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娜,高英,魏笑,陳琴
(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廣東深圳 518109)
護理干預對過敏性紫癜患兒舒適度的影響
劉燕娜,高英,魏笑,陳琴
(深圳市龍華新區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廣東深圳 518109)
目的探討為過敏性紫癜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其舒適度的影響。方法選擇過敏性紫癜患兒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基礎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以及患兒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83.3%(50/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7%(37/6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腹痛消失時間、關節痛消失時間、皮膚紫癜消失時間、尿蛋白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各不舒適原因在實施護理后均得以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舒適度,促進疾病的康復。
護理干預;舒適度;過敏性紫癜
舒適度是指機體的身心在愉快、滿足、輕松、無疼痛、無焦慮等狀態下的一種自我感覺,是人類日常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兒童與成人對舒適度有相同的需求[1]。過敏性紫癜又稱舒-亨綜合征,在兒科屬于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該病發病率不斷上升。該病在臨床主要表現為以小血管炎癥為主要病變的變態反應性綜合征,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惡心、疼痛、腹脹等,患兒承受著疾病所帶來的各種不適與痛苦,包括心理上的恐懼與焦慮,對舒適度的提高有強烈的需求[2-3]。本研究為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舒適度而給予患兒綜合護理干預,旨在探討患兒家長滿意度以及患兒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小兒科于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過敏性紫癜患兒12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齡3~12歲,平均(7.2±1.9)歲。主要包括單純型24例,腹型36例,腎型12例,關節型28例,混合型20例。住院時間5~35 d,平均(16±4.9)d。病例選擇時除外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和智力低下以及精神障礙患兒。將上述所有患兒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7.3±2.1)歲,單純型11例,腹型19例,腎型6例,關節型13例,混合型11例;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齡(7.1±1.7)歲,單純型13例,腹型17例,腎型6例,關節型15例,混合型9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疾病類型、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所有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心理舒適度①護理人員在實施具體護理工作前,首先通過與患兒積極有效的溝通取得患兒的信任,以便于下一步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責任護士通過多種途徑詳細了解患兒的生活習慣、個人愛好、家庭環境、性格特點等,進而根據患兒的上述特點展開全面、系統且具有針對性的連續性護理。并在治療與護理之余,根據患兒愛好輔導并陪伴患兒完成讀書、講故事、繪畫、做游戲、聽音樂等活動,充分分散患兒注意力,以減輕其心理壓力。②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通過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定期進行疾病相關知識講座、播放相關視頻錄像等方式向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詳細講解疾病有關基本治療知識與護理知識,使患兒及家長充分認識到疾病是具有可治愈性的,消除其對疾病的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障礙,盡快幫助患兒與家長樹立康復的堅定信心。③消除患兒的分離焦慮,本研究中學齡期患兒88例,因疾病的原因需長期就醫,導致學業中斷擔心學習成績將會下滑,患兒長時間與同學、老師、朋友無法相見等均可導致患兒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及孤獨心理[4]。護理人員針對此現象應鼓勵患兒積極與同學、朋友聯系,歡迎他們的探視,有同學或朋友前來探視時,鼓勵患兒積極與其交流各自的生活、學習的有關情況,并幫助患兒繼續學習,不要放棄,有條件應輔導患兒的學習,以消除患兒因學業中止而產生的失落與挫敗感。
1.2.2 生理舒適度①幫助患兒減輕關節及腹部疼痛。該病患兒腹痛發作時多為持續性絞痛或鈍痛,同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便血等,護理人員可在患兒身邊守護并指導其正確臥床姿勢,使之得到充分休息,并給予安慰與鼓勵,緩解患兒及家長的緊張情緒。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密切觀察、詳細記錄患兒的嘔吐物或大便的性狀、量,如有便血,及時留取標本。護理過程中注意檢查患兒有無腹脹及腹部包塊,防止腸套疊、腸穿孔等嚴重情況的發生[5]。對于關節疼痛患兒,護理人員囑其減少活動,注意休息,指導合適的休息體位,并在生活上給予更多的關心照顧。若伴有關節腫痛,可給予中藥洗劑泡洗止痛消腫,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進行靜脈注射時盡可能安排技術熟練的護理人員進行靜脈穿刺,并盡可能采用靜脈留置針以減少穿刺次數,減少患兒痛苦[6]。②過敏性紫癜的過敏源常難以確定,而導致該病反復發作最為常見的原因即為飲食,故應嚴格控制患兒飲食,避免因異種蛋白的攝入誘發的高敏狀態下的過敏反應。向患兒及家長詳細介紹需嚴格控制的食物、可吃的食物,以及進食的順序。患兒入院后應禁止進食魚蝦肉蟹、辛辣刺激、蔬菜水果、零食調料、生冷硬等刺激食物,主要食用米飯、饅頭、面條、稀飯、米糊等淀粉類食物,飲用溫開水。采取飲食控制的患兒饑餓感可能較為頻繁,此時家長因心疼可能較易遷就患兒,故護理人員應反復多次、耐心細心的向家長強調嚴格控制飲食對患兒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兒及其家長的主動配合。待陳舊紫癜消退,無新發紫癜,同時腹痛關節痛、蛋白尿等癥狀體征消失后,飲食可添加一種蔬菜,觀察2 d,若無病情反復跡象方可添加第二種蔬菜,以此類推。蔬菜添加順序依次為青菜、西紅柿、茄子、蘿卜、土豆等,水果順序為蘋果、梨、橘子、草莓、西瓜等,菠蘿暫不添加[7]。上述蔬菜水果的添加以少量開始,逐漸加量。若伴有消化道出血,則嚴格禁食。③觀察皮膚紫癜的位置、形狀、大小、消退與出現時間及其顏色等,保持床褥的整潔干凈,皮膚的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以防止皰狀紫癜的感染。衣服以寬松棉質為主,皮疹瘙癢可外涂爐甘石止癢。④治療中應用的阿托品藥物具有改善微循環作用,服用后患兒可出現面部潮紅、煩躁、口渴等癥狀,護理人員應放慢靜滴速度,增加巡視頻率,密切觀察患兒反應;抗過敏治療中應用的鈣制劑如有滲出可刺激周圍組織產生刺激作用,嚴重者可導致皮膚壞死,因此注射時應選擇較粗大的靜脈血管進針,并增加巡視頻率,密切觀察;應用激素治療應密切觀察激素使用后的副反應,積極給予相應的護理處理措施[8]。
1.2.3 環境舒適度①在病房裝飾裝修方面注意患兒的心理特點,采用鮮亮、柔和的色彩,窗簾、被褥、病服采用兒童普遍喜愛的顏色,醫護人員服飾顏色清爽;床間以淡雅顏色的隔簾保護患兒隱私。病房內可擺放觀賞植物、熱帶魚等,但應保證植物及熱帶魚等擺放物品安全無害,另外可在房間內放置兒童畫報等,并播放動畫片,放置玩具等,為患兒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減輕恐懼焦慮的心理。②為保證患兒休息,查房、護理及治療時間均做合理安排,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做到走路輕、操作輕、說話輕、開關門輕;夜間巡視只開地燈,以免影響患兒休息。
1.3 療效判斷采用包括疼痛、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睡眠障礙、恐懼、缺乏娛樂活動、食物需求等多種內容的自制舒適度分析量表對患兒護理干預前后不適情況進行評估,同時觀察兩組患兒臨床主要癥狀消失時間,并調查家長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兒家長的總體滿意度為83.3%,高于對照組的61.7%,其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兩組患者在腹痛消失時間、關節痛消失時間、皮膚紫癜消失時間、尿蛋白消失時間方面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例數腹痛消失時間關節痛消失時間皮膚紫癜消失時間尿蛋白消失時間60 60觀察組對照組χ2值P值2.6±0.9 4.5±1.2 10.3551 0.0000 2.8±1.1 4.8±1.2 9.5166 0.0000 4.8±2.2 8.9±2.1 10.4421 0.0000 11.9±2.3 19.8±5.4 8.4778 0.0000
2.3 兩組患兒不舒適原因比較經上述護理干預,兩組患兒在惡心嘔吐、恐懼、疼痛、皮膚瘙癢、睡眠障礙、食物需求及娛樂活動缺乏等7個方面的不適感原因均得到顯著緩解(P<0.01),且護理干預后觀察組上述各項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舒適原因比較[例(%)]
過敏性紫癜在臨床中屬于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因病源體感染、藥物作用、過敏反應等導致機體內IgA、IgG循環免疫復合物形成并在真皮上層的毛細血管內沉積引發的血管炎癥,增加了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外流,產生皮膚紫癜、黏膜下的出血[9]。該病主要致敏原為食物、細菌、藥物、病毒、昆蟲、花粉、預防接種等,患兒主要表現為皮膚出血紫癜、胃腸道出血、關節腫痛、腎臟損害等,好發于兒童、青少年,且易反復,對小兒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以積極、主動、耐心地進行護理,因患兒這個群體的特殊性,年齡普遍較小,對疾病的認識與接受程度較低,因此取得患兒的信任十分重要,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護理。提高患兒的生理與環境舒適度可有效促進疾病的康復[10]。
本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給予過敏性紫癜患兒心理護理以提高其心理舒適度,通過給予疾病及肢體護理提高患兒生理舒適度,同時通過病室環境布置、衛生的保持以及通風換氣等環境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提高了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對疾病本身護理工作的加強,通過心理護理的相關措施,取得了患兒信任,同時通過合理的病房設計及色彩搭配、飾物擺放等,使得患兒有溫馨之感,放松心情,從而能夠良好配合治療。通過多種途徑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使得患兒本身及其家長對過敏性紫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從而知道如何去配合治療,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懂得了日常生活中對疾病治愈有利的因素。通過正確臥床姿勢的指導、中藥浸泡等措施緩解患兒關節疼痛癥狀,同時通過密切的觀察,及時了解患兒腹痛情況,并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從而減輕腹痛,縮短了腹痛時間;通過飲食指導及相應飲食的限制,避免了因異種蛋白的攝入誘發的過敏反應,從而促進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較高頻率的病房巡視,隨時了解患兒紫癜變化,并及時對其被褥等進行清潔、消毒,利于紫癜的減輕。經過上述多項護理措施的實施,觀察組患者腹痛消失時間、關節痛消失時間、皮膚紫癜消失時間、尿蛋白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兩組患者主要不舒適原因經上述護理均顯著緩解,且護理后觀察組各項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過敏性紫癜患兒舒適度,使患兒積極主動參與治療,消除患兒恐懼焦慮的心理,促進疾病的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1]龔梅,王玥玨,徐悅.新生兒舒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 2007,21(1B):95-96.
[2]齊愛華,宋巖,譚桂蘭,等.學齡期住院患兒心理壓力源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6,21(11):25-26.
[3]錢毅.兒童過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疾病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24(3):203-204.
[4]薛蓮,武昆利,張敬玲,等.PDCA循環在臨床護理操作培訓管理中的應用[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6):82-83.
[5]李穎,段立靜.小兒過敏性紫癜5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1):2665-2666.
[6]莊艷云,陳翠艷,王曄,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4):2177-2179.
[7]黃麗文.護理干預對小兒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護理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9):116-117.
[8]黃嘉,陸琳琳.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的護理體會[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2,31(3):255-256.
[9]Dudley J,Smith G,Llewelyn-Edwards A,et al.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o determine whether steroids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nephropathy in 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J].Arch Dis Child,2013,98(10):756-763.
[10]Chen O,Zhu XB,Ren P,et al.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clinical analysis of 120 cases[J].Afr Health Sci,2013,13(1): 94-99.
R473.72
B
1003—6350(2014)11—171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1.0667
2013-11-13)
劉燕娜。E-mail:2530802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