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樹芳,姚文江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兒科,江蘇南京 210006)
·臨床經驗·
咽拭子快速培養在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倪樹芳,姚文江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兒科,江蘇南京 210006)
目的探討咽拭子快速培養在兒童肺炎支原體(MP)感染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對104例兒童下呼吸道感染者同時進行咽拭子肺炎支原體快速培養及MP-IgM檢測,比較兩者陽性率。結果病程≤7 d,MP快速培養陽性率(32.7%)明顯高于血清MP-IgM陽性率(1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6,P=0.046),而病程>7 d咽拭子MP快速培養陽性率(22.4%)低于MP-IgM檢測陽性率(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004,P= 0.001)。結論病程≤7 d的患兒MP快速培養陽性率更高,MP快速培養對兒童MP感染的早期篩查診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咽拭子;肺炎支原體;快速培養
肺炎支原體(Mycoplasa pneumoniae,MP)是導致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治療不徹底易反復發作,診斷不及時易誘發肺外并發癥,如腦炎、腎炎、心肌炎、肝功能受損、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因此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早期診斷指標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對我院兒科住院及門診診治的104例兒童下呼吸道感染者進行咽拭子支原體快速培養鑒定,并與MP-IgM檢測法(被動凝集法)進行比較,以探討咽拭子快速培養鑒定在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兒10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7例。發病年齡:<2歲17例,2~8歲35例,8~14歲5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主要是支氣管炎和肺炎)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的臨床診斷標準。臨床表現均有咳嗽,多為刺激性干咳;發熱40例,多為弛張熱或不規則熱;喘憋10例;氣促14例。體征:肺部叩診濁音,可聞及中、小水泡音43例,哮鳴音18例,肺部聞及干啰音、痰鳴音24例。X線胸片提示支氣管炎25例,支氣管肺炎61例,大葉性肺炎18例。
1.2 方法104例患兒同時進行咽拭子肺炎支原體快速培養鑒定和MP-IgM檢測。
1.2.1 肺炎支原體快速鑒定培養試劑盒由武漢菁花時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產許可證:鄂食藥監械生產許可20090427號),采樣部位及樣本:取無菌咽拭子一支,用生理鹽水浸潤甩干,于咽后壁、扁桃體部位捻轉數次,粘取咽部、扁桃體部位的分泌物。接種時用浸潤過生理鹽水的棉簽或接種環沾取足量標本,將帶樣拭子于瓶口處折斷置于瓶內,擰緊蓋搖勻,在(37±1)℃溫箱內培養6 h后觀察結果。按操作程序要求完成檢測。由專人進行操作,質量控制。
1.2.2 MP-IgM檢測采集患兒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應避免溶血,當天予以檢測。檢測方法采用被動凝集法檢測,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生產的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盒,商品名:賽樂迪亞-麥可Ⅱ[注冊證編號:國食藥監械(進)字2009第3402832號]。檢測原理:被動凝集法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是體外診斷試驗,用肺炎支原體細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膠粒子制造而成,致敏粒子與人血清中存在的肺炎支原體抗體發生凝集反應。按操作程序要求完成檢測,結果判斷標準:MP抗體滴度≥1:80者為陽性,最高檢出限可達1:1 280。結果可疑的患兒入院7~10 d再次采血,滴度≥1:80者為陽性,或雙份血清MP抗體滴度四倍以上升高也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陽性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方法檢測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結果10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兒中MP快速培養陽性29例(27.9%),血清MP-IgM陽性36例(34.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97,P=0.295)。104例MP抗體檢測患兒中單份血清送檢者41例,雙份血清送檢者63例,第一份血清檢測MP-IgM陽性共25例(24.0%),雙份血清陽性共36例,有11例第二份血清MP-IgM轉為陽性。
2.2兩種方法檢測不同年齡階段患兒的MP感染情況MP-IgM陽性率:<2歲最低(11.8%),8~14歲最高(44.2%),陽性率隨年齡增加逐漸增高,各年齡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03,P=0.045)。咽拭子MP快速培養鑒定:<2歲陽性率最高(35.3%),2~8歲陽性率最低(20.0%),各年齡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61,P=0.41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檢測不同年齡階段患兒MP感染陽性率變化(例)
2.3 兩種方法檢測不同病程階段患兒MP陽性率情況病程≤7 d的患兒55例,MP快速培養陽性率為32.7%,明顯高于MP-IgM檢測陽性率(1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6,P=0.046);而病程>7 d的患兒MP快速培養陽性率為22.4%,明顯低于MP-IgM陽性率(5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004,P= 0.001),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檢測不同病程階段患兒的MP感染情況(例)
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年幼兒MP感染率低于年長兒,但更為嚴重[1-2]。肺炎支原體感染一般起病隱匿,胸部X線也無特異性,僅靠臨床診斷較為困難,同時病程長、肺外并發癥多,易造成漏診、誤診,及早的病原學檢查對早期診斷及臨床用藥有重要指導意義。
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依靠支原體培養、血清學檢查和核酸檢測等實驗室檢查手段[3]。PCR方法可用于檢測咽喉分泌物、痰液及血清中MP-DNA,敏感性和特異性高,對MP感染的早期診斷意義較大[1,4-5]。但PCR方法假陽性高,操作復雜,對實驗室環境要求較高,需要昂貴的儀器,檢測費用也較高,從而在一般實驗室不能普及開展[6]。經典的MP分離培養鑒定操作十分繁瑣,且陽性率低,對結果進行判定需要2~3周,不利于早期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IgG和IgM抗體,MP感染臨床癥狀出現后的1周血清中IgM方可檢出,10~30 d達高峰,12~26周消失,MP-IgG則在體內可存在1~2年,甚至更長。
目前MP-IgM檢測是診斷MP感染的主要指標[7-9]。本研究顯示:MP-IgM陽性率<2歲最低,8~14歲最高,MP-IgM陽性率隨年齡增加逐漸增高,這與機體免疫系統發育成熟度有關[10],年齡越小,免疫系統發育越不成熟,易導致假陰性結果。本研究還顯示:病程大于7 d MP-IgM陽性檢出率較高,MP感染臨床癥狀出現后7~10 d是MP-IgM檢測的最佳時機[11]。104例患兒63份復查第二份血清,有11例MP-IgM轉為陽性,故雙份血清可減少漏診。MP快速培養法,利用培養基中快速生長因子進行增殖,分解糖類,產生氫離子使培養基中的pH值降低,培養基中的指示劑由原來的紅色轉變為黃色來判斷MP生長,標本中其他細菌因培養基中加入了青霉素、醋酸鉈和生物抑菌劑等被抑制,MP快速培養法簡便快速,陽性標本24 h即可報告。本研究顯示:MP快速培養陽性率(27.9%)低于血清MP-IgM陽性率(34.6%),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咽拭子MP快速培養不受免疫系統的影響,但受口腔中食物殘渣、酸性飲料和采樣方法的影響而出現假陰性;本研究顯示,病程≤7 d的患兒MP快速培養陽性率明顯高于MP-IgM檢測,而病程大于7 d的患兒MP-IgM陽性率更高。故病程早期的患兒,咽拭子MP快速培養鑒定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更有助于早期診斷。
血清MP-IgM檢測易受患兒的病程、年齡、機體免疫功能狀態等多種因素影響,MP感染臨床發病7~10 d為檢測IgM為最佳時機,不利于早期診斷與治療[12],而雙份血清采集耗時較長,且不易為患兒家長接受。MP快速培養法簡便快速,陽性標本24 h即可報告,實驗條件要求不高,無需特殊儀器設備,適合一般實驗室或基層醫院開展應用。因此,兩種方法各有特點,我們認為,臨床應根據患兒的不同病程、不同年齡情況,結合上述兩種特異性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從而提高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準確率,有利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指導抗生素的合理應用。
[1]Vervloet LA,Marguet C,Carmargos PA.Infection by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its importance as agent in childrenhood community-acquried pneumonias[J].Braz J Infect Dis,2007,11(5):507-514.
[2]Nagalingam NA,Adesiyun AA,Swanton WH,et al.Preval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Chlamydia pneumonia in pneumonia patients in four major hospital in Trinidad[J].New Microbiol, 2004,27(4):345-351.
[3]魯繼榮,劉麗.兒童非典型病原體的實驗室診斷[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7):612-615.
[4]Nilsson AC,Bjorkman P,Persson K.Polymerase chain reation is superior to serology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and reveals a high rat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J].BMC Microbiology,2008,11(8):93.
[5]Kim NH,Lee JA,Eun BW,et al.Comparis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 and the indirect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ntibody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c pneumonia in children during two outbreak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7,26(5): 347-348.
[6]張宏輝.肺支原體快速培養基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09,15(16):171.
[7]趙春虹.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IgM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5):637-638.
[8]陳揚清.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在診斷兒童肺炎中的意義[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6):767-768.
[9]陳俊,樓躍民,余斐斐,等.呼吸道感染患兒肺炎支原體的檢出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5):3419-3421.
[10]張玲,時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治進展[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9,11(8):136-137.
[11]袁壯,董宗祈,魯繼榮,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8):449-457.
[12]張國英,李鑫,徐衛平.肺炎支原體培養法的臨床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3):8119.
R563.1
B
1003—6350(2014)12—1807—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2.0700
2013-09-30)
倪樹芳。E-mail:nsf95120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