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述剛,白露,陸健康,許倩
(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兵團重點實驗室,新疆阿拉爾843300)
紅棗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及藥用價值,素有“木本糧食、滋補佳品”的美譽。是集藥、食、補三大功能為一體的保健果品[1]。由于紅棗不耐貯藏,大多以鮮棗銷售,加工率較低,其附加值一直不高。據統計,在棗果由白轉紅的過程中,由于各種自然性災害天氣的影響,常常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僅收棗季節陰雨連綿就造成爛棗率高達20%~40%[2]。鑒于紅棗易腐爛霉變,保鮮難度大的特點,紅棗除少量鮮用外,大部分在短期內制成干品。目前,我國紅棗種植戶和加工企業主要采用自然干制、熱風干制和微波干制等方法,其中大部分紅棗仍采用自然晾曬,由于紅棗果皮往往覆蓋一層蠟質,這賦予了干棗產品特有的品質,使其表皮光亮、美觀,極大提高其商品價格和市場競爭力。然而往往因為紅棗果皮覆蓋的這一層致密蠟質層,會明顯阻礙果實內部水分的蒸發[2],使干燥時間延長,大量鮮果因干燥時間過長而霉變腐爛,造成浪費。
植物表皮蠟質組成成分復雜,物種不同蠟質的組成成分也不同,蠟質主要是由碳原子數在20~34碳之間的特長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烷烴、醇、醛、脂肪酸和酯等)組成,還包括萜類和其他微量次級代謝物如固醇和類黃酮類物質[3]。為客觀揭示南疆灰棗果皮蠟質成分,本課題擬采用溶劑萃取法對紅棗表皮蠟質進行提取,并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對南疆灰棗果皮蠟質粗提物進行初步分析,以探索灰棗果皮蠟質組成,為生產加工中紅棗果皮蠟質的保護或脫除提供參考,為紅棗保鮮和干制提供科學依據。
1.1.1 原料
南疆灰棗:2011年9月采摘自塔水處水工二連,九成熟。
1.1.2 儀器
752N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HZ-D循環水式真空泵: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BS210S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公司;Trace-DSQ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熱電公司,等。
1.1.3 試劑
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正己烷、重鉻酸鉀、吡啶、N,O-雙(三甲基硅烷基)、三氯乙酰胺(BSTFA)等,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
1.2.1 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原料處理→溶劑提取→抽真空干燥→蠟質粗提物
1.2.2 工藝要點
原料選擇及預處理:選擇大小均勻,成熟度一致,無裂痕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品質優良的棗。灰棗采摘后,立即放入4℃冷庫中保鮮,取一部分棗洗凈晾干,裝入保鮮袋放入冰箱中待用。
溶劑提取:將處理過的棗放置在一定提取溶液的燒杯中,輕微攪拌并保持一定的時間,注意這個過程中不可破壞棗的表皮,此操作需在通風櫥內操作。
抽真空干燥:將提取后的溶液在密閉容器中進行抽真空干燥,除去三氯甲烷等提取溶劑,此操作在通風櫥內進行。
蠟質粗提物:有機溶劑揮發完全后,用恒重法再次稱量燒杯,直至質量保持恒定,再用差量法求得提取的蠟質質量。
1.3.1 蠟質成分定性分析[4]
由于蠟質與重鉻酸鉀反應會產生顏色變化,而分光光度計能檢測出這種變化,所以選用分光光度計對蠟質成分進行定性檢測。檢測方法如下:將40 mL去離子水和20 g粉末狀的重鉻酸鉀混合,再加入1L的濃硫酸(用量可根據比例調整),加熱直到溶液無懸浮顆粒及沉淀為止。在每個燒杯(含抽干后的蠟質)中加入5 mL重鉻酸鉀溶液,冷卻后,加入12 mL去離子水,等待10 min讓其反應。然后用分光光度計在590 nm的波長下下進行光密度分析,確定蠟質成分的含量。
1.3.2 GC-MS分析蠟質成分
1.3.2.1 樣品預處理
在GC-FID和GC-MS分析之前,羥基和羧基要通過和N-O雙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在吡啶條件下(30 min,70℃)反應,被轉換成相應的三甲基硅烷基衍生物。
1.3.2.2 分析條件
分析前將蠟質溶于三氯甲烷,使蠟質濃度為10 mg/mL。本實驗采用DB-5毛細管色譜柱 30 m×0.25 mm×0.25 μm。實驗參考王美芳等[5]的方法并改進,具體條件如下:色譜條件:起始柱溫50℃,保持1 min,以20℃/min升溫至170℃保持2 min,以5℃/min升至300℃保持8 min,載氣為He,流速1.2 mL/min分流比1∶10,進樣口溫度280℃,傳輸線溫度280℃;質譜條件:離子源溫度230℃,電離方式EI,電子能量70 eV,掃描范圍 50 amu~650 amu。
本實驗根據Shu-Jun Xu[6]和王美芳[5]的研究,選擇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正己烷做為提取溶劑,提取時間為20 s,溶劑添加量為20 mL,以確定蠟質提取的最佳溶劑,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在相同條件下,不同溶劑提取量不同,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二氯甲烷為43.2 mg/100 g,最小的是正己烷4.0 mg/100 g,因此,本實驗確定二氯甲烷為最佳提取溶劑。
圖1 不同提取溶劑對蠟質提取量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s on the extraction of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根據周小云等人[7]的研究,以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為提取溶劑,在提取時間為20 s時,選取溶劑添加量分別為 15、20、25、30、35 mL,以確定蠟質提取的最佳溶劑用量,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溶劑添加量對蠟質提取量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s volume on the extraction of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由圖2可知,隨著溶劑添加量的增加,蠟質提取量有所增加,當溶劑添加量達到20 mL時,再增加溶劑添加量,蠟質提取量上升效果不明顯,所以實驗過程中選取20 mL為最佳溶劑用量。
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取提取時間為20 s,提取劑量為20 mL,3種提取溶劑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正己烷、二氯甲烷∶正己烷,每種分別按照 1∶2、1∶1、2∶1的體積比混合提取蠟質,以期獲得最佳溶劑混合比例。
結果表明,三氯甲烷與二氯甲烷混合使用效果最好,可明顯增強溶劑的浸提率,混合后的提取量從大到小的比例為:1∶2(53.7 mg/100 g)、1∶1(52.8 mg/100 g)、2∶1(51.0 mg/100 g),三氯甲烷與正己烷混合的提取結果分別為8.5、15.8、28.3 mg/100 g;而二氯甲烷與正己烷混合后提取結果分別為12.3、25.2、33.5 mg/100 g。由此可以看出三氯甲烷與二氯甲烷混合比例為1∶2時提取效果最好。
根據鄭喜清等[8]的研究選擇20 s到60 s作為本實驗的提取時間。在溶劑用量20 s、溶劑三氯甲烷:二氯甲烷體積比為1∶2的條件下,分別設置提取時間為20、40、60、80、100 s,最終確定最佳提取時間,結果如圖 3所示。
圖3 浸提時間對蠟質提取量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on the extraction of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由圖3可知隨著時間的增加蠟質質量逐漸增加,當提取時間達到60 s時灰棗表皮蠟質基本溶出,再增加時間蠟質提取量上升效果不明顯,因此,選擇60 s為最佳提取時間。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取溶劑添加量(15、20、25 mL)、三氯甲烷與二氯甲烷混合比例(1∶1、1∶2、2∶1)、提取時間(20、40、60 s)三個因素,根據蠟質提取量的大小,選取三個水平建立L9(33)正交表進行正交試驗(表1)。
表1 L9(33)正交試驗結果Table 1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by L9(33)
由表1可知,時間對提取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溶劑添加量,最后是混合比例。因此,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3,即溶劑添加量為20 mL,三氯甲烷與二氯甲烷的比為 1∶2,提取時間為 60 s。
在以上試驗基礎上,將所提取蠟質物質通過處理后按照上述氣質聯用方法和條件進行GC-MS分析,其結果見圖4和表3所示。
表2 方差分析結果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圖4 灰棗表皮蠟質成分的總離子流圖Fig.4 The better condition of extraction from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components of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
表3 灰棗表皮蠟質成分的GC-MS 分析結果Table 3 Compositions of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by GC-MS
續表3 灰棗表皮蠟質成分的GC-MS分析結果Continue table 3 Compositions of Jujube epicuticular wax by GC-MS
由圖4和表3可知,GC-MS共檢測到29個峰,經檢索Nist05譜庫和人工解析譜圖相結合,鑒定出24種化合物,占總質量分數的76.17%,其中匹配度較高的組分有6-烯丙基-4甲氧基苯并1,3-二氧環戊烯(37.23%)、十六碳酸(9.56%)、9反-十八碳烯酸(6.82%)、5-亞異丙基-1,3環戊二烯(1.34%)、己酸(1.73%)、甘油(3.98%)、壬酸(1.26%)、9反,12反-9,12十八二碳烯酰氯(0.90%)、10反-十五烯醇(2.23%)、9順,12順十八碳二烯酸1-甘油酯(0.93%)。
本文通過單因素和正交試驗研究了紅棗果皮蠟質提取條件,考察了提取溶劑、溶劑添加量、溶劑混合比和提取時間對提取灰棗果皮蠟質成分的影響,實驗表明,以三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為提取溶劑,溶劑添加量為20 mL,三氯甲烷與二氯甲烷混合比為1∶2),提取時間為60 s時其提取效率最好。對所得蠟質經氣質聯用分析共鑒定出24種化合物,其中酯類5種,酸類7種,醇4類種,烯類3種,烷類2種,三氟乙酰胺、9反,12反-9,12十八二碳烯酰氯各一種。
[1] 閆忠心,魯周民,劉坤,等.我國紅棗資源加工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6):102-108
[2] 郭福則.紅棗加工產品的加工工藝[J].科研推廣農產品加工,2004,24(6):30-31
[3] GREENE P R,BAIN C D.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of barley le-af epicuticular waxes in vivo[J].Colloids surfaces B,2005,45:174-180
[4] Fei Wang A B C,Peng Zhang D,Sheng Qiang A E,et al.Effects of epicuticular wax from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Festuca arundinacea on infection by Curvularia eragrostidis J[J].Austra Lasian plant pathology,2008,37:43-52
[5] 王美芳,陳巨蓮,程髓發,等.小麥葉片表面蠟質及其與品種抗蚜性的關系[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3):34-346
[6] Shu-Jun Xu,Ping-An Jiang,Zheng-Wu Wang,et al.Crystal structur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eaf surface wax epositions on the desert moss Syntrichia caninervis[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9,37:723-730
[7] 周小云,陳倌波,徐向麗,等.稻葉表皮蠟質提取方法及含量的比較[J].湖南農業學報,2007,33(3):273-276
[8] 鄭喜清,胡俊,胡寧寶,等.不同哈密瓜品種對細菌性果斑病的抗性與蠟質的關系[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7,28(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