理出141個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益盟操盤手數據庫。本文將風險投資強度90%以上的劃為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90%以下的劃為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分為兩組樣本進行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描述統計、回歸分析及t檢驗。
(三)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經營績效的假設
公眾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主要參考指標為每股收益(EPS)。每股收益用來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可以有效反映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所以本文選取每股收益作為企業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并提出以下假設:
H1: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對企業每股收益(EPS)有顯著影響。
本文按照不同投資強度(投資額/股東權益)將樣本分為財務收益目標與戰略發展目標兩組樣本進行分析,所以不同的投資目的對企業每股收益的影響有不同的效果,假設如下:
H1a: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對EPS有顯著影響;
H1b: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對EPS有顯著影響。
(四)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其經營績效影響因素的假設
為了更全面、更真實地反映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本文選取了4個基本變量,從4個維度來分析統計:投資強度;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行業相關性;上市公司投資收益與其凈利潤之比。
1.投資強度
上市公司利用閑置資金進行風險投資,其投資額占公司股東權益的份額會影響公司的經營績效。一般認為,上市公司投資額越多,對公司經營績效影響越大,又因不同投資目標的投資強度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也許會有不同的影響,假設如下:
H2:上市公司風險投資的投資強度對EPS有顯著影響。
H2a:投資強度對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EPS沒有顯著影響;
H2b:投資強度對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EPS有顯著影響。
2.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
被投資風險公司的資產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投資項目的規模,進而影響風險投資項目的收益,最終反映在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中。本文主要研究對象限于上市公司直接設立風投公司或間接參股控股風投公司,所以其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與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存在一定的關系。根據不同投資目標,提出如下假設:
H3: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有顯著關系。
H3a: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與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EPS存在正相關關系;
H3b: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EPS沒有顯著關系。
3.行業相關性
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可以使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加快企業轉型,發掘企業研究與發展的潛力,所以被投資企業從事的行業與上市公司行業的相關性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著關鍵的影響。一般認為,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與其參與的風險投資行業相關,可運用現有的經驗使投資項目快速成長并獲利,但也不排除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后發掘出自身在其他行業的創造性,從而迅速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鑒于不同投資目的的風險投資其行業相關性會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提出如下假設:
H4:風險投資的行業相關性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
H4a:風險投資的行業相關性與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EPS有正相關關系;
H4b:風險投資的行業相關性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EPS無顯著相關性。
4.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
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基本被列為長期股權投資,其風險投資的凈收益列入利潤表中投資收益。盡管列報的投資收益不能全部歸為風險投資所帶來的收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對投資的敏感性,假設如下:
H5: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有顯著關系。
H5a: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企業EPS存在正相關關系;
H5b: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企業EPS沒有顯著關系。
三、實證研究
(一)模型建立與變量設定
本文根據研究對象設定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為:
En=β1INVETIN+β2VCASAL+β3ASSCIO+
β4INETRA+β5NETCAS+β6GRTHAT+u (1)
因變量En為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平均數,公式(1)中包括實驗變量有:投資強度(INVETIN)、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VCASAL)、行業相關性(ASSCIO)、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INETRA)。
投資強度(INVETIN)為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投資額占其公司股東權益總額的比例。由于上市公司具體投資額沒有完整統計,本文投資額采用被投資企業注冊資本與上市公司控股比例之積來計算,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為2009年至2012年股東權益總額的平均數。
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VCASAL)表示被投資公司的資產總額,因被投資企業基本為非上市公司,其實時的資產總額難以獲得,且為了防止產生多重共線性,此數據采用被投資企業注冊資本的對數。
行業相關性(ASSCIO)為虛擬變量,當被投資企業的項目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在同一行業或一條產業鏈中時,筆者認為上市公司參與的風險投資為行業相關,取值為1;若被投資企業的項目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沒有直接或間接聯系時,則認為上市公司參與的風險投資為行業不相關,取值為0。此數據主要依靠查閱被投資風險公司的簡介來獲取。
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INETRA)是指上市公司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取得的投資收益總額與凈利潤之比。雖然上市公司報表中的投資收益不完全為參與風險投資取得的收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對外投資的敏感性,進而影響上市公司整體的經營績效。
在現代財務管理理念中,更加注重企業現金流的來源與去向,充分合理利用企業的現金流,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又因各個企業規模不同,所以公式(1)中引入了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股東權益之比(NETCAS)這一控制變量。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GRTHAT)也是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之一,公式(1)中引其作為控制變量。
(二)各變量統計檢驗
表1是將不同投資目標的EP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的結果。其中,EPS1表示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EPS2表示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由表1可得,EPS1的平均值大于EPS2,但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整體經營績效水平差距相對以財務收益目標的上市公司較大。
表2是對獨立樣本EPS1與EPS2的t檢驗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F值為8.781,相伴概率為0.003,小于0.05,說明EPS1與EPS2的方差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在t檢驗中,Sig(雙側)概率為0.002,小于0.05,說明EPS1與EPS2的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可以得出,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投資目標不同,對其公司的經營績效即每股收益的影響顯著不同。
表3是將各個變量進行描述統計。如表3所示:上市公司平均投資強度為7.93%,說明上市公司現階段對風險投資比較熱衷,占據股東權益的一定比例;被投資的風險公司的資產規模平均在1億元左右,但這僅限于注冊資本,不代表后續階段被投資企業資產規模的擴大;行業相關性平均數為0.565,可見上市公司參與的風險投資與企業本身從事的主營業務不具有絕對的一致性。
表4統計分析了各解釋變量間的關系。從表4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投資強度與被投資企業的規模在0.01的水平上有顯著相關性,且系數為正,說明當被投資企業規模較大時,上市公司對其風險投資信心增強,投資額也會增多。上市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與上市公司投資強度和被投資企業規模在0.05的水平上有顯著相關性,其系數為負,表明被投資風險公司企業規模越大,上市公司投資強度隨之增大,但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負,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支出越多,負數的絕對值越大。
(三)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影響因素統計檢驗
表5和表6是利用SPSS13.0為兩組樣本作出的回歸分析及顯著性檢驗結果,并且根據容差與VIF系數可知,解釋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回歸方程具有合理性。
由表5、表6可知,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參與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企業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1a,拒絕假設H1b。
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不論以何種目標進行投資,其投資強度在0.05的水平上顯著性異于0,對企業EPS均有顯著性影響,但其標準化系數為負,說明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投資額度不宜過多,要綜合考慮其投入產出比,拒絕假設H2a,接受假設H2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目標進行風險投資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與企業EPS在0.05的水平上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標準化系數為0.269,是系數絕對值最大的變量,說明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對上市公司的EPS有最顯著的影響,接受假設H3a。由此可以推測,上市公司投資的公司規模越大,就越關注風險項目發展動向,給予風險項目更多財力、人力的支持,幫助風險項目順利達到預期目標,從而給企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相反,當上市公司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沒有對企業EPS產生顯著影響,即上市公司更關注風險項目的獲利能力,而與被投資公司的規模沒有顯著關系,接受假設H3b。
行業相關性對上市公司EPS均沒有顯著影響。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行業相關性標準化系數為0.033,說明上市公司的風險投資項目一般與其主營業務相關,拒絕假設H4a;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情況剛好相反,接受假設H4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標準化系數為-0.076,即投資收益與企業EPS呈負相關,可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總體投資凈收益為負,對EPS產生了消極影響,拒絕假設H5a;當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5b。
主營業務增長率與EPS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常數項在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樣本中對EPS有顯著性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該項表示影響EPS的其他相關因素,這些因素不是本文研究的范圍。
四、結論
本文將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按其投資強度劃分為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兩組樣本,實證研究發現,不同的投資目標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有顯著差異: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有顯著的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其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
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上市公司的投資強度、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以及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性影響。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越大,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產生積極作用越多,但投資強度不可盲目擴大,要充分考慮其經濟環境與被投資公司的營運能力。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成負相關關系,說明在尋求戰略發展目標時,會不可避免出現虧損的情況。行業相關性并沒有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但從實證結果來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傾向于投資與自身主營業務相關的行業。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其投資強度越大,反而對經營績效產生負面效應,且其風險投資項目偏向于不相關行業,說明上市公司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其經營績效沒有產生積極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起步較晚,沒有形成完善合理的投資管理與運作規模,但是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其轉型與利用高新技術提高自身競爭力有廣闊前景。合理投資,秉承創新精神,優化配置企業資源,積極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與發展,促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值得更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馬驍.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動因與模式分析[J].財經觀點,2007(5):164-165.
[2] Douglas Greenwoody.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425-7431.
[3] Ernst H,et al.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 str-
ategy for external innovation:an exploratory empirical study[J]. R&D Management,2005,35 (3):233-242.
[4] Knyphause-Aufseb,D. Z.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who adds value?[J]. Venture Capital,2005,7(1):23-49.
[5] Gompers,P. A.,and Lerner,J. The Venture Capital Revolu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2):145-168.
由表5、表6可知,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參與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企業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1a,拒絕假設H1b。
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不論以何種目標進行投資,其投資強度在0.05的水平上顯著性異于0,對企業EPS均有顯著性影響,但其標準化系數為負,說明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投資額度不宜過多,要綜合考慮其投入產出比,拒絕假設H2a,接受假設H2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目標進行風險投資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與企業EPS在0.05的水平上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標準化系數為0.269,是系數絕對值最大的變量,說明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對上市公司的EPS有最顯著的影響,接受假設H3a。由此可以推測,上市公司投資的公司規模越大,就越關注風險項目發展動向,給予風險項目更多財力、人力的支持,幫助風險項目順利達到預期目標,從而給企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相反,當上市公司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沒有對企業EPS產生顯著影響,即上市公司更關注風險項目的獲利能力,而與被投資公司的規模沒有顯著關系,接受假設H3b。
行業相關性對上市公司EPS均沒有顯著影響。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行業相關性標準化系數為0.033,說明上市公司的風險投資項目一般與其主營業務相關,拒絕假設H4a;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情況剛好相反,接受假設H4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標準化系數為-0.076,即投資收益與企業EPS呈負相關,可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總體投資凈收益為負,對EPS產生了消極影響,拒絕假設H5a;當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5b。
主營業務增長率與EPS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常數項在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樣本中對EPS有顯著性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該項表示影響EPS的其他相關因素,這些因素不是本文研究的范圍。
四、結論
本文將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按其投資強度劃分為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兩組樣本,實證研究發現,不同的投資目標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有顯著差異: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有顯著的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其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
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上市公司的投資強度、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以及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性影響。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越大,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產生積極作用越多,但投資強度不可盲目擴大,要充分考慮其經濟環境與被投資公司的營運能力。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成負相關關系,說明在尋求戰略發展目標時,會不可避免出現虧損的情況。行業相關性并沒有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但從實證結果來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傾向于投資與自身主營業務相關的行業。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其投資強度越大,反而對經營績效產生負面效應,且其風險投資項目偏向于不相關行業,說明上市公司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其經營績效沒有產生積極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起步較晚,沒有形成完善合理的投資管理與運作規模,但是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其轉型與利用高新技術提高自身競爭力有廣闊前景。合理投資,秉承創新精神,優化配置企業資源,積極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與發展,促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值得更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馬驍.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動因與模式分析[J].財經觀點,2007(5):164-165.
[2] Douglas Greenwoody.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425-7431.
[3] Ernst H,et al.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 str-
ategy for external innovation:an exploratory empirical study[J]. R&D Management,2005,35 (3):233-242.
[4] Knyphause-Aufseb,D. Z.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who adds value?[J]. Venture Capital,2005,7(1):23-49.
[5] Gompers,P. A.,and Lerner,J. The Venture Capital Revolu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2):145-168.
由表5、表6可知,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參與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企業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1a,拒絕假設H1b。
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不論以何種目標進行投資,其投資強度在0.05的水平上顯著性異于0,對企業EPS均有顯著性影響,但其標準化系數為負,說明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時投資額度不宜過多,要綜合考慮其投入產出比,拒絕假設H2a,接受假設H2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目標進行風險投資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與企業EPS在0.05的水平上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標準化系數為0.269,是系數絕對值最大的變量,說明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對上市公司的EPS有最顯著的影響,接受假設H3a。由此可以推測,上市公司投資的公司規模越大,就越關注風險項目發展動向,給予風險項目更多財力、人力的支持,幫助風險項目順利達到預期目標,從而給企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相反,當上市公司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被投資公司的資產規模沒有對企業EPS產生顯著影響,即上市公司更關注風險項目的獲利能力,而與被投資公司的規模沒有顯著關系,接受假設H3b。
行業相關性對上市公司EPS均沒有顯著影響。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風險投資行業相關性標準化系數為0.033,說明上市公司的風險投資項目一般與其主營業務相關,拒絕假設H4a;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情況剛好相反,接受假設H4b。
當上市公司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標準化系數為-0.076,即投資收益與企業EPS呈負相關,可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總體投資凈收益為負,對EPS產生了消極影響,拒絕假設H5a;當投資目標為財務收益時,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對EPS沒有顯著影響,接受假設H5b。
主營業務增長率與EPS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常數項在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樣本中對EPS有顯著性影響,顯著性水平為0.05,該項表示影響EPS的其他相關因素,這些因素不是本文研究的范圍。
四、結論
本文將參與風險投資的上市公司按其投資強度劃分為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與以財務收益為投資目標兩組樣本,實證研究發現,不同的投資目標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有顯著差異: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有顯著的影響,而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其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
以戰略發展為目標的風險投資,上市公司的投資強度、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以及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都會對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性影響。被投資風險公司規模越大,對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產生積極作用越多,但投資強度不可盲目擴大,要充分考慮其經濟環境與被投資公司的營運能力。投資收益與凈利潤之比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成負相關關系,說明在尋求戰略發展目標時,會不可避免出現虧損的情況。行業相關性并沒有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顯著影響,但從實證結果來看,以戰略發展為投資目標的上市公司傾向于投資與自身主營業務相關的行業。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沒有顯著影響,其投資強度越大,反而對經營績效產生負面效應,且其風險投資項目偏向于不相關行業,說明上市公司以財務收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其經營績效沒有產生積極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起步較晚,沒有形成完善合理的投資管理與運作規模,但是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對其轉型與利用高新技術提高自身競爭力有廣闊前景。合理投資,秉承創新精神,優化配置企業資源,積極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與發展,促進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值得更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 馬驍.上市公司參與風險投資的動因與模式分析[J].財經觀點,2007(5):164-165.
[2] Douglas Greenwoody. Venture Capital at the Crossroad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7425-7431.
[3] Ernst H,et al.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 str-
ategy for external innovation:an exploratory empirical study[J]. R&D Management,2005,35 (3):233-242.
[4] Knyphause-Aufseb,D. Z.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who adds value?[J]. Venture Capital,2005,7(1):23-49.
[5] Gompers,P. A.,and Lerner,J. The Venture Capital Revolu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2):14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