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好,鐘展華,曾少麗
(惠州市中心血站檢驗科,廣東 惠州 516003)
RH抗體致交叉配血不合一例及快速配血策略
嚴鳳好,鐘展華,曾少麗
(惠州市中心血站檢驗科,廣東 惠州 516003)
目的 分析Rh血型抗體導致配血不合的原因和血型血清學情況,探討一種更自動化、快速、準確的血源篩查方法。方法 分別用傳統試管法和微孔法為醫院送檢的疑難標本進行配血,在226個供血者中為患者篩查相合血源,記錄并對比兩種方法所用的時間。結果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C和抗-e不規則抗體導致配血不合,快速微孔法、試管法均能篩查出相合血源,前者所用總時間比后者短。結論有輸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輸血時,必須采用能檢測出不完全抗體的酶、抗人球蛋白或更靈敏的方法配血;微孔配血法能更快篩查出相合血源,為患者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Rh血型;疑難配血;微孔配血法;不規則抗體
RH血型是繼ABO血型發現后另一個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血型系統,也是最復雜的血型系統之一。RH血型系統的抗原至今已發現了50多個,但涉及到臨床問題的主要是5個,即C,D,E,c和e。RH血型不合的輸血有可能產生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輸血反應;母子RH不合的妊娠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嚴重者可以導致新生兒死亡,或是使胎兒死于宮內。但是,針對抗體類型從庫存血中找出所需血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目前臨床上所用的血液只進行常規的ABO及Rh(D)鑒定,而沒有對其他的血型進行分型,想要及時找到合適的血液就顯得很困難。本實驗室結合自身條件采用快速微量自動梯形微孔配血法大大縮短了配血時間,現就其與傳統方法比較做一介紹。
劉某,女,27歲,2013年4月16日入院,臨床診斷宮內妊娠39周,待產,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輸血史和妊娠史,申請紅細胞10個單位。醫院ABO同型配血20多袋均主側凝集后抽血送往本站檢查。
2.1 試劑 抗-A、抗-B、抗-C、抗-D、抗-E、抗-c、抗-e、抗人球蛋白試劑,篩選細胞,譜細胞均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凝聚胺試劑由珠海貝索公司提供,抗人球蛋白凝膠卡由達亞美公司提供;A、B、O紅細胞本站自制。
2.2 方法與結果
2.2.1 血型鑒定 患者ABO正反定型相符,為A型,Rh分型:ccDEE。
2.2.2 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 結果為陰性。
2.2.3 抗體篩查及鑒定 患者血清與篩選細胞在鹽水中不凝集,在凝聚胺和抗人球中均凝集,表明患者血清中存在IgG型抗體。再用譜細胞進行抗體鑒定,檢出抗-C抗-e抗體,其反應格局,見表1。

表1 患者血清與譜細胞反應格局
2.2.4 交叉配血試驗 患者血清與A型ccDEE紅細胞配血相合,主側次側均無凝集無溶血現象,與A型ccDee、CCDEe、CcDEE配血,主側均有凝集。
3.1 試劑 同傳統方法。
3.2 儀器 梯形微孔板,STAR全自動加樣儀(瑞士HAMILTON),340RT酶標儀(瑞士ANTHON)。
3.3 實驗步驟
3.3.1 試劑、標本準備 按已設定好的程序擺放好受者血清、試劑和梯形板,挑選出與受血者ABO同型的獻血員標本放入載架。
3.3.2 抗原抗體反應 運行程序,讓儀器自動加樣加試劑,加樣完畢,混勻紅細胞、血清及試劑,靜置15 min。
3.3.3 判讀結果 由于本實驗室采用孔壁呈階梯狀的特殊梯形微孔板,階梯級寬相當于1個紅細胞的直徑,級高大于1個紅細胞的直徑,抗原抗體反應時,紅細胞聚集成塊,掛在階梯上,均勻平鋪于孔底,而未反應時紅細胞則沿階梯滾落于孔底中央,形成實心原點,可運用數碼成像和電腦數據處理系統判斷血液是否相和。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C和抗-e抗體,以上兩種配血方法均可為患者找到4袋相合的血液,經比較可看出,傳統方法總耗時約為220 min,而微孔法只需100 min,提前2 h找到所需血液,見表2。

表2 傳統配血方法與梯形微孔法耗時比較(min)
根據以上實驗,可以證實患者血清中存在抗-C和抗-e抗體,因本站實驗室條件有限,無法用生物學方法證實是否是抗-Ce復合抗體。但據Issitt等[1]認為,一種常見的Rh基因復合體只存在其中一種復合抗原,即抗-Ce只能與CDe/cDE基因型的紅細胞反應,不能與CDE/cDe紅細胞反應,因為前者紅細胞C、e抗原存在于同一條染色體上,呈順式排列,后者存在不同染色體上,呈反式排列,雖然二者表現型相同。結合配血結果,我們推測患者存在混合型抗-C和抗-e,因此與含有C抗原或e抗原的紅細胞都能發生凝集反應。
Rh系統的不規則抗體是除ABO系統抗體以外引起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原因,Rh抗體絕大多數是免疫抗體,經妊娠或輸血免疫而產生,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起反應,從而使胎兒紅細胞遭到破壞,甚至胎死宮內;新生兒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黃疸、貧血、肝脾腫大、水腫、智力障礙等。文獻報道我國漢族人群中孕婦體內致Rh-HDN的不規則抗體以抗-E居多,因為Rh(E)陰性頻率遠高于Rh(D),而Rh(E)抗原又是Rh系統中除Rh(D)外最強的抗原,一次隨機輸血后產生抗-E的機會大于抗-D,而C抗原陰性的比例很低,像筆者碰到的這位患者ccDEE更少見。本站篩查200多袋血也只發現4例Rh血清學分型與其完全一樣的,因此,這種患者如果產生抗-C抗-e將會給臨床輸血造成很大的麻煩。對于孕婦來說產前抗體篩查是很必要的,但Rh(D)陽性的孕婦往往被忽視了這一點,醫院一般檢出陽性就不再做分型和抗體篩查了,只有陰性的孕婦醫生才建議做,導致部分患者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期,直至要分娩用血時才發現。
隨著醫學的進步,Rh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張晨光[2]從我國785份孕婦血清樣本中篩查出7份Rh特異性不規則抗體,其中5份引起HND,這無疑給我們敲了一次警鐘。為了減少Rh不合造成HDN及輸血反應,我們有必要做到以下幾點:(1)產前定期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2)有妊娠史、輸血史的患者最好使用ABO、Rh同型的血液。(3)提高配血技術,Rh抗體,尤其是抗-E、抗-c抗體,常為酶增強性抗體,有時表現出唯酶特性[3],必須采用能檢出不完全抗體的酶,抗人球或更靈敏的方法配血。
臨床上遇到疑難配血,傳統的方法是先對患者的紅細胞和血清進行分析鑒定,找出配血不合原因后,再用已知抗原或抗體去篩查庫存血液,最后再進行配血。這種方法耗時長、成本高、操作繁瑣,對于急救患者,有可能會因得不到及時輸血而對生命造成威脅。對此,很多實驗室各出奇招[4-5],本實驗室也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如全自動加樣器和酶標儀,配合梯形微孔板,可批量地完成篩血工作,快速地找到相合的血液,為挽救患者生命贏得寶貴的時間。
[1]Issitt PD,Issitt CH.Applied Blood Group Serology Spectral Biologicals[M].Oxford California,1979:130-131.
[2]張晨光.Rh血型系統不規則抗體與新生兒溶血病的相關性[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1):2036-2038.
[3]王培華.輸血技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00-201.
[4]羅海玲,伍偉健,余晉林.自動加樣快速微孔板法在疑難配血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24):3018-3020.
[5]鐘展華,嚴鳳好,李雪群,等.快速自動微板血源篩查法在疑難配血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4):031-032.
R457
B
1003—6350(2014)10—1527—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0.0591
2013-10-22)
嚴鳳好。E-mail:7754432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