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堂??


摘 要: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是黨和國家站在執政興國和人才強國的戰略高度提出來的,目的在于調節國家社會人力資源分配、緩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業壓力、促進西部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分析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實施的背景和意義、政策內容、實施模式和過程、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西部計劃;政策分析;實施模式;實施過程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自2003年6月實施至今已有10年歷史,回顧10年來的“西部計劃”政策內容變遷、實施和過程,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于調節國家社會人力資源分配、緩解人才供求矛盾和就業壓力、促進西部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西部計劃”背景和意義
2003年是普通高等學校(簡稱高校)擴招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由于高校畢業生總量增加,再加上受“非典”疫情的影響,當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6月6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組織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按照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數量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到西部貧困縣的鄉鎮從事為期1-2年的教育、衛生、農技、扶貧以及青年中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志愿者服務期滿后,鼓勵其扎根基層或者自主擇業和流動就業。中央財政給予適當支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一)“西部計劃”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穩步推進的重要舉措
1999年9月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地區從此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2002年2月,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公室出臺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總體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國家層面的具體規劃、政策相繼出臺。“西部計劃”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促進西部貧困地區教育、衛生、農技、扶貧等社會事業的發展。
(二)西部計劃是應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重要措施
2003年是高校擴招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212萬,比2002年猛增67萬。再加上受“非典”疫情的影響,2003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為應對這嚴峻的就業形勢,200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以19號文件轉發了教育部等四部委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同年10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經國務院同意,發出了四部門聯合的《關于切實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推動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力度是罕見的、空前的。“西部計劃”的實施能暫時緩解我國過快、過熱、過強的就業壓力,為就業制造一個緩沖地帶,同時能借助服務基層、服務西部,鍛煉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人品質,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帶動其他人口就業。
(三)西部計劃是青年志愿者服務事業蓬勃發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青年志愿者行動從1993年實施以來,得到了廣大青年的積極響應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1993年12月19日,2萬余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志愿服務。團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1998年8月,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從1998年6月至2001年初,相繼實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社區發展計劃、保護母親河綠色行動營計劃等一批重點項目。特別是1998年全面實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通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定期輪換的接力方式,累計動員了14240名城市青年到224個扶貧工作重點縣開展了每期1-2年的教育、衛生、農業科技等志愿服務,其成功實踐為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實施積累了經驗。①
二、“西部計劃”政策內容
從2003年“西部計劃”實施至今,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地方和高校也制定了相關的配套政策,切實有效的將“西部計劃”向執行層面推進。2003年6月發布的《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明確了8項支持政策。2004年4月發布的《關于做好2004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有關政策并新增了6項政策。2009年4月發布的《關于統籌實施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統籌了“西部計劃”與其他中央有關部門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項目的政策。通過對上述“西部計劃”政策的綜合分類,中央主要確立了三個方面的政策。
一是物質保障類。包括志愿者享受一定的生活補貼、交通補貼和人身意外傷害、住院醫療保險。服務期間,享受往返于入學前戶籍所在地與服務地之間每年4次火車硬座票半價優惠。服務期間,戶口和檔案可保留在畢業高校,免收服務費用;戶口和檔案轉回生源地的,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代理服務。
二是鼓勵引導類。包括服務期滿2年考核合格,3年內報考研究生的,總分加10分;各高校出臺的政策如優惠于此政策則參照高校政策;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服務期滿2年考核合格,報考公務員等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服務單位在錄用黨政機關公務員和新增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時優先錄用、招聘志愿者。有條件的高校可拿出部分獎學金用于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基層開展志愿服務。
三是政治待遇類。包括服務期間,計算工齡,黨團關系轉至服務單位。服務期間,可兼職或專職擔任所在鄉鎮團委副書記、學校及其它服務單位的管理職務。服務期為1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銅獎獎章。服務期為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獎章,表現優秀的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獎章,表現特別優秀的推薦參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等評選。
三、“西部計劃”實施模式和過程
(一)“西部計劃”的實施模式
“西部計劃”實施模式應用組織動員、思想教育、輿論宣傳、總結表彰等方式來實現項目(如圖1所示)。組織動員主要由各級團組織、高等學校來完成,在招募志愿者過程中,共青團發揮了特有的組織優勢動員應屆畢業生報名參加項目。思想教育主要由各級項目辦和服務單位來完成,在志愿者培訓中,思想教育是主要的內容,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解決志愿者的思想困惑也是重要的任務。輿論宣傳主要通過共青團宣傳系統、傳統宣傳媒介、新媒介來實現,讓社會各界認識、了解、認同“西部計劃”項目意義、內容。總結表彰主要是對志愿服務過程進行考核,了解項目辦、志愿者工作內容和效果,表彰先進,再通過宣傳樹立典型,增加項目的吸引力。
圖1 西部計劃實施模式
(二)“西部計劃”的實施過程
每年全國項目辦確定志愿主題、分配招募派遣指標給省級項目辦。省級項目辦確定各市縣項目辦派遣指標,再由市縣確定具體服務單位和志愿者需求人數。同時,省級項目辦確定各高校招募指標,再分配給高校項目辦,由高校項目辦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根據省級項目辦發布的招募公告,報名選擇所服務縣和服務單位。高校項目辦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志愿者名單上交省級項目辦。省級項目辦對志愿者培訓后再分配到具體的服務縣和服務單位。服務期間,志愿者的管理與教育由縣級項目辦和服務單位共同負責。整個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西部計劃實施過程
四、“西部計劃”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執行手段單一
政策執行手段是指政策執行機關及其執行者為完成一定政策任務,達到一定政策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②“西部計劃”政策執行過程中大部分是采取行政手段的方式。在志愿者招募過程中,各級項目辦通過下發通知來確定服務單位及需求人數。在志愿者分配過程中,縣級項目根據各部門、各鄉鎮申報的崗位及人數結合上級項目辦確定的派遣指標統一分配。在志愿者日常管理過程中,依照雙重管理模式,縣級項目辦負責志愿者的身份、材料、思想管理,服務單位負責志愿者日常工作、生活管理。在服務單位與志愿者的關系處理上,通過簽訂服務協議來保障雙方的權利、責任、義務,并未簽訂服務合同或勞動合同,在志愿者權益保障上缺乏法律效應,志愿者處于劣勢地位。
(二)政策落實不到位
根據《關于實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文件精神,倡導地方財政、各服務單位給予志愿者相應的補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縣級項目辦并沒有得到當地財政的支持,各服務單位給予志愿者的補助也不同,大部分是沒有補助,只有待遇較好的縣級機關才有200-4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文件還倡導有條件的高校拿出部分獎學金用作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的獎勵和支持,但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有獲得母校獎勵和支持的寥寥無幾。文件還倡導“服務期間,可兼職或專職擔任所在鄉鎮團委副書記、學校及其它服務單位的管理職務”,但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志愿者沒在服務期間擔任過上述職務,只有考上了服務單位的行政編制或合同工才能享受相關待遇。
(三)志愿者作用未充分發揮
一些服務單位及領導對大學生志愿者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存在一些志愿者有崗位,無工作任務的現象,志愿者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符、崗位安排不合理的現象,志愿者沒被安排到鄉鎮農村、扶貧、教育、工業、衛生等部門,而是被縣級部門截留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志愿者對服務單位工作不了解,服務單位對志愿者基本情況也不了解。二是志愿者培訓沒有到位是造成志愿者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在實際工作中,項目辦組織的培訓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志愿者服務典型介紹、志愿服務理念與方法,而較少服務崗位技能、基層青年工作、服務地風土人情等內容。同時,培訓一般是集中培訓、一次性培訓,沒有制度化、規范化,不能對培訓效果及時反饋,對志愿者實際需要和工作成效的跟蹤了解,及時改進。
[注釋]
①崔遠航.共青團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5.
②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P266.
[參考文獻]
[1]崔遠航.共青團推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05.
[2]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P266.
[3]薛向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1):6-7.
[4]高菲.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教書育人,2011(15).
本文系梧州市團委“西部計劃志愿者工作現狀調研項目”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