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必稱“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各種“高大上”的概念正蔓延、沖擊甚至顛覆著很多行業。而很多傳統制造企業也寄厚望于此股“東風”,期望徹底摘掉“與時代脫節”的帽子。
縱觀當下,新型商業模式確實成就了多個“神話”,比如蘋果公司依靠“饑餓營銷”將iPhone賣得“斷貨”。但不管品牌的商業模式如何變化,消費者最終關注的還是產品本身。
好產品依然是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根本,因為互聯網只是改變了產品營銷、服務和傳播的方式,但并未改變商業的基本運行規律。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網絡平臺或移動終端,都只是一種經營方式,要真正做強一個企業和品牌,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
當今社會,很多企業以“快”為發展手段和目標,快則易浮。日本“經營四圣”之一稻盛和夫曾送給中國企業一句寄語 —— “回歸企業本源”,即簡單地做好產品,做好企業?;ヂ摼W時代,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品牌一夜之間引爆,但并不能保證持久流行,因為品牌是消費者數字化的虛擬認知和實體感知的結合體。一個僅僅依賴互聯網炒作和“噓頭”營銷的所謂品牌注定無法得到長久發展,總抱著僥幸的心理炒概念炒個性,最終將淪為“曇花一現”。
所幸的是,在各種新思維、新概念此起彼伏甚至泛濫的年代,仍然有一批企業家看清本源,堅持著對產品本身的專注和對極致的追求。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九屆服裝大會的“飛行采訪”環節,多位服裝業界的大佬感慨“在大變局之下,在浮華和嘈雜背后,應該回歸服裝本質”。比如EACHWAY(藝之卉)時尚集團董事長周勝認為,互聯網渠道目前還比較新奇,等新奇勁兒過去了,消費者的目光還是會回到產品本身;例外董事長毛繼鴻坦言,無論商業渠道和消費模式如何改變,作為服裝從業者,最終的經營還是要落實到品牌建設上,而品牌經營者的關注點應該回歸到產品的設計和制作本身。
不可否認,好的營銷模式能提高企業的價值創造力,但對于以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而言,產品研發設計是根基,沒有產品,一切都是無源之水。對于企業而言,需要關注時代潮流和思維變革,可以借鑒之,利用之,但對產品的專注才是永恒不變的使命。
回歸初心是對產品本身的一份尊重,也是品牌對消費者的一種責任。最近在采訪國內一位著名的家紡設計師時聽到這樣一段話:“互聯網經濟固然對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對于一個專注于產品研發設計和品牌積淀的企業來說,產品設計者只有守護住那份本真,通過產品源源不斷地將品牌的理念和精神傳遞給消費者,引起共鳴,才能使品牌得到永續發展?!?/p>
不管商業社會如何發展,營銷模式有多花俏,產品終究是一切競爭力的核心,再強大的營銷,也彌補不了產品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