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杜雪玲,高 科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1400)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以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為例
劉 瓊,杜雪玲,高 科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1400)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就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教學內容做了較為詳盡的分析。研究認為: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培養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但是,也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學生的體育職業教育聯系不緊密、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兩極化”嚴重等問題。建議:應重視教學內容和職業化教育的聯系性,并全面培養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以便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體育實用性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容;體育項目
1.1 研究對象 以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內容”、“體育項目”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等途徑,查閱了2000-2014年有關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研究的相關文獻70余篇、書籍20本,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從北京地區31所高職院校中,隨機選取5所院校進行問卷發放,分別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北大方正軟件技術學院、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共發放調查問卷408份,針對教師發放問卷8份,回收問卷8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8份,有效問卷率為100%;針對學生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3份,問卷回收率為95.75%,其中,有效問卷380份,有效問卷率為99%(表1)。采用復本信度法判定問卷調查的信度,系數為0.9;問卷調查在設定完成后,反復向學生進行內容測試,控制效度系數為0.75,說明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滿足問卷調查法的要求和本研究的需要。
1.2.3 訪談法 向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院校的主管體育教學的領導、體育教師及學生進行訪談,多角度了解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現狀以及問題,對于摸清北京地區高職院校實行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實際情況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培養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體育鍛煉知識的同時掌握了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并且在提高學生體質的同時提高了其心理素質,增強了其社會適應能力。
2.1 高職體育教學的研究現狀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于高職體育教學特點現狀的研究比較少見,更缺乏數據分析,研究力度均有待加強。從參考的70篇文獻來看(表1),教學內容方面的文獻占92.9%、教育觀念方面的文獻占42.9%,教學方法、課程結構、評價考核方面的文獻占35.7%,教學內容、手段、課外體育活動方面的文獻各占28.6%,教學目標和師資方面的文獻占21.4%,高職體育特點方面的文獻占14.3%,其他關于教學組織和學生特點、經費與場地器材等方面的文獻各占7.0%。此處的計算方式為每篇論文按照論述內容的不同,按比例分別進行累加。由此可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上,而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及運動場地等并不重視;同時,高職院校針對體育教學特點需求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不能夠將體育教學和學生特點很好地結合起來,高職院校及教育專家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特點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2.2 教學內容的現狀 教學內容現狀是一個課程、教材、設施等多方面敘述的綜合。學生喜愛體育項目的大部分因素都是由其教學內容環境所導致的[1],故描述其教學現狀,可以通過對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統計調查來反映。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表2),學生首選的2項體育項目中,選擇有氧操(包括健美操、瑜伽、拉丁操、搏擊操、形體)的占30.0%,選擇籃球的占17.0%,選擇武術的占14.1%,選擇足球的占11.0%,選擇乒乓球的占7.0%,選擇田徑的占3.9%,選擇棋類、跳繩、橋牌的均較少。分析認為,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的“面”較窄,不夠廣泛;同時,“兩極化”較為嚴重,在選擇的項目中,人群較為集中,部分項目選擇的人數較少。當前,體育教學內容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和實際教學相結合的體現,隨著體育教學內容不斷地改進,建議著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興趣,以達到終身運動的教學目的。
2.3 體育教學內容與職業教育的關聯度 當前的教學改革要求高職體育教學擁有自身的職業特色,社會對高職教育充滿期盼,學生及家長期盼學校能幫助學生掌握技術,保證學生順利就業;用人單位期盼學校能輸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過硬工作技能的人才;黨和國家期盼學校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對師生發放調查問卷,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和職業教育之間的相關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見表3):認為教學內容和職業教育聯系并不緊密的教師比例高達50%,這一比例在學生中高達58.7%;而認為教學內容和職業教育聯系較為緊密的教師占25%,這一比例在學生中僅占13.8%。這說明,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特色與體育教學內容并沒找到相關聯的角度,達不到內容和目標的協調統一,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與職業教育相互聯系起來應作為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任務來抓。
表1 體育論文研究對象情況統計
表2 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情況統計
表3 教學內容和職業教育聯系緊密情況調查
基于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高職教育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體魄和心理素質的建設將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要需求,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提高學生的勞動就業能力、突出職業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重視體育與職業的關系等方面。
3.1 提高學生的勞動就業能力 傳統的高等教育以向高素質人才發展為主,而高職教育應以大眾型為主,面向廣泛技術職場發展,按照其職業崗位特色設置其體育目標,使職高體育的目標設定更具有針對性。高職教育實質上就是服務于市場的就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不同行業培養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以提高勞動就業能力為教育目標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說,每一種職業都具有各自的勞動特點,對于從事者的身體狀況也有不同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緊扣專業特色,在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發展學生今后從事職業的身體活動能力和適應能力,做到體育課堂向未來延伸。
3.2 突出職業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針對性教學”,培養技術型專業人才,它的出發點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基礎研究性學習。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必須以學生職業特征來搭配體育課程內容,使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可以獲得持續學習和發展,并提高專業化水平。而職業化教學理念是針對學生專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開展相對應的體育課程項目,以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過程中可達到相應的行為規范標準。
3.2.1 依據專業素質進行區分教學 從專業素質的角度可以將所有的專業分為服務類和技術類2類,在未來的職業中,這2類學生所面對的工作任務類型相差較大,其中,一個是面向顧客,進行導游、營銷、管理、收銀等服務;一個是面向工程,進行計算、制造、設計等任務。
從表4中可以清楚看到,區分之后的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其職業身體素養。相對于以往廣而不精的大眾式教學,針對學生職業提高專業素質的區分教學有著極為明顯的優勢。
表4 依據專業素質要求選擇體育項目
3.2.2 依據專業體姿進行區分教學 將高職院校的職業按照工作的身體形態可以劃分為體姿和體力2類。體姿,有以坐為主的體姿,以站為主的體姿,也有以走為主的體姿,針對不同體姿應該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以坐為主的職業為例,這類職業包括會計、文秘、設計等以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在工作中主要以腕、指持續工作,身體活動范圍小,常處于靜止狀態等。這類工作大腦容易疲勞,易出現弱視、坐骨神經受壓、下肢易麻木的情況,工作中肩臂負擔較重,心血管機能減退。對于這類專業的教學,可有針對性地選擇隔網球類項目、健美運動、健身走和跑步等練習手段(表5)。
表5 依據體姿不同選擇體育項目
3.2.3 依據工作強度進行區分教學 根據體力(以力量、耐力、靈巧為主)劃分的職業特點的不同,應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例如,以力量為主的職業(生產制造、建筑工人等)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定向越野、游泳、網球、跳繩等練習手段;以靈巧為主的職業(修理工、電工等)可有計劃地選擇籃球、乒乓球、健美運動、柔道等練習手段;以耐力為主的職業(司機、流水線裝配工等)可有針對性地選擇拓展訓練、防身防衛、游泳、非隔網球類項目等練習手段(見表6)。
3.2.4 依據局部或整體分類進行區分教學 可將職業特色按照局部或整體劃分進行教學。例如,局部性力量練習(廚師、車工等),可選擇引體向上、雙杠臂屈伸、舉重、指臥撐、仰臥起坐等;局部靈活性練習(電腦專業、司機等),可選擇乒乓球、飛鏢、武術等;反應和判斷練習(調度、司機等),可選擇乒乓球、拳擊等;技巧和平衡的練習(電工、建筑工人等),可選擇體操、游泳、攀爬等;注意力和準確性練習(冶金、電子等),可選擇投籃、臺球、射擊等(表7)。
表6 依據體力劃分選擇體育項目
表7 依據局部或整體分類選擇體育項目
3.3 引導學生重視體育與職業的關系 重視從畢業生從業環境引導學生在體育課上體會與思考,就是開發專門發展與職業體育能力相適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與職業相關的體育能力的鍛煉,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是對于職業能力的豐富。例如:采用課題式教學,模擬職工廣播操比賽。要求學生分組研究、實施,教師看效果,引導學生完成并點評。教師通過一個任務將體育能力具體化為與職業相關的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合作與競爭的氛圍下學會思考和體會,完成人文體育的教學目標。
4.1 結論
1)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是,當前體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職業教育并沒有太大的聯系,其教學思路、模式及內容仍采用傳統模式。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忽視職業教育的特點、進行“一刀切”等問題,甚至會與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要求背道而行,不僅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形成。為此,教師在完成平時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應該注意學生的職業體育教育,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
3)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核心是高職體育在完成“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教育共性任務的同時,突出高職體育的特色,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以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功能。
4.2 建議
1)體育項目的喜愛人數兩極分化嚴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培養學生對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并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這些體育項目帶來的樂趣。
2)體育技能掌握得好與壞,直接影響操作技能的培養。體育教學中,通過加強動作技能教學提高動覺能力,讓學生的動覺感受得到充分鍛煉,使學生在職業操作技能學習和實習的具體操作中,通過遷移規律利用已掌握的體育技能的動覺能力,盡快并且準確地掌握各種職業操作技能。
[1]劉力,殷國璽.未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的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1):106-107.
[2]王志華,李革.高職高專體育課程建設探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64-65.
[3]薛文標,王猛.福建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0(5):37-38.
[4]王紅.河南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初探[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104-105.
[5]蒯放.論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依據和路徑[J].貴州體育科技,2010(1):78-79.
[6]王杰.閩粵蘇三省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91-92.
[7]龐建民.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分析與研究[J].貴州體育科技,2009(3):234-235.
[8]阮輝.上海市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的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0.
[9]歷娜.甘肅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及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Research on Sports Curriculum Content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k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eijing as Examples
LIU Qiong, DU Xue-ling, GAO Ke
( Beijing Jingbe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eijing 101400, China)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analyses sports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Beijing. Research shows that sports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g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 Cultivating sports ability of student. Improving stud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nhancing social adaption ability of student. But problems like teaching content does not close relate to student sport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olarization of student welcomed sports event are still existing. Suggestions: focusing on conn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ing sports event welcomed by student, so as to foster more sports talents for nation and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content; sports event
G807.4
A
1004-7662(2014 )11-0036- 04
2014-06-15
劉瓊,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