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
十幾年前,李愛霞的3個兒子先后患上腸癌和膀胱癌。李愛霞知道后并沒有慌,對孩子們說,得了病就好好看,去醫院治唄,現在醫學這么發達,有醫生怕啥。媽媽的淡定讓兄弟3人的心里也踏實了許多,3人先后動了手術,術后又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參加鍛煉,恢復的情況都很好。
后來李愛霞自己也患上了腸癌。醫生告訴孩子們老太太必須動手術,要摘除子宮和卵巢,大腸和小腸都要截去一部分。孩子們不敢把實情告訴老太太,老太太也不多問,住進醫院乖乖接受治療,手術后恢復得也很好。近兩三年,孩子們才把真相告訴了老媽,她哈哈一笑,并沒有多說。
其實李愛霞對待疾病的態度一向坦然。五十多歲的時候孩子們帶她去做體檢時,她的心電圖就反映出情況異常,波形和正常人不一樣。醫生讓她馬上住院,并悄悄告訴孩子們,母親可能情況不太好,估計活不了太大歲數。李愛霞對醫生的話根本不當回事,她覺得自己這么多年一直都是這樣,也沒見有什么異常。那之后她依然該吃該喝不受其影響,現在當年給她看病的那位大夫都去世了,她還硬硬朗朗地活著呢。
家中有大事,聽老太太的
2000年,李愛霞家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家中位于東四的老房子要拆遷了,能得到一筆不菲的拆遷款。這筆錢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也有多少家人因為拆遷補償款的問題鬧得雞犬不寧,原來和睦的家庭轉眼間分崩離析,一家人反目成仇。這件事也為這個大家庭帶來了小小的不安,這時候的李愛霞已經81歲高齡了,但依然是家里的主心骨,自從老爺子去世后,她和大女兒一起住,家里大事都是她說了算,大家都不知道老太太會怎么處置這筆錢。
很快李愛霞發話了,在孩子們都到齊的時候她宣布,“拆遷款拿出一部分,買間小房子我和你們大姐一起住,我死了以后這個房子歸大姐。剩下的錢全部平均分給7個孩子。”孩子們都驚呆了,老太太竟然自己不拿這筆錢,要全部分給大家。有的孩子為媽媽擔心,悄悄勸媽媽,“這錢您得自己留著,都分了以后沒人照顧您了怎么辦?”老太太態度很堅決,她說咱家窮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點錢,她就想讓大家都高興高興。后來的事實證明老太太的決定是正確的,家里沒有因為這筆錢鬧矛盾,而是皆大歡喜。孩子們和孫輩們也都孝順,每天都有人去看望老人,孫輩參加工作掙的第一個月工資都要給奶奶買好吃的。
孩子多了,通常做父母的難免偏心。但李愛霞說,手心手背都是肉,每個孩子都是一樣對待。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孩子們之間有了矛盾也不會偏袒哪一個,誰有理就支持誰。
愛熱鬧的樂觀老太太
李愛霞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熱鬧,愛和鄰居們聊天。孩子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放學回家,家里總有鄰居來串門,經常是炕上、椅子上都坐著人,吃飯的時候鄰居們也不見外,坐在旁邊看著這一大家子吃著飯繼續聊。有時候誰家找不到剪刀、搟面杖了,就自個兒進屋來拿,用完了再自己放回來。
那個時候7個孩子都上學,還有姥姥姥爺和他們一家人住在一起。為了補貼家用,李愛霞在胡同里開了個小理發館,沒想到這一干就干到七十多歲。其實孩子們早就不想讓她干了,可鄰居們都喜歡找她理發,找上門來老太太就不好意思拒絕,說不給人家理發不合適。
李愛霞還是個熱心腸,鄰居和朋友們誰家有困難她能幫上的一定幫,雖然自己家也不富裕。她還是胡同里的“矛盾調解員”。那時大家都住四合院,一條胡同里的人互相都認識,街坊們平時你來我往的保不住鬧點小矛盾,遇上這種事都要找李愛霞念叨,她頭腦清晰反應快,排解完這頭再找另一頭說和,誤會和矛盾就這么消除了,大家又繼續串門交往,和以前一樣。
八十多歲的時候,李愛霞和小區里的其他老人一起成立了“十姐妹”志愿者服務隊,幫助照顧社區里的孤寡老人,自發在社區內巡邏,接待來參觀的外國朋友。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她依然是這個隊伍中年齡最大的一員,受媽媽的影響,大女兒則成為年齡最小的成員。
老太太現在四世同堂。別看她已經95歲高齡了,可頭腦清晰,反應敏捷,家中的大小事情她都清楚。去年94歲大壽那天,全家人為她送上了一幅十字繡“百壽圖”。這是四十多口人參與一起繡成的,老太太特別高興。
在這個家里,老太太有絕對的威信,不論哪個輩份的孩子都服她。小輩們調侃她是“佘太君”,說她一聲令下,能調動起千軍萬馬。女兒姜美珍說,母親的威信來源于她的人格魅力,母親這一輩子總是那么善良、樂于助人,兒子和媳婦有了矛盾她總是說兒子不對,女兒和女婿有了矛盾則讓女兒檢討。姜美珍說,兒女們的孝順來自于母親的耳濡目染,她從記事起就記得患骨關節炎不能下床的姥姥和他們一大家子同住,母親天天耐心伺候姥姥從無怨言,堅持十幾年直到姥姥去世。
在晚輩們的眼里,老太太長壽的原因就是她有一個樂觀平和的心態,不爭不搶,不論發生多大的事情都能平和地處理,這一點讓家里的年輕人都敬佩不已,也影響到了家里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