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李旭成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4)
醒腦湯治療腦出血臨床觀察
徐力李旭成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 武漢 430014)
目的觀察醒腦湯治療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腦水腫的影響。方法急性腦出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用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醒腦湯治療,連續給藥3周;治療前后記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計算出血量并評估水腫強度,檢測血漿C反應蛋白(CRP)。結果治療組在促進患者腦水腫與血腫吸收、神經功能恢復及抗炎癥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醒腦湯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減輕腦水腫,促進腦血腫吸收,恢復神經功能缺損方面療效顯著。
腦出血腦水腫醒腦湯
腦出血(ICH)急性期的病死率在急性腦血管疾病中最高,其主要死因為出血后的腦水腫與顱內高壓的形成[1]。近年來ICH后腦水腫與炎癥反應的關聯被很多學者認為是腦水腫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2]。醒腦湯是本院臨床常用經驗方,臨床用于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中能顯著減輕顱內高壓癥狀、改善神經功能障礙?,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漢市中醫醫院收治的ICH患者80例,(1)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3];頭顱CT確診為腦出血,出血量在30mL以內;發病3 d以內;病后未治療,且首次發?。簧w征平穩;年齡35~80歲。(2)排除標準:腦干、小腦、腦室、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外傷、血液病、腫瘤、腦血管畸形致腦出血;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妊娠、精神病患者;抗凝或溶栓治療致腦出血;長期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近2周嚴重感染性疾病或近期手術史;入院24 h內病情急劇加重。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8~77歲,平均51.20歲。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40~78歲,平均53.10歲。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臥床、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一般對癥支持處理。并予以脫水劑降顱內壓(靜滴20%甘露醇250mL,每8~12小時1次及應用速尿、根據病情輕重減少或停用,療程2周;對于血壓高的患者配合使用降壓藥物)同時控制血糖、護腦、預防肺部感染和應激性潰瘍等相關治療。治療組另予醒腦湯:大黃30g,石菖蒲30g。由武漢市中醫院制劑房煎制,每日1劑,加水500mL,煎至400mL,每次200mL,每日分2次口服;不能口服者給予鼻飼,每次100mL,每日4次。兩組患者均治療3周后評定療效。
1.3 觀察方法(1)常規檢查:治療前后檢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凝血功能、血漿C反應蛋白(CRP)。(2)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1989年的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標準,治療前后各評分1次。(3)腦出血量:根據多田氏公式(V=π/6×長軸×
寬軸×層面數)計算。(4)腦水腫程度分級根據臨床實踐,按患者CT圖象劃分為4個等級:A為無腦水腫;B為血腫伴周圍低密度影;C為B+腦室受壓;D為B+C+中線移位。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改善比較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臨床相關指標改善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改善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改善比較(±s)
組別血漿CRP(mg/L)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顱內血腫(mL)治療組治療前7.37±3.86(n=40)治療后4.27±3.64*△對照組治療前7.41±3.74 18.87±3.24 25.37±3.36 8.34±2.41*△9.27±3.64*△19.02±3.67 25.61±2.95(n=40)治療后5.46±2.83* 13.46±3.57*14.46±2.83*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腦水腫程度改善情況治療前兩組均無A級,對照組B級7例,C級9例,D級24例;治療組B級6例,C級11例,D級23例,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A級5例,B級10例,C級13例,D級12例;治療組A級9例,B級18例,C級13例,無D級。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ICH后腦水腫治療上早期應進行積極脫水治療,降低顱內壓。近來ICH后腦水腫與炎癥反應、水通道蛋白等的關聯成為研究的熱點。很多學者認為炎癥反應及細胞因子是腦水腫的主要發病機制之一。而炎癥因子這些毒性的病理產物能夠看成是中醫學所謂的“毒邪”,而影響病機變化、預后和轉歸[4]。
ICH屬于中醫學“中風病”的范疇。該病多由肝腎虧虛、肝陽上亢、臟腑氣血逆亂、腦絡受損所致,多伴有大便秘結,腑氣不通,證屬本虛標實。通腑瀉濁法對中風病急性期的運用被公認有良好療效,發揮了暢利樞機,疏導蘊結之熱毒、濁邪的作用,為內毒清除打開門戶。而建立了“通腑-泄毒-醒腦-開竅”這個治療的模式[5]。
醒腦湯由大黃、石菖蒲2味中藥組成,具有通腑泄熱、醒腦開竅之功效。本病雖仍本虛的因素,但“急則治其標”,當活血化瘀,降逆下氣。故可用大黃通腑來治療腦出血。石菖蒲有宣竅豁痰,寧心安神的功效。而現代研究顯示大黃和石菖蒲有瀉下、利尿、減輕腦水腫、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調脂降壓、促進止血、加速神經功能恢復等功能[6]。本次研究提示醒腦湯可減輕腦水腫,促進腦血腫吸收,恢復神經功能,并可能與其減輕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從而改善腦出血預后。
[1]Aaslld R,Markwalder TM,Notes H,et,aL.NorLinvasive trUIStiC-nial Doppler ultrasound recording of flow velocity in basalcerebralarteries[J].JNeurosurg,1982,57:769-774.
[2]王泉蘭.腦出血與超敏C-反應蛋白關系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6(1).
[3]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4]黃園園,陳吉相,王芳,等.腦出血后遲發性腦水腫與纖維蛋白原等相關因素的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1,12(18):335-375.
[5]劉泰,李品純.腦出血后腦水腫的形成機制與中醫藥實驗研究近況[J].廣西中醫藥,2011,1(34):1-3.
[6]崔向寧,李玉波.活血、利水中藥對腦出血大鼠腦組織腫瘤壞死因子、核轉錄因子-κB及水通道蛋白-4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32(2):203-208.
R743.34
B
1004-745X(2014)01-0176-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96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