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繼祖
摘 要:作文指導,重在打開學生的思路;習作講評與修改是習作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把習作的觸角伸到課外、伸到廣闊的生活空間。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教法探究
課程標準規定,低年級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習作。因此我想,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并不神秘。我們的“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而不是強求一律,要寫出多么美不可言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怎樣以語文課程標準目標為導向,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呢?
一、作文指導,重在打開學生的思路
學生習作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寫什么的問題,二是如何寫的問題。傳統的習作教學中,很多老師喜歡在寫作前津津樂道地對學生進行詳盡的指導,提要求、講選材、說方法、析結構……一遍遍地告訴學生要怎樣怎樣,不要怎樣怎樣……更有甚者,有些老師要求學生大量背作文,生怕學生習作中出現各種問題,偏離主旨,但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要么千人一面,要么東施效顰。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也就在所難免。教了學生多年的作文,我們都會有一種深刻的感受,一篇作文寫得好不好,往往取決于寫作的人對他所寫的內容的認識程度,對要寫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了解很模糊,作文就會表達不清楚;要是他很熟悉所寫的內容,并對所寫的內容很感興趣,寫出來的作文讓人讀來就會感到具體、形象、生動。因此,我覺得習作指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打開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習作指導的開始宜“放”。老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習作課堂上的教師是指導者,指導的關鍵在于打開學生的思路!在于為他們創設一種和諧的思想活動情景,在于為他們搭建一個由說到寫,個性化語言交流的平臺,在于有效喚醒他們思想中那些情愫,這就意味著教學指導在不違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以靈活預設,充分激活他們的情感體驗、情感愉悅程度,使學生感到想寫的內容很多,教師指導學生從中選擇最恰當的內容來寫。
二、習作講評與修改,習作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習作講評,被遺忘的角落。習作講評是對學生習作優缺點進行綜合講評的過程。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評的任務是提高兒童對習作規律的認識,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講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他既是對前次習作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的指導。講評在學生的習作能力提高過程匯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比批改的作用要大得多。要知道學生的習作興趣正是在一次次習作講評中老師的激勵中培養起來的。
(二)習作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葉老先生也反復強調“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者本人,可老師為何不看重學生自改這個環節呢?”讓學生在作文的全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修改,在修改中學會作文。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讓學生自改作文的意識,也必須給學生留下自己修改的時間和空間,教給學生自改作文的方法。
老師書面批改中,提倡教師進行“賞識批改”,批改時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心理,本著尊重學生意愿的原則,多保留、少刪改,多鼓勵,少批評,多建議,不指責。多寫建議性評語;評語要具體,明確,扣住習作的優點和不足,加以點評,做到“批”為學生提出自改思路,“改”為學生自改做出示范。
三、把習作的觸角伸到課外、伸到廣闊的生活空間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會活潑地流個不歇。”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這“源頭”就是我們的五彩繽紛的生活,只要用心觀察,用心體悟,習作的話題無處不在。要想寫好習作,除了重積累外,讓生活為習作“注源”是必不可缺的。
(一)博覽群書——讓閱讀成為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大量閱讀,不但能吸收和豐富作文材料,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從讀中悟到寫作的方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大量閱讀的條件,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喜歡閱讀,自主閱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擷取精華,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錄,做好讀書筆記。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尋找習作的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于觀察,僅做生活的旁觀者。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活動,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同時,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主動獲取寫作素材。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把這些見聞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加以記錄。對日記的內容、字數等可以不做過多地要求,只要學生能堅持下去,這就是成功。
當然,每位老師,每個學校甚至于每個班級都有各自的實情,我們語文老師在習作教學中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做法。不論是何種方法,只要能讓我們的孩子愛上習作,體驗到習作的快樂都不失為成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