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吉爾/編譯
哈羅德·M·阿格紐(1921-2013)
呂吉爾/編譯

2013年9月29日,美國核物理學家哈羅德·M·阿格紐在加利福尼亞州索拉納海灘的家中去世,享年92歲
● 如果說,美國核物理學家哈羅德·M·阿格紐(Harold M.Agnew)曾以科學觀察員身份參與轟炸日本廣島而為人所知外,實際上,他在出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SL)主任期間的作為更為世人所關注。
哈羅德·M·阿格紐1921年3月28日出生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早年就讀于南丹佛高中,后在丹佛大學主修化學。大學期間,作為一名投球手,曾為大學壘球隊贏得總冠軍。1942年1月,阿格紐離開丹佛大學(有足夠學分于6月份畢業),并獲得就讀耶魯大學的獎學金。
當珍珠港事件發生后,阿格紐意欲加入美國陸軍航空兵,后被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副主任喬伊斯·C·斯特恩斯(Joyce C.Stearns)說服去了芝加哥大學。在冶金實驗室,他參與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反應堆(CP-1)的建設工作,與費米、沃爾特·齊恩(Walter Zinn)等核物理學家一起共事。起初,阿格紐從事儀器測試方面的工作,即利用氡-鈹源校正用于測量放射性物質的蓋氏計量器,之后去堆砌中子減速劑的石墨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當反應堆達到臨界狀態時,他見證了首次受控核鏈式反應。
1943年3月,阿格紐來到LASL工作,不久,便與伯納德·沃爾德曼(Bernard Waldman)在伊利諾斯大學將科克羅夫特-沃爾頓加速器拆分后運至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二戰結束后,阿格紐的工作是將拆分后的加速器重新進行裝配,由霍恩·曼雷(Hohn Manley)小組用于實驗。
當實驗工作進入尾聲后,阿格紐加入了由路易斯·W·阿爾瓦雷茨(Luis W.Alvarez)領導的阿爾伯特計劃,與阿爾瓦雷茨等人設計了一種用于測量核爆當量的方法,即通過降落傘上的壓力計收集遙測數據。1945年6月,阿格紐從猶他州飛至西太平洋的蒂尼安島,他的第一次任務是給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安裝核爆炸當量測試儀。
在1945年8月6日的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過程中,阿格紐作為科學觀察員與阿爾瓦雷茨等人一起隨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飛行。阿格紐后來回憶說:“在我們扔下當量測試儀之后,我記得飛機向右做了一個急轉彎,以此遠離爆炸圈。但是我們仍然能感受到爆炸造成的劇烈搖晃。”
二戰結束后,在費米的指導下阿格紐在芝加哥大學完成了其研究生學業,1948年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當時,在芝加哥大學的校友包括李政道、楊振寧、歐文·張伯倫(Owen Chamberlain)和杰克·斯坦貝格(Jack Steinberger)等。
1950年,阿格紐在LASL物理部從事熱核武器項目的研究;1954年,在比基尼環礁島擔任代號“布拉沃城堡”核試驗項目工程師;1964年,成為阿爾岡實驗室核工程部負責人;1961年-1964年,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科學顧問。與此同時,他還擁有軍方的一些兼職: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美國陸軍戰事進展指揮部成員;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成員;美國陸軍科學咨詢小組成員;美國陸軍科學委員會成員。
1970年,阿格紐出任 LASL主任時,有7 000名雇員。后在阿格紐的領導下,實驗室規劃一個地下核試驗控制方案,完善了介子物理設施,獲得了第一臺CRAY超級計算機,并為實驗室爭取到開發W76(用于三叉戟-I型、三叉戟-II型潛艇發射彈道導彈)和W78(用于民兵-III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機會。包括他對鈍感炸藥研制工作感到驕傲的同時,還探索了其他類型的替代燃料預案。
1979年,阿格紐辭去了LASL主任職務,成為通用原子公司的總裁兼總經理。在給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戴維·S·撒克森 (David S.Saxon)的辭職信中,阿格紐寫道,他的這一決定是“對大學管理政策的不滿和其缺乏對LASL的宣傳。”
“我認為,美國能源部在LASL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LLL)之間資金分配的持續不公而帶來的挫折感。 ”
作為戰術核武器的支持者,阿格紐在1977年寫給《原子科學家通報》的文章中指出,相對傳統的裂變武器,中子彈的聚變反應能夠提供 “戰術”優勢,尤其是在反擊擁有大規模的裝甲部隊方面。在援引蘭德公司得出的結論后,阿格紐提出,聚變產生的中子實際并不影響坦克的裝甲,而是穿透裝甲,“在數十分鐘到幾小時內使交戰對手死亡或完全失去戰斗力。”因為中子彈減少了附帶損害,比傳統裂變武器更具選擇性,從而提供一個明顯的 “軍事防衛以及不傷害附近非戰斗人員的優勢。”
1999年針對所謂的中國核間諜活動,阿格紐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中寫道:“只要任何國家擁有核能力和投放手段,無論彈頭是否大小,或是涂上紅、白、藍以外的顏色,都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差別。我懷疑,美國國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公開發布的信息對其他國家來說,就像是可能通過非常途徑獲得的計算機代碼一樣有用。”
在2005年一次接受BBC采訪中,阿格紐表示:“大約四分之三的美國核武器庫是我在LASL任上指導設計的。這就是我留下的東西。”

哈羅德·阿格紐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攝于2006年

1945年,阿格紐在蒂尼安島手里拿著轟炸日本長崎的原子彈钚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nbsp]
[責任編輯:則 鳴]
●相關鏈接●
1942年,阿格紐在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參與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核反應堆(CP-1);1943年,在LASL,他參與了科克羅夫特-沃爾頓加速器研制工作;二戰結束后,他回到芝加哥大學,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指導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
阿格紐1949年回到LASL,1954年,在太平洋中西部馬紹爾群島北部實施代號為“布拉沃城堡”的核試驗工作;1961年-1964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科學顧問;1964年,在阿爾岡國家實驗室負責核工程部;1970年-1979年出任LASL主任,1979年辭職后出任通用原子公司總裁和總經理。1966年獲E·O·勞倫斯獎,1978年獲美國能源部恩里科·費米獎;1988年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助理教授。阿格紐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工程院院士,也是首批獲得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勛章的人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