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川 王敏
有的時候,突然來臨的嚴重灰霾天氣,讓“滿城盡戴大口罩”,在此情況下,人們除了期盼天氣早日好轉外,更關心如何在有害氣體的籠罩中保護健康。為此,我們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潘小川教授,以及有四十多年臨床經驗、現任慈銘奧亞國際醫療會所健康管理專家的王敏大夫進行對話,探討時下熱門的空氣污染個人防護問題。
問題1:如何避免大氣污染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
解答:還是那句話,盡量避免外出,多停留在室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如有外出一定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是最基本的。
問題2:上面的解答中,為何強調老人小孩?
解答:空氣污染物, 特別是可吸入顆粒,除了使人呼吸不暢,對呼吸系統造成危害以外,現在研究認為,PM2.5等細顆粒也會通過肺泡進入血液, 經身體循環可能堆積在體內造成阻塞,影響人體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老年人容易引發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病等(編者注:小孩處在生長發育期,肺臟稚嫩,呼吸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特別容易受不良空氣的影響而發病,故應與老人一樣需特別強調)。有一些敏感人群暴露在外的皮膚和雙眼, 也有可能感到不適。
問題3:很多市民都在口罩選擇上有所疑惑,一般外出用什么口罩合適?
解答:最專業的還是用N95及以上級別的口罩,一般的衛生口罩的遮擋效果沒有N95那么嚴實,但若只是短暫的外出也沒什么大問題。
問題4:在空氣污染的情況下,在外戴口罩是保護呼吸系統,回家后對暴露在外的皮膚或器官、頭發如何進行補救、清理措施?
解答:減少暴露面積,穿戴嚴實,可以戴頭巾、面紗保護頭部和面部。勤洗手、潔面,洗澡或擦拭頭發。必要情況下,可以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清洗鼻腔,鹽水漱口。
問題5:灰霾天氣的顆粒,對居民用水的水質是否造成影響?
解答:不會。
問題6:除了在室外做好防護措施外,細顆粒物無孔不入,所以室內也難免有污染物,那么在室內是否也要做好防護呢?
解答:室內的PM2.5相對少,一般沒什么問題,當然如果有條件,多用用空氣凈化器也是有益的。
問題7:冬季在室內,很多市民對是否開窗通風這一問題比較糾結:不開窗空氣不流通;開窗又擔心室外的污染氣體進入室內,怎么辦?
解答:少開窗為妙。很多人糾結晚上睡覺是否開窗,建議還是閉窗(但盡量不要完全閉合),如果非要開窗,也請在早晨太陽出來后根據天氣狀況進行適當的通風。早起開窗通風換氣,是個常識性錯誤。因為清晨和夜間擴散條件不利, 空氣中污染物濃度高, 空氣質量并不好。通常情況下, 能看得到藍天和陽光時,再開窗透氣。(編者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溫相差懸殊,從氣象學的角度看,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于10℃才算冬天。由此觀之,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臺灣南部和海南、南沙群島等地基本無冬天。這些地方,一年四季都可24小時開窗。)
問題8:據說空氣污染時多吃點豬肺、豬血有利于清潔呼吸道、排出有毒物質, 這種說法可信嗎?
解答:食用豬肺、豬血的確對排毒有一定效果,但畢竟是動物內臟,脂肪、膽固醇含量也較高,從養生角度而言對人體不是很好,建議還是少吃。(編者注:豬肺的脂肪含量每百克只有4克,豬血每百克只有0.4克,兩者都查不到含膽固醇的數據,豬肺、豬血含脂肪和膽固醇較多的說法沒有根據。)
問題9:是否有一些簡單方便的食材、食譜,適合當下的天氣狀況,排毒養生兩不誤?
解答: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是雪梨燉百合,潤肺抗病毒;或者用桔梗泡茶,也能起到清嗓潤肺的效果。相比之前提到的食用豬血、豬肺,我們更提倡大家吃一些纖維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利便排毒。
問題10:是否能夠通過運動鍛煉的方式排出有害氣體呢?
解答:適量運動出點汗,也可以幫助排出一些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