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琴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往后成長的成效,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初中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創新可以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本文就探討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
創新教育是根據有關創造性發展的原理,運用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造就創造型人才的一種新型方法。創新教育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往后成長的成效,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的成敗。所以,初中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創新可以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如何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踐:
一、教師要突破陳舊的、傳統的教學觀念,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語文教學
在以往的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重視對知識的傳授,教師的教學方式基本就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學的內容就是以文本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揮棒下被動地學習。所以我們今天的教學要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導語文教學。新課標中的“學生觀”就是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就是要教師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潛能。它要求廣大教師以一個配角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去引導學生學習,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要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只有教師先轉變觀念,用新課標理念進行教學,才能給學生一片自主學習的新天地。
二、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創新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是舞臺上的演員,學生就是觀眾。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是隨著老師的指揮機械的做一些重復的“演奏”。新課標提出學生的“發展觀”中強調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厘定應該達到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
創新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的尊重學生,無時不刻的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讓“講堂”變成“學堂”,把學生的“聽課”變成學生的“做課”,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大膽地思索、大膽地質疑、大膽地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激情,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和發揮其創造力。另外,要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讓學生從學校做向社會、從課堂走向生活,學以致用。例如:我們常常講要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就讓學生走向街頭去看廣告、看標語、看各種宣傳……感受語文氣息,體會語文在生活中和社會的作用。
三、初中語文教學創新還須創新教學手段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又多了一塊小黑板,或者投影器、錄音機什么的,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長此以往也是不夠的。因為投影片永恒不變的幾種顏色,錄音機千篇一律的幾個聲音,時間久了,學生對此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于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得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嘗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四、語文創新教學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校教育應該以教育學生為本。許多活生生的教學事例說明:嚴厲、呆板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只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他們只能一味地聽老師的話,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這樣的教學肯定不能培養出有主見、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老師應千方百計地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里充分發展、張揚個性,創新的火花才能燃燒起來。要創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老師必須做好下面兩點:
(一)教師扮演的角色要發生轉變。“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我想,這也就是說,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長。老師在課堂上要親切、溫和,課堂下多與學生談心,讓他們覺得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才會由怕你變為敬你、愛你,他們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樂意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要充分尊重學生。老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發言不準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出錯誤,允許學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師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這種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就如同雞蛋孵化成小雞,一旦溫度達到一定的條件,創新的小雞就會破殼而出。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但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