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銀朝,劉國平,韓正云
?
基于CC-Link/LT、PLC、LabVIEW的船舶電站監控系統研究
譚銀朝,劉國平,韓正云
(浙江海洋學院,浙江舟山 316022)
基于CC-Link/LT現場總線、LabVIEW虛擬儀器開發平臺及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三菱PLC,設計了一種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設計分為信息層、控制層以及設備層。通過硬件設計、軟件編程等實現對各柴油機組、各發電機組以及電網等進行自動化監控及可視化。
船舶電站 CC-Link/LT 三菱PLC LabVIEW 自動監控
21世紀以來,航運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雖然前幾年的經濟危機導致航運業的持續低迷,但是從長遠來看航運事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質疑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船舶自動化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船舶電站自動監控是船舶自動化的核心,現代船舶對船舶電力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1]。良好的船舶電站監控系統,可以極大地降低船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船舶供電的安全性、經濟性以及可靠性等。本文基于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實驗室虛擬儀器工程平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CC-Link/LT(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LT,開放式現場總線網絡)現場總線技術等,設計一種可視化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
LabVIEW是由美國國家儀器(NI)公司研制開發的一種程序開發環境,它使用的是圖形化編輯語言G編寫程序,比較形象直觀,產生的程序是框圖的形式,而不是程序代碼[2]。它提供了實現儀器編程和數據采集系統的便捷途徑。可以使船舶電站里的一些參數直觀的顯示在畫面上。
所用的控制核心為三菱FX2N系列PLC,其擁有使用靈活、可靠性高、體積小、調試周期短、性價比高、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正適用于船舶電站環境惡劣的要求。
CC-Link是現場總線的一種,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現場總線控制系統)是繼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統)之后出現的新一代過程控制體系結構。其采用全數字式的信號傳輸方式,可提高檢測精度,可減少I/O裝置,其系統徹底的分散性可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可減少系統的維護量,提高系統的可靠性[3]。CC-Link現場總線自1996年被推出以后,其增長勢頭迅猛,在亞洲占有較大份額,并在歐洲和北美發展迅速。其具有性能卓越、使用簡單、應用廣泛、節省成本、優異的抗噪性能和兼容性等優點。CC-Link/LT是在CC-Link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繼承了CC-Link的所有優點,是比CC-Link更加低端的分支網絡,是最優化的底層現場網絡。
在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過程控制中,現場數據采集分散,所需I/O點數眾多,在船上各種儀表的工作環境要比陸地上惡劣的多,采用數據采集卡結合LabVIEW 開發平臺進行現場的數據采集以及控制很不合適。而PLC恰恰可以克服數據采集卡在過程控制中的不足,又具有過程控制中所需的所有優點[4]。并且CC-Link/LT就是針對控制點分散、省配線、節省成本的要求和高速響應、高可靠性設計和研發的開放式協議。本文用三者的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來開發這種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
圖1 船舶電站自動控制系統結構圖
本設計總體包括三層結構,如圖1所示。采取以裝有LabVIEW 軟件的工控機為上位機開發平臺,即信息層。以三菱FX2N系列PLC為下位機,即控制層。上位機通過工業以太網與下位機進行通信,實現對工業現場的監控與現場數據的分析。以CC-Link/LT現場總線以及數據采集儀表作為設備層。
上位機能夠直觀的把各機組的實時運行狀態包括各發電機組的頻率、電壓、電流、功率等參數顯示出來,單擊對應按鈕可顯示各機組的詳細運行狀態。并且可以通過界面直接操作來實現對PLC的控制,進而以PLC為依托實現對整個系統的控制。下位機PLC程序實現數據處理、邏輯判斷與控制執行等功能,LabVIEW程序通過網絡直接訪問和修改 PLC變量,實現數據、狀態的輸出、控制等功能。包括機組電壓自動調整、機組自動啟動、首機自動投入、自動準同步并車、自動調頻調載、自動轉移負荷及解列、機組自動停機等功能。
該系統的設計針對3臺主發電機組以及1臺應急發電機組。其主要硬件組成如圖1所示。其主要元件有:
1) 聯想工控機:本系統采用聯想工控機,其與LabVIEW相結合,可實現系統的參數可視化,以及直觀的控制操作界面。
2) 三菱FX2N系列 PLC:它是整個系統的運算及控制核心,通訊功能比較強大。
3) FX2N-64CL-M模塊:作為系統的CC-Link/LT通訊模塊,即CC-Link/LT主站。其可以節省控制柜及設備內接線,最多可與64個遠程I/O站模塊鏈接,各遠程I/O站通過該模塊與PLC進行數據交換,同時PLC也通過該模塊對整個系統進行監視和控制。
4) 遠程 I/O 模塊:遠程 I/O 模塊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數據采集、傳送模塊,在現場設備與PLC之間傳送數據。可選用的型號有:CL1X4-D1B2:四點直流輸入、CL2X8-D1B2:8點直流輸入、CL2Y8-TP1B2:8點晶體管輸出、CL1XY4-DT1B2:2點直流輸入/2點晶體管輸出、CL1XY8-DR1B2:4點直流輸入/4點繼電器輸出等,具體可根據不同控制柜需要來進行選型。
5) 遠程 A/D模塊:可選用CL2AD4-B模塊,它可以將采集的模擬電量信號比如電壓、電流信號就近轉化為數字信號后,經CC-Link/LT總線不失真地傳送至系統主站,供PLC分析判斷使用。
6) 通信接口:工業以太網。以工業以太網技術作為LabVIEW與PLC的通信方式。它是全開放、全數字化的網絡,軟件硬件成本低廉,通訊速率高。以以太網實現控制層與信息層的無縫連接,形成管控一體化的全開放網絡。
7) CL1PAD1電源適配器:由外部電源對CC-Link/LT系統供電時,為了整個系統穩定而使用的電源適配器。
監控系統軟件設計部分分為PLC控制編程和人機操作界面軟件編程兩部分。PLC控制編程用GX Works2。人機操作界面編程用LabVIEW。通過LabVIEW、PLC、CC-Link/LT 現場總線技術相結合,為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搭建了一個智能化的控制平臺。系統可通過LabVIEW及PLC后臺控制程序,對各啟/停控制單元、框架式空氣斷路器、調速器及其它控制器件進行控制和管理。限于篇幅,本文僅介紹部分主要的監測與控制程序設計。
本設計用模塊結構實現下位機PLC的各控制程序。運行時采用主程序調用子程序的形式進行循環監控。各子程序采取模塊化編程。本系統的主要模塊有:重載詢問模塊、備用機自啟動模塊、自動并車模塊、自動負荷分配模塊、自動解列、停機模塊等。
首先應考慮斷電事故對船舶電站的威脅,再考慮船舶電站運行的經濟性、環保性等等。當船舶電網突然斷電時,需自動啟動備用機組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供電。其故障解決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船舶電站自動監控故障解決流程
當檢測到電網失電后,需要同時起動兩臺備用機組,然后把先啟動好的機組首先并入使用,如果首機合閘成功便停止另一機組。否則要把另一機組并車,停止首機組。假如都沒有合閘成功則需要聲光報警。
其次,PLC要根據首機的各種參數判斷電站的各種運行狀態,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確保電站的穩定性、經濟性等。主控制流程如圖3所示。
在單機運行的情況下,要對重載詢問、運行機故障情況進行監控,如果需要備用機自啟動則調用備用機啟動模塊的控制子程序,成功后再調用自動并車模塊子程序,然后自動調頻調載,并聯運行。如果是原發電機故障,就自動停機解列,返回。并聯運行時如果輕載,就自動把備用機組解列、停機,返回單機運行,繼續循環監測。
監控界面軟件采用LabVIEW設計。根據該系統需要實現的具體功能,本設計實現了主監控界面、各發電機及對應柴油機運行監控界面、并網監控界面、報警界面、數據趨勢圖等。
圖3 船舶電站自動監控主程序流程圖
圖4 船舶電站自動監控主監控界面
以主監控界面為例,如圖4所示。界面的右上角可以顯示當前的時間,還可以顯示電網的狀態參數、各發電機的運行狀態以及各種參數,可以實現自動、手動運行方式切換,同時還可以聲光報警。點擊相應的機組按鈕,可以查看更詳細的機組信息,如圖5所示。包括機組運行的時間(天:時:分)、當前時間、運行情況、機組及柴油機的滑油壓力、氣瓶壓力冷卻水溫度等各種參數。點擊界面底部的返回鍵又可以回到主監控界面,點擊左右按鈕可以切換機組。從而實現更好的人機界面操作。
本文開發了基于 CC-Link/LT 、PLC、LabVIEW的大型船舶電站自動監控系統,實現了船舶電站系統的可視化管理和控制。在相互的配合下可以把三者的優勢進行充分的發揮,使得該系統的可靠性、方便性、可操作性、簡潔性等有了進一步提高。經過模擬實驗,初步實現了對三臺發電機組的監控,系統運行較穩定,這種基于CC-Link/LT 、PLC、LabVIEW相結合的方法,是一種開發智能化圖形監控系統的有效方法,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圖5 機組詳細信息
[1] 呂奇偉, 趙殿禮, 張春來. 基于 PLC 的船舶同步發電機自動準同步并車裝置的設計[J].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9 (z1): 76-78.
[2] 朱本坤, 楊潔, 劉維亭. LabVIEW 在電站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 艦船科學技術, 2009, 30(6): 70-72.
[3] 劉娟. CC-Link 在中國推出 CC-Link/LT 技術協議[J]. 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 2002, 4: 010.
[4] 華夏. Labview 與 PLC 在工業場合結合應用探索[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3 (6): 112-112.
[5] 張迎輝, 鄧松, 陳素芳. 基于 CC-Link/LT 總線技術的低壓供配電監控系統設計[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2009 (9): 129-134.
[6] 蔣曉峰, 施偉鋒, 劉以建, 等. 基于觸摸屏和 PLC 的船舶電站監控系統設計[J]. 電力自動化設備, 2011, 31(1): 122-125.
Study on Monitoring System of Ship Power Plant Based on CC-Link/LT, PLC and LabVIEW
Tan Yinchao, Liu Guoping, Han Zhengyu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Zhejiang, China)
U665.12
A
1003-4862(2014)12-0019-04
2014-06-05
譚銀朝(1989-),男,研究生。專業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