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學友
折翅少年舞蹈班
文/楊學友
花季女孩瑤瑤在舞蹈班接受連續“下腰”訓練時累倒在地,經送往醫院救治,確診為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瑤瑤的母親認為,孩子是在舞蹈訓練期間受到傷害,學校應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校方則以按常規教學訓練無過錯為由拒絕擔責。法律會支持誰呢?
美麗、秀氣、纖細的瑤瑤是個天生喜愛跳舞的小女孩。為了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多一項藝術培訓,望女成鳳的母親李女士與丈夫一拍即合,在2012年暑假期間,李女士帶著瑤瑤來到某少兒藝校舞蹈培訓中心報上了舞蹈班,確定的訓練內容為少兒啟蒙舞蹈(民族舞)訓練班。該培訓中心一向以教學有方、訓練嚴格而著稱,有學生家長將校方過于嚴格、刻苦的訓練方式稱之為“魔鬼”訓練法。
或許考慮前來學習舞蹈的孩子大都是1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此,校方特別規定,小學員參加訓練期間,建議家長接送并到場陪練。因該校有多年培訓經驗、教學有方、管理也較嚴格,加上瑤瑤天生愛好與良好的形體,一個假期下來,無論是基本功分解動作訓練還是舞蹈連續表演,瑤瑤一直排名在前。在老師與家長的無數次表揚與鼓勵中,瑤瑤越學越有信心,也越發刻苦勤奮。
8月23日,一個天氣炎熱的下午三時許,小瑤瑤如往常一樣跟著母親來到舞蹈培訓中心,先是活動身體,繼而進行 “開腿”“開胯”“撐小橋”“兩頭起”“下腰”等基本功練習。主教練在前邊做示范、念口令,助教輔導員老師在場內巡查并手把手地指導。整個基本功練習即將結束時,早已累得汗流浹背的瑤瑤一連做了十幾次“下腰”動作后,雙手著地準備站起來,可剛站起一半,突然倒下去了。李女士早已為汗流不止的女兒心疼不已,見女兒突然倒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當看到倒在地上的女兒眼淚汪汪地望著她的一瞬間,李女士的眼淚也一下子冒了出來。老師與她一起將瑤瑤扶起來后,瑤瑤腰部疼痛得說不出話來。送往附近醫院診治,經初步診斷為:脊髓損傷,建議轉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八級傷殘錯在誰?校方與家長各執一詞。翌日,瑤瑤被轉入某軍區總醫院治療,經進一步診斷:瑤瑤胸椎脊髓損傷,不排除下肢不全癱可能。此后,經六個月的治療,瑤瑤的病情得到控制且平穩后,經司法鑒定構成Ⅷ級(即8級)傷殘。此間,為瑤瑤治病,母親李女士僅醫療費一項就花費了16萬余元,其中校方墊付治療費1萬元,并兩次指派教練與老師前往醫院看望瑤瑤。可在協商責任與賠償時,李女士認為,女兒瑤瑤系幼童、未成年人,且事故發生時,是完全按校方教練的指令與要求進行訓練,瑤瑤無任何過錯,校方應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校方則認為,該舞蹈訓練班學員均是按常規教學訓練,訓練計劃的內容、方式均屬科學,并無不當與過錯,其他學員均未出現異常,而瑤瑤損傷完全是因她的特殊弱體質所致,校方無過錯,當然不能承擔過錯賠償擔責,但校方出于同情考慮,可給予瑤瑤適當的補償,若李女士接受補償,數額可協商。對此,李女士當然不能接受,所以雙方沒能繼續進行協商補償的數額問題。
2013年9月中旬,李女士以女兒名義一紙訴狀將校方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被告賠償醫療費、交通費、護理費、誤學補課費以及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共計31萬余元。并在起訴的同時申請司法鑒定,即原告瑤瑤所受的人身損傷與被告的舞蹈形體訓練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經某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被鑒定人瑤瑤屬于“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SCIWORA)”類型,該脊髓損傷與形體訓練(站彎腰動作)有因果關系。鑒定意見分析認為:瑤瑤損傷的原因是兒童自身生理發育不成熟和外傷共同造成的,自身(生理特點)因素為主要因素,外傷因素為次要因素(該病和損傷多發于10歲以下兒童,因脊柱發育尚未成熟)。鑒定結論雖然“明確”地出來了,可瑤瑤的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與形體訓練(站彎腰動作)之間的因果關系參與度為多少?過錯責任究竟在誰?原、被告雙方都仿佛墜入了云里霧中。
為此,法庭審理過程中,原、被告雙方就因果關系因素的主要與次要、損害責任在誰展開了爭論。校方強調,既然鑒定意見是“瑤瑤損傷的原因是兒童自身生理發育不成熟和外傷共同造成的”且“自身特殊弱體質因素為主要因素,外傷因素為次要因素”,那么,校方的正常訓練情形下的責任也同樣是次要的。原告方李女士及代理人認為,鑒定意見中的“自身(生理特點)因素為主要因素”,是指10周歲以下兒童身體因普遍發育未成熟之生理特點,并非是單指原告瑤瑤體質虛弱。
事實上,瑤瑤體形雖偏瘦,但并無證據證明其系弱體質。既然兒童自身生理發育不成熟,作為被告的校方在制訂教學訓練計劃上,在連續訓練強度上應格外加以注意,以防止因訓練強度過大給自身生理發育不成熟的兒童學員造成傷害。因此,即使鑒定分析意見認為“自身(生理特點)因素為主要因素”,該主因也應由被告校方未注意到兒童學員發育未成熟的特點,訓練強度過大而應承擔主要責任。
關于過錯責任問題,原告方訴稱,事發當日,天氣炎熱,氣溫高達33℃,如此高溫天氣,校方在訓練時依然按平時訓練強度,讓原告等學員連續進行“撐小橋”“下腰”等訓練。對于一個身體發育遠未成熟的兒童來說,無異于“魔鬼”訓練,由此導致原告受傷,校方過錯明顯,難辭其咎,應承擔全部損害賠償責任。原告作為學員,聽從教練指令操作,過程中無任何過錯,不應擔責。被告校方則辯稱,校方多年來一直按常規訓練計劃與強度進行教學,并無不當。而且事發時,在組織原告進行“撐小橋”“下腰”等訓練時,有兩名教師進行現場指導,以防止發生意外,已經盡到對學生管理、保護的義務。瑤瑤自身發育不成熟,屬于特殊體質,校方無法知道,也不能預見其危險性,校方無過,不應承擔主要責任。
法錘敲響,校方承擔70%責任。法庭經審理認為,被告(該培訓中心)在兒童學員(未成年人)交了學費,接受舞蹈培訓后,雙方形成教學服務合同關系,校方即負有教育、看護和保障學員人身安全的義務。事發當日,天氣炎熱、氣溫高達33℃,校方未能注意并適當減少、降低訓練強度,且原告受傷時所做的“撐小橋”“下腰”等舞蹈動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舞蹈老師沒有完全盡到管理和安全保障的義務,對瑤瑤在訓練中可能受到的傷害估計不足,安全保障與防范措施不到位,是導致瑤瑤訓練受傷的直接原因。
被告校方既未舉證證明其在教學活動中嚴格按照舞蹈教學規范或舞蹈教學大綱進行,也不能證明瑤瑤在舞蹈學習過程中自身存在過錯。因此,被告校方對原告瑤瑤的人身傷害后果負有過錯,應承擔主要責任。原告的監護人應當知道未成年人參加少兒舞蹈訓練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而未加防范,也有一定的過錯。綜合全案,被告校方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承擔70%的賠償責任,原告自行承擔30%責任。并根據法庭確認的瑤瑤實際發生的醫療費、交通費、護理費、誤學補課費等損失為21萬余元,以及應當賠償的傷殘賠償金、精神撫慰金等,人民法院最終判令被告某少兒藝校舞蹈培訓中心共賠償原告瑤瑤各項損害人民幣19萬余元。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法博士點評
《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這說明,幼兒園在賠償問題上實行的是“過錯推定原則”。只要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人身受到損害的,首先推定教育機構有過錯,除非教育機構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否則即有過錯。
鑒定意見雖認為瑤瑤自身發育不成熟是損害的主因,外傷是次因,但鑒定意見是從醫學的角度,結合內外因素判斷外傷誘發“胸椎脊髓損傷”的作用力大小,而過錯是法律對過錯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所承擔責任的評判。因此,鑒定意見不是判斷過錯大小和承擔責任的依據,責任的劃分不以此為依據。
本案中,校方的過錯主要表現在:校方在訓練身體發育尚未成熟的學員時,應當知道并預見幼兒的生理特點和相關動作可能存在損害風險,但其在高溫時段連續進行“撐小橋”“下腰”等一系列強度訓練時,對可能造成10歲以下小孩脊椎損傷的危險性估計不足,預防和避免損害發生的相應措施不到位,導致瑤瑤訓練過累受傷。校方未盡到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法定義務,存在過錯,應當對瑤瑤的損害承擔主要責任。瑤瑤的監護人(父母)在為女兒報舞蹈班時,應了解瑤瑤生長發育等情況,應當知曉并預知舞蹈動作可能產生的風險,且瑤瑤訓練時,其母親就在旁邊陪同,對瑤瑤損害的發生,其監護人也有一定的過錯,應當適當減輕校方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