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新疆地區某釩鈦磁鐵礦的品位較低,屬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具有較大儲量。為合理利用該資源,對該礦石進行了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明了該礦的礦物組成和結構構造,以及礦物嵌布特征,在此基礎上對該礦石進行了充分的選礦條件試驗、工藝流程試驗,確定了合理的選別工藝,即預選拋尾-兩段階磨階選工藝,通過該工藝試驗得到了精礦TFe品位59.36%的較好選別指標,表明該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
2.1.1 礦物組成
經鏡下鑒定,該礦礦物組成簡單,主要為鈦磁鐵礦、硫化物、脈石,沒見單獨的鈦鐵礦物,原礦主要礦物含量見表1。

表1 原礦主要礦物含量
2.1.2 結構構造和嵌布特征
鈦磁鐵礦多為它形粒狀為主,物料組成懸殊,嵌布粒度較粗的達1.5mm以上,無論粗細,都有一定程度的綠泥石化現象(見圖1、圖2),鈦磁鐵礦雜質含量較多,麻面現象較嚴重(見圖2、圖3)。

圖1 中度綠泥石化的鈦磁鐵礦(灰白色)與脈石(灰色)、硫化物(黃白色)連生關系

圖2 麻面現象較嚴重的鈦磁鐵礦(灰白色)與硫化物(黃白色)的富連生體
硫化物顆粒較細,一般在10~50μm之間,以磁黃鐵礦與黃鐵礦為主,與脈石、鈦磁鐵礦都有連生。
脈石嵌布粒度較粗,粗的達2mm以上,呈它形與其他礦物連生,主要是與鈦磁鐵礦連生。

圖3 被包圍的鈦磁鐵礦(灰白色)被部分綠泥石化

圖4 它形粒狀的硫化物(黃白色)嵌布在脈石中
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原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由表2分析結果并結合工藝礦物學分析可知,該礦石品位較低,屬于低品位釩鈦磁鐵礦,主要有用礦物為磁鐵礦,磁性鐵含量為7.64%。由TFe/FeO=1.52可知該礦屬于原生釩鈦磁鐵礦,易磁選[1]。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含量為36.91%,礦物組成中不可利用的硅酸鐵含量較高,化學組成中三氧化二鋁含量較高,說明部分鐵主要以綠泥石形式存在,影響礦石可選性,尤其是對尾礦品位和金屬回收率造成的影響較大。
取2~0mm的選礦綜合實驗樣縮分后取500g,利用試驗室XMQ-Φ240×90mm錐形球磨機進行磨礦試驗,磨礦時間間隔3min,取樣測磨礦粒度(-200目%),標準樣為攀枝花密地選礦廠入選鐵礦石,試驗結果見圖5。

圖5 試驗鐵礦石相對可磨礦度曲線
由圖5可見,與攀枝花磁鐵礦石相比,該礦石易磨。在磨礦初期-200目含量增長較快,在磨礦6min時粒度達到67.90%,此后磨礦粒度增長速度逐漸變緩,磨礦12min時粒度達到88.90%,磨礦15min時粒度達到96.90%。
根據礦石工藝礦物學及物質組成特性,礦石為低品位釩鈦磁鐵礦,采用粗粒預先磁選,提前拋出低品位巖石,提高入磨入選品位,降低選礦成本。該礦以磁鐵礦為主,采用單一磁選工藝處理。礦石鐵礦物嵌布粒度粗細不均勻,適于采用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流程。綜上分析,確定采用階段磨礦、單一磁選工藝處理該礦石,圍繞預選拋尾及階段磨礦、單一磁選工藝進行條件試驗、工藝流程試驗研究。
將原礦直接在弱磁選機上進行預選拋尾,磁場強度為0.2T,試驗結果見表3。
表3可知,原礦直接進行預選拋尾,品位提高15.52個百分點,粗精礦品位29.26%,粗粒尾礦產率72.10%,品位7.73%。粗粒尾礦主要是原生礦泥和巖石,可直接排至尾礦庫。與原礦直接入磨入選相比,通過預磁選,可以減少72.10%的入磨量,大大減少了后續磨礦作業能耗和選別作業成本。

表3 原礦預選拋尾試驗結果(%)
為合理利用該低品位釩鈦磁鐵礦,減少金屬流失,在提質的同時應盡可能地提高金屬回收率,以此為宗旨進行選礦工藝研究。試驗礦樣為原礦經預選拋尾后得到的粗精礦。
3.2.1 磁選管試驗
利用試驗室XMQ-Φ240×90mm球磨機將粗精礦濕磨至不同粒度,在磁場強度0.12T條件下進行磁選管試驗,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粗精礦不同磨礦粒度磁選管試驗結果
由表4可見,隨著磨礦細度增加,磁選精礦品位逐漸升高,磨礦粒度由-200目53.50%提高到96.90%時,精礦品位由54.20%提高到59.25%;精礦產率由39.43%降至32.00%;尾礦品位均在14%左右。試驗結果表明在粗磨條件下即可拋棄大量較低品位尾礦,為后續磨選量減少及進一步提質創造了條件;當磨礦粒度達到-200目96%以上時精礦品位才達到59%以上,可見該礦要得出理想的選別指標必須細磨深選。
3.2.2 階磨階選試驗
將粗精礦進行兩段階磨階選,其中一段磨選的磨礦細度為50%、磁選背景場強為0.18T,二段磨選的磨礦細度為97%,二段磁選采用一粗一精,粗選背景場強為1400Oe,精選背景場強為1200Oe,試驗結果見表5,試驗數質量流程見圖6。

表5 階磨階選試驗結果(%)
由表5可知,粗精礦經過預選拋尾、兩段階磨階選流程試驗可得到產率9.20%、TFe品位59.36%、TFe回收率39.76%的鐵精礦。

圖6 階磨階選數質量流程
對最終鐵精礦進行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6。
最終鐵精礦多元素分析結果表明,最終鐵精礦品質較好,二氧化硅含量較低,為4.83%,有害的S、P含量均較低。
(1)試驗磁鐵礦石屬于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原礦全鐵品位僅為13.74%,鐵礦物以鈦磁鐵礦為主,且嵌布粒度粗細不均勻。
(2)預選試驗采用粗粒濕式磁選拋尾,得到產率27.90%、TFe品位29.26%的粗精礦。拋出的粗粒尾礦可直接排至尾礦庫,粗精礦進行磨選提質,與原礦直接入磨入選相比,減少了72.10%的入磨量,大大減少了磨礦能耗和選別成本,預選拋尾是該礦合理利用的必要環節。
(3)粗精礦磨選試驗采用階磨階選工藝,一次磨礦粒度-200目50%,最終磨礦粒度-200目96%以上的條件下獲得的選別指標為:精礦TFe品位59.36%、精礦產率9.20%、金屬回收率39.76%。鐵精礦多元素分析表明,精礦品質較好,二氧化硅含量較低,有害元素硫、磷含量也較低。
(4)“預選拋尾-兩段階磨階選工藝”是處理該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合理的選別工藝,可以使該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得到高效合理的開發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1]許 時.礦石可選性研究[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