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丁玲
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羅定 527200
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復發與預后的影響
陳丁玲
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羅定 527200
目的 探討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復發與預后的影響。 方法 選取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120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的PANSS評分、復發率及生活質量評分。 結果 觀察組的PAN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復發率為1.7%,對照組的復發率為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個體化心理干預可改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復發,并提高其生活質量。
精神分裂癥;生活質量;個體化心理干預;復發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目前我國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癥的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1]。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較多,患者一般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但其具有復發率高的特點,且其的社會功能、職業功能、婚姻功能、家庭功能等在發病時可被破壞[2]。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常被社會忽視,但其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員[3]。嚴重精神分裂癥的康復過程復雜漫長,離不開醫院、社區和家庭的積極配合,也離不開家屬和親朋的理解、尊重和愛心[4]。本文為探討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復發與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齡18~80歲;平均(57.53±8.64)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2.15±1.20)年;根據康復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均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且經藥物治療后已處康復期;無嚴重軀體疾病;征得患者及其監護人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傳統的知識教育、飲食干預、并發癥護理等,為集體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積極的個體化心理干預,為小組干預,干預1~2次/周,30~40 min/次,由1名精神科主管護師或副主任護師講授,包括精神分裂癥康復的相關知識、住院護理、結局與復發等;心理干預時讓患者家屬與社會關系積極參與,有助于找出精神分裂發作的誘因及讓患者重新適應環境,并消除工作和個人關系中的問題和困難;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職業治療及分級社會活動,對于功能較差患者,設計一個全面的包括職業培訓在內的康復計劃。兩組干預周期均為8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評分,包括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總分。干預后隨訪3個月,觀察兩組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采用簡化的SF-36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與一般健康狀況4個維度,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的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PANSS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觀察組(n=60) 對照組(n=60) P值陽性癥狀分陰性癥狀分一般精神病理分總分5.12±2.11 8.25±3.21 16.25±4.28 30.00±1.25 8.26±2.22 10.55±3.85 21.95±4.00 40.82±1.28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復發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復發率為1.7%(1/60),對照組的復發率為8.3%(5/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與一般健康狀況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n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一般健康狀況觀察組對照組P值60 60 36.85±0.55 31.52±0.42 <0.05 37.55±6.25 30.52±7.00 <0.05 36.15±4.58 29.33±4.44 <0.05 37.00±2.33 30.56±2.18 <0.05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精神障礙的常見類型之一,多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主要涉及抽象思維、信息整合、注意、學習和記憶、執行功能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工作壓力加大,生活節奏加快,目前精神分裂癥的發病率較高,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5]。調查顯示,我國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癥的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50%~75%的患者在青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發病,因此嚴重阻礙其對社會技能的掌握,影響其生活質量,從而影響其將來獨立的家庭、職業和社會生活能力[6]。
對于精神障礙患者來說,需要強調的不僅是疾病的治愈,更應該關注患者的全面康復,尤其是除醫療康復之外的心理康復、社會功能康復、個人主動康復及家庭康復等。在康復護理中,需要通過訓練治療患者的自知力缺損、認知損害及提高其社會功能,使其逐步掌握預防病情復發、處置藥物副作用、管理癥狀、提高解決心理社會應激能力、合理應用醫療及社區資源進行康復等技能,有效減少精神分裂癥所致的疾病負擔。在護理內容中,需要幫助精神病患者提高心理和行為功能,消除精神病癥狀[7-8],還需要堅持精神患者“治療康復一體化”理念,開展“工作場所社交技能訓練”技術。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與康復措施為患者提供康復治療,對開展精神病防治康復工作的效果、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考核,作出客觀評判,持續進行改進[9],給患者提供與人相處的機會,避免其孤立自己,讓其可以獨立生活,阻止疾病的不良發展過程,提高其生活質量[10]。家屬需要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萬一病情出現反復,應帶患者及時就醫,另外家屬在生活中要善于找出患者積極的一面,多給予鼓勵,對于患者來說無疑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綜上所述,個體化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癥狀,減少復發,并提高生活質量。
[1]肖敏.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15(2):100.
[2]孫仕友,張培琰.精神分裂癥病人認知功能障礙及其治療[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3):210-212.
[3]Addington J,Williams L,Yong J,et al.Suicidal behavior in early psychosis[J].Acta Psychiatr Scand,2004,109(2):116-120.
[4]方潤領,孫富根,張玉娟,等.綜合干預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10):687-689.
[5]齊鋼橋,鮑文卿,姜義彬.綜合干預對社區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4):356-357.
[6]任顯峰,顏淑環,張憲香,等.綜合性康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的改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7):5746-5747.
[7]趙靖平,楊德森.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8,31(1):58-60.
[8]尹雪冰,莫顯祥,黃瑞榮.認知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6):141-142.
[9]Burris KD,Molski TF,Xu C,et al.Aripiprazole,a novel antipsychotic,is a high-affinity partial agonist at human dopamine D2 receptors[J].J Pharmacol Exp Ther,2002,302(1):381-389.
[10]Volavka J,Czobor P,Cooper TB,et al.Prolactin levels in schi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olanzapine,risperidone,or haloperidol[J]. J Clin Psychiatry,2004,65(1):57-61.
·編讀往來·
研究設計應交代的內容
研究設計應告知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還是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明確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明確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
少數民族作者署名的拼音拼寫要求
根據我國《醫藥衛生期刊編排規范》的規定,英文摘要中,少數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習俗,用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分連次序依民族習慣。對此,本刊特別提醒作者:
1.來稿中少數民族作者的署名寫法(包括漢字和拼音拼寫)務必請其本人確認無誤。
2.少數民族作者沒有姓只有名時(如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一般沒有姓),名的首字母大寫(如“迪力木拉提”拼寫為Dilmurat);若人名內有分隔號的,分隔號前后的拼寫均首字母大寫(如“熱夏提·吾買爾江”拼寫為Rixat·Omarjan)。
3.少數民族作者有姓有名時(如彝族、俄羅斯族一般有姓),姓全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如“吉呷布鐵”拼寫為JIGA Buti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relaps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CHEN Ding-l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relaps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Methods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rder of admission,60 cases of each group.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PANSS score,recurrence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wo g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PANS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Recurre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1.7%and 8.3%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can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reduce relapse,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Schizophrenia;Quality of life;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lapse
R473.74
B
1674-4721(2014)02(a)-0138-03
2013-12-03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