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3個較為典型的案例來看,騙子們通常都是想盡各種辦法和老人們套近乎。先以免費健康講座等為誘餌,把老年人吸引到會場,然后由一名講師講一些健康知識,并且開始慢慢推銷自己的保健產品,吹噓各種功能,再對老人們施以小恩小惠,通過反復幾次退還押金,騙取老人們的信任,最后等老人們完全相信時,他們便拿出最終推銷的產品,騙完一票就立刻消失。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此類騙局有7大共同的特點——
一、利用老年人期盼長壽的心理,吸引老年人去聽講座
騙子先在老人經常出現的地方發放傳單,利用老人對健康的關注,吸引老人去聽免費的健康講座。
二、利用知名企業的名氣、“高科技”手段來欺騙聽眾
騙子通常會打著某大型公司的旗號,以贊助或回饋社會的名義進行行騙,使用各種高科技語言介紹產品,夸大產品功效。
三、花言巧語,騙取信任
把自己裝扮成中老年人的“貼心人”,精心地準備好早餐,細心地攙扶老年人,不時地捶背按摩,或偷偷塞給你老花鏡、保健品等小禮物,特別關切地告訴你“老來要自己心疼自己,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連稱呼上,也會叫你“陳爸爸”“劉媽媽”。
四、施展連環騙術,麻痹老人
開始連續近十天不收取任何費用,不推銷產品,只送禮,只做講座。經過幾天的洗腦,特別是“買了退,退了買,買了再退,退了再買”,老人們的思想防線被徹底擊潰,慢慢加大價錢。
五、無固定經營場所
這些健康講座沒有固定經營場所,或沒有與之相關的固定場所。為何不固定,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利于逃跑。另外,由于流動性強,執法部門處理難度增大。
六、“免費”成關鍵詞
★“免費培訓”:往往租用會場,以夸張的廣告宣傳和名醫、專家授課為由,誘騙中老年人進行“免費培訓”,借以推銷高價養生、保健品。
★“免費小禮品”:發放小禮品,制造免費聽講座,還能免費拿到小禮品的“好事”。
★“免費試用”:騙子采取讓老人免費試用保健器材,免費贈送養生、保健品,用夸大其療效等手段誘騙老人上當。
七、只允許老人聽,年輕人不能進
很多健康講座都聲稱只針對老年人,有專人把門,只放入老年人,年輕人一律不讓進。因為年輕人對這些警惕性高,且很容易通過網絡、電話等查出他們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