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春云 梁 潔 凌亞興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湛江 524037
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
申春云 梁 潔 凌亞興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湛江 524037
目的 了解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為指導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門診、住院部就診并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000例的臨床資料,評價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 結果男性患者、年齡≥50歲、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頸動脈斑塊、高血脂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較高,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分析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從而通過控制其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法來進行預防干預,進而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
腦卒中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為共同特點的急性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系統常見性疾病,其中有近80%屬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2]。急性期腦梗死發病大多在6 h,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本研究收集及調查湛江地區近幾年醫院門診、住院部就診并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08年9月~2013年8月在本院門診、住院部就診并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修訂的缺血性腦卒中診斷要點的標準[3]。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頭顱MRI或頭顱CT確診。通過填寫自制的《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神經疾病調查表》進行資料收集。其中,男性660例,女性340例,年齡50~80歲,平均(65.4±10.9)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麻木、偏癱等臨床癥狀。
1.2 方法
所有入選病例均填寫《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神經疾病調查表》,其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因素。生化檢查包括血脂、血糖等;血管功能評估包括頸部血管彩超、頭頸部CTA、MRA等;高血壓判定標準:參照1996年WHO/ISH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糖尿病判定標準:參照1998年WHO規定的標準,即糖尿病的臨床癥狀+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者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11.1 mmol/L,或者已經確診正在接受治療。高血脂判定標準:血清中總膽固醇>5.72 mmol/L,三酰甘油>1.70 mmol/L。吸煙判定標準:平均吸煙>1支/d,持續吸煙3個月以上。
1.3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均采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數據庫,所有資料均采取雙人雙遍錄入,采用SPSS 13.0軟件包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男性患者、年齡≥50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頸動脈斑塊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較高(表1)。
表1 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 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男性患者、年齡≥50歲、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頸動脈斑塊、高血脂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我國在短短數十年,國民疾病譜發生了重大轉變,慢性病已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生命與健康的主要因素。缺血性腦卒中是當今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性的特點,給公共衛生事業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其治療效果不盡人意。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的因素較多,高齡、吸煙、飲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纖維蛋白原異常、凝血功能障礙等均成為常見的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4]。
目前對各種疾病的調查比較多,尤其對各疾病譜的危險因素的研究比較廣[5]。為了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復發率,減少醫療費用,筆者擬探尋缺血性腦卒中高危因素,分析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機制,對及早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及早進行治療、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6]。通過研究分析,結果表明,本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男性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逐漸升高的趨勢,提示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嚴重,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也隨之增加。另外本組缺血性腦卒中的男性發生率高于女性,可能與女性生理性分泌的雌激素對動脈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有關,同時女性的吸煙率相對較低,因此其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低于男性。同時本研究還發現,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頸動脈斑塊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高危因素。其中高血壓患者腦部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病變,尤其是可能引起腦基底部穿通動脈和基底動脈旁中央支腦血管發生透明脂肪樣病變,從而促進腦血管內皮細胞發生斑塊樣改變,進而增加了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風險性[7]。糖尿病也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長期的高血糖和糖代謝紊亂,加速了機體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進而可能出現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癥狀[8]。吸煙過程促使尼古丁等有毒物質對機體的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損傷,對動脈壁和血液循環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加速了動脈硬化,促進血小板發生聚集,誘發缺血性腦卒中[9]。有資料顯示[10],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發展與缺血性腦卒中密切相關,動脈粥樣硬化作為全身性病變,其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作為基礎性病變,對機體的大、中、小型動脈逐步累及,尤其是對于腦內血管的血管內皮造成氧化損傷和長時間炎性浸潤[11],引起腦部血管動脈缺血,進而誘發腦卒中的發生、發展。
綜上所述,從對湛江地區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分析可得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頸動脈斑塊都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各種危險因素之間往往可能共同存在,相互影響,所以,可以通過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方法來進行預防,進而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1]桑文翔.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86例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8):141-142.
[2]緱元沖,平留珠,牛曉波,等.安陽地區農村缺血性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9):7-9.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徐巧絨,徐家萍,李歡,等.青年缺血性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及病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10):95-97.
[5]蘇偉,李峰,楊琳,等.社區人群對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及預警信號的現狀調查[J].華西醫學,2012,27(1):1-6.
[6]易繼龍,李競.中青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6):626-629.
[7]張微微,黃勇華,趙秀欣,等.北京市40歲以上女醫師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研究[J].北京醫學,2011,33(5):417-418.
[8]舒仁榮,王默力,等.213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病因及危險因素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17(6):342-344.
[9]王貞,韓釗,邵蓓,等.溫州地區中青年腦卒中各年齡段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9,9(4):288-290.
[10]Gadelha T,André C,Jucá AA,et al.Prothrombin 20210A and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s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Cerebrovasc Dis,2005,19(1):49-52.
[11]解冰川,李艷敏,王彥永,等.MMP-9及hs-CRP與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關系的研究進展[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5):97-100.
Analysis 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Zhanjiang area
SHEN Chun-yun LIANG Jie LING Ya-xing
Zhanjiang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Zhanjiang 524037,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Zhanjiang area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guiding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0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our hospitalized and outpati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was evaluated.ResultsThe male,age 50 or more years,and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diabetes,smoking, carotid artery plaque,dyslipidemia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at high risk of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s analysis in zhanjiang area,thus by controlling the risk factors,the methods such as changing lifestyle to prevention intervention,thereby lowering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Zhanjiang area;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Risk factors
R743.3
B
1674-4721(2014)02(a)-0150-03
2013-11-08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