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昔日高成長創業板公司賽為智能,如今陷入應收賬款難收回、毛利率持續下滑的經營困局中。公司近期擬通過蛇吞象并購金宏威扭轉現狀,但前景并不樂觀
2010年上市的賽為智能,上市當年便出現業績變臉,隨后業績一直在低谷徘徊,公司2013年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20%,股價也屢次跌破發行價。
近年來,部分大客戶更是屢屢出現賬款難以收回的局面,加上毛利率持續下滑,經營陷入困局。
或許管理層早已意識到此狀況,賽為智能于去年11月中旬停牌,三個月后,賽為智能宣布擬以 9.9 億元收購電力企業金宏威100%股份。而賽為智能2013年實現營收4.2億元,凈利潤為2845萬元;金宏威2013年營業收入為10.9億元,凈利潤為4885萬元。從營收規模來講,此番收購可謂 “蛇吞象”。
不過,由于金宏威所處智能電網行業基本進入墊資建設期,金宏威現金流異常緊張,此外金宏威2013年重點項目也存在重大疑點,此時,賽為智能斥巨資收購金宏威能否帶來轉機充滿未知數。
大客戶成老賴
應收賬款難收回
賽為智能通過參與建設一系列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重要公共建筑智能化項目積累了大批優質客戶,如深圳地鐵公司、深圳市京基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恒大地產集團等。但近年來,部分優質客戶的款項卻越來越難收回,昔日大客戶逐漸成為今日老賴。
賽為智能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前五大應收賬款客戶累計欠款額達7800萬元,占同期應收款總額的46.6%。其中,前五大應收款客戶一年以上的應收款占比超過一半。
其中恒大盛宇(清新)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盛宇”)和深圳市地鐵三號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鐵三號線”)的應收款尤為蹊蹺。
上述兩家單位均為賽為智能的大客戶,且合作時間均超過4年。記者通過賽為智能2010年~2013年年報發現,從2012年開始,雙方的關系出現微妙變化。
賽為智能近四年年報顯示,賽為智能2010年對恒大盛宇的銷售額為1360萬元,這筆款項已于2012年全部結清。
不過賽為智能2012年年報依然顯示恒大盛宇有兩筆應收款,其中一年內應收款為620萬元(2012年),1年~2年的應收款為596萬元(2011年),上述兩項應收款在2013年年報里幾無變化。2013年年報顯示,賽為智能對恒大盛宇2012年的應收款依舊為620萬元,2011年的應收款變為584萬元。
這意味著,賽為智能2013年對恒大盛宇的應收款僅收回12萬元,全部為兩年前的應收款,而一年前的應收款卻一分未收。
欠款遲遲不還似乎已經影響到二者的合作關系,賽為智能2013年對恒大盛宇的應收款為0,當年年報中,賽為智能也未提及雙方業務上的往來,雙方的合作似乎也在2013年戛然而止。記者就此致電賽為智能證券事務代表謝麗南,對方表示不清楚。
除了恒大盛宇,深鐵三號線的應收賬款同樣充滿疑點。
截至2013年底,賽為智能對深鐵三號線的應收賬款為932萬元,這一數字已經3年未曾變化。謝麗南對記者表示:“部分政府項目回款周期較長?!钡聦嵤欠袢绱四??
公開資料顯示,深鐵三號線是一條服務于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城市軌道專線,連接羅湖中心區和龍崗區,線路全長約33公里。
除了賽為智能,同為深圳地區的競爭對手達實智能也承接了深鐵三號線的部分項目,但達實智能與深鐵三號線的簽約金額達8500萬元,2010年實際發生金額為4400萬元,遠超賽為智能(不到1000萬元)。
不過記者查詢達實智能歷年年報發現,達實智能與深鐵三號線的工程款于2011年就已基本結清,達實智能2011年年報顯示,達實智能對深鐵三號線的應收款不足58萬元。
同為政府項目,達實智能能迅速收款,而賽為智能卻久久不能收回,記者也就此問題致電謝麗南詢問,但截至發稿時,并未得到答復。
毛利率持續下滑
募投項目不及預期
賽為智能于2010年1月20日登陸創業板,上市前,賽為智能2006年~2009年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為30%,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90%,正是由于良好的成長性,賽為智能當時發行市盈率高達81倍。
但上市當年,高增長的態勢便戛然而止,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同比下滑。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7%;實現凈利潤256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9.5%。
隨后幾年,賽為智能的業績也并無太多亮點。公司業績下滑讓手持股份的高管擔心手中的股票貶值而紛紛套現。據Wind數據顯示,自第二批限售股份于今年1月21日解禁之后,公司8名高管累計減持達到12次,共計減持約1118萬股,累計套現約2.3億元。
上市4年來,賽為智能的毛利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賽為智能2010年~2013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7%、26.5%、22.6%、18.4%,下降趨勢明顯。尤其在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超過50%的“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統”領域,毛利率已由2010年的38%降至2013年的20%。對此,賽為智能解釋稱,“公司所處智慧城市相關細分行業的市場競爭加劇,部分項目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市場競爭加劇不過是外部原因,內部創新不足或許才是決定性因素。賽為智能已經意識人才對公司的重要性,去年5月份,賽為智能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以4.14元/股的價格向公司核心員工授予609萬股股份。
激勵計劃的有效期為4年,其中鎖定期1年,解鎖期為3年。解鎖條件為:以2012年度數據為基數,2013年~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20%、40%、60%。
不過按照解鎖條件,賽為智能2013年的業績表現就宣告激勵計劃失敗。2013年年報顯示,賽為智能2013年凈利潤為2943萬元,與2012年相比,下降幅度超過20%。
此外,為了強化主業,提升生產能力,賽為智能已利用首次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投資于“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技術開發及產業擴大化項目”(以下簡稱“項目一”)及“高速鐵路信息化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 (以下簡稱“項目二”),并使用超募資金1.2億元投資于合肥研發及生產基地建設項目。2013年度,賽為智能使用超募資金1140萬元投資廣東賽翼,報告期內實現的效益卻為0,具體達產時間也未說明。
此外,項目一和項目二已按計劃完成全部項目建設內容。不過,項目二卻沒有達到預期效益。2013年該項目實現的效益為0。
此外,賽為智能利用超募資金建設的合肥基地一期建設項目預計于2014年7月31日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該項目于2012年開始建設,但截至2013年年底,該項目完成投資5749萬元,投資進度僅為47.9%,能否在預定期限內達到使用狀態存在很大變數。
金宏威現金流異常
蛇吞象并購難解困局
上市后的糟糕表現,令賽為智能與同行的差距越來越大,與賽為智能同一年上市的達實智能目前年營收已過10億大關,凈利潤超過8000萬元。
達實智能2010年的營業收入為3.9億元,凈利潤為0.32億元,2011年和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42%和73%。賽為智能2010年的營業收入為1.8億元,凈利潤為0.26億元,2011年和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1.2%和46%。
在通過內生式增長效果不佳的情況下,賽為智能采取了外延式發展的策略。2月24日晚間,賽為智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消息,賽為智能擬以 9.9 億元收購電力企業金宏威100%股份,其中,支付現金2.97億元,以 8.76 元/股發行股份7908萬股。金宏威原本擬獨立IPO。
不過,目前智能電網行業基本進入墊資建設期,金宏威對資金的渴求非常緊迫。財務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金宏威的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9億元、5.2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 24%、47%。同時,2012 年、2013 年,金宏威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967萬元、-2.9 億元。
除了現金流緊張,金宏威經營項目也存在諸多疑惑。2013年度,金宏威中標“大唐新能源德令哈市西出口三期 20MWp 并網光伏發電項目 EPC總承包工程”,大唐德令哈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德令哈”)因此成為金宏威的第二大客戶,金宏威當年對前者的銷售額為6838萬元。
金宏威將此項目列為公司代表性項目,不過,實際情況卻存在較大出入。
大唐德令哈項目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選定承包商,但金宏威并不是第一中標人,第一中標人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
記者聯系到晶科能源當時負責此項目的項目經理江先生,江先生對記者表示:“當時晶科能源還有一個200兆瓦的項目正在進行,抽不出人手負責這塊,因此報了最高價,沒想到卻成了第一中標人?!?/p>
江先生對此解釋稱,可能大唐德令哈覺得其他供應商經驗太少,不過最終由于人手問題,晶科能源將這一項目拱手讓出。
作為第二中標候選人,金宏威成為該項目的總承包商,不過依然要晶科能源為該項目供貨。
江先生同時表示 :“該項目工期較為緊張,只有兩個月時間,大概八九月份就完工了。晶科能源的工程款也已悉數收回?!?/p>
但作為總承包商,金宏威2013年僅收回不到該合同金額的40%。據金宏威介紹,該項目涉及合同金額1.85億元, 2013 年已確認收入的合同金額為 8000萬元,但最終反映到財報的銷售收入卻僅為6838萬元。
記者就此撥打金宏威官網公布的聯系電話,對方表示相關領導都不在,對此事不清楚。
由于金宏威此類項目經驗較少,導致此項目最終的毛利率僅在 5%左右。
此外,金宏威近年來的整體毛利率也有所下降,金宏威的毛利率由2012年的30.3 %下降至2013年的26.7%。而根據賽為智能與金宏威實際控制人李俊寶、綠能投資簽署的《利潤補償協議》,金宏威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承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7800萬元、9000萬元、1億元。
如果金宏威毛利率下降的趨勢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承諾的利潤顯然難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