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會鋒,王小梅 ,盧忠瑾,常保榮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調查研究
景會鋒,王小梅 ,盧忠瑾,常保榮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目的:了解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特征,提出針對性防治建議,為體育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進行研究。結果:陜西省高校有71.2%的體育教師不同程度地患有職業流行病。男教師、中年以上教師在不同類型患病率上與女教師、青年教師存在一定差異,總體上男教師患病率高于女教師,中年以上教師患病率高于青年教師;公共體育課程教師在不同類型患病率順序上與專業課程教師之間不存在差異,專業課教師患病率總體高于公共課教師。關中、陜北和陜南3地區職業流行病患病特征與總體沒有顯著性差異,陜北地區體育教師患病率總體高于關中、陜南2地區。結論: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表現出高患病率的特征,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體育教師的職業流行病。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調查
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以體育教學為中心的所有體育實踐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開展的[1]。體育教師作為傳授健康知識和鍛煉方法的主體,他們的身心健康問題一直處于被忽視狀態。但事實上由于長期從事體育教學而引發的運動損傷、職業流行病等亞健康狀態一直影響著體育教師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對于體育教師自身身體健康狀況的研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領域[2]。通過對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現狀的調查,分析其致病因素,為體育教師提供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論參考,進一步為體育教師職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1 研究對象 以對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的調查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萬方數據庫,以“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為關鍵詞,查閱文獻20余篇,為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提供了重要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以西安體育學院、陜西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寶雞文理學院、陜西理工學院、安康學院、延安大學、榆林學院10所高校的300名體育實踐課教師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教師200名,女教師100名;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150名,從事公共體育教學的教師150名;45周歲以上的中年教師100名,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00名;陜南地區教師60名,關中地區教師180名,陜北地區60名。根據研究的需要,設計了“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狀況調查表”,在完成效度檢驗后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對陜西省高校從事體育實踐課的教師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為98.3%,其中有效問卷291,有效回收率為98.6%。
1.2.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問卷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根據研究的需要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常規數理統計處理。
1.2.4 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與部分體育教師進行當面訪談,了解他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及相關職業流行病的患病狀況。
2.1 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總體狀況分析 此次有關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的調查,只涉及由于長期從事體育教學而引發的長期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等亞健康狀態,不包括感冒、腹瀉、頭痛等常發性疾病[3]。調查顯示(表1),陜西省高校有71.2%的體育教師不同程度地患有職業流行病,不清楚自己有沒有患病的占8.9%,19.9%的體育教師認為自己沒有患病。上述數據表明,陜西省高校教師呈職業流行病高患病率的特征。

表1 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率調查
對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群體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教師有197名,女教師94名;從事公共體育課的教師145名,專業課教師146名;中年以上教師100名,青年教師191名。
從職業流行病患病類型上看,調查顯示(表2),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患職業流行病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運動損傷(69.1%)、慢性咽炎(53.3%)、皮膚病(33.7%)、眼部疾?。?1.3%)和慢性呼吸道疾病(18.6%),這表明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呈復合性、多樣化特征。

表2 不同群體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狀況調查
2.2 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群體特征分析 從不同性別體育教師來看,調查結果顯示(表2),陜西省高校男性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是: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疾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分別占該群體人員的76.1%、46.2%、38.1%、22.3%和16.8%,而女性教師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是:慢性咽炎、運動損傷、皮膚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眼部疾病,分別占該群體人員的68.1%、54.3%、24.5%、22.3%和19.1%,男女教師在職業流行病患病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男性體育教師在運動損傷、皮膚疾病和眼部疾病的患病率上均高于女性,女性在慢性咽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
從體育教師所帶課程類型不同來看,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表2),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率與專業體育課教師一樣,排在前5位均是: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疾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但是,專業體育課程教師在所有職業流行病癥狀的患病率上均高于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師。
從不同年齡體育教師來看,結果顯示(表2),中年以上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是:運動損傷、皮膚疾病、慢性咽炎、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分別占該群體人員的83.0%、43.0%、42.0%、29.0%和22.0%,而青年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率排在前5位的是: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疾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分別占該群體人員的61.8%、59.1%、28.8%、17.3%和16.8%,中年以上教師在職業流行病患病特征上與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年以上體育教師除了在慢性咽炎患病率上低于青年教師外,其他癥狀患病率均高于青年教師。
2.3 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地域特征分析 從不同地域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狀況來看,調查結果顯示(表3),關中、陜北和陜南3地區職業流行病患病特征與全省沒有顯著性差異,排在前5位的均是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陜北地區的體育教師在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疾病、眼部疾病的患病率上均高于關中和陜南地區,分別占該地區人員的71.7%、63.3%、45.0%、23.3%,是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高發區域。關中地區在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上為3個地區中最高的,占該地區人員的20.7%。

表3 不同區域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狀況調查
運動損傷是體育教師的職業流行病,運動強度的大小、頻度的高低、運動項目的技術特征、運動者的身體機能狀況與運動經歷以及運動場(館)的設施水平等均能引發運動損傷的發生[4]。上述調查數據顯示,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運動損傷率高達69.1%,排在教師職業流行病患病的首位。這一方面與體育教師工作的負荷過重有關。相關調查表明,陜西省高校體育教師周平均上課時數為18~20 學時,除個別高校外,大部分高校大學體育班級人數達到60人以上,是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定的30人左右高校班級人數標準的2倍[5]。通過走訪調查獲悉,大部分體育教師工作以后,隨著訓練的停止、生活習慣的改變、體重的增加、力量素質和協調性下降,加之在上課做動作示范和課外活動鍛煉前沒有做充分的準備活動,也增加了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男教師損傷率明顯高于女教師。這是因為男女教師所帶課程的項目特點不同,男體育教師所帶課程大部分為籃球、田徑、體操、足球等運動強度大、對抗激烈、具有高發性運動損傷特征的運動項目,而女教師則主要集中在健美操、形體、舞蹈等運動損傷發生幾率較小的項目上,從項目特征來看,男教師發生運動損傷的幾率自然就高于女教師。從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來看,男教師無論是從參與項目的對抗強度還是從參與的頻率和時間上都比女教師要高、要長,因此發生運動損傷的幾率也自然就高于女教師。從事專業體育課教師損傷率高于公共體育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上課時技術動作示范難度大、強度高及多數專業課教師的運動員經歷有關。中年以上體育教師損傷率高于青年教師,這主要是因為中年以上的教師從事運動的時間長、運動的總量大,加之身體機能和素質的下降,因此損傷的幾率較大。從體育教師的區域不同來看,由于陜北地區地處黃土高原,氣溫和空氣濕度常年低于關中和陜南地區,而氣溫和空氣濕度是影響運動損傷發生的2個重要因素,因此陜北地區體育教師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最高。
咽炎是教師的職業流行病,尤其是體育教師[6]。上述調查數據表明,咽炎是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發病率的第2位,且主要為慢性咽炎,主要原因為:1)體育教師長期在室外教學,上課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做技術動作示范外,還要進行動作要領、技術分析、糾錯及組織教法等方面的大量語言講解,加之室外環境較為空曠,教師講話的聲音要數倍高于正常說話的聲音,長期的過量用嗓,增大了慢性咽炎患病的幾率;2)隨著高校生源的不斷擴招,無論是上課次數還是上課班級人數都大大增加,這無疑加重了體育教師上課的用嗓負荷,從而導致教師慢性咽炎癥狀的頻發。女教師慢性咽炎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教師,這主要與男女教師聲帶生理特性差異有關。專業課教師慢性咽炎患病率明顯高于公共體育課教師,這主要與所帶學生的專業需求有關,專業課教師的教學對象為體育專業的學生,上課過程中無論從教學組織還是從教學要求的精細程度上都要高于公共課學生,專業課教師的用嗓頻率要高于公共體育課教師。青年教師慢性咽炎患病率明顯高于中年以上教師,這與中、青年教師教學經驗的差距有關。從地域差異來看,陜北地區體育教師慢性咽炎患病率明顯高于關中和陜南地區,這可能與陜北地區干燥的氣候條件有關。
皮膚病的患病率位于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的第3位,主要為日光性黑斑和日光性皮炎2種類型[7]。主要原因為:體育教師在室外自然環境中教學,長時間受到太陽光紫外線輻射,容易誘皮膚疾病。男教師皮膚病患病率高于女教師,這與男女教師皮膚保養習慣、課程性質及上課地點差異有關。女教師比男教師注意皮膚的保養,且女教師所帶課程的上課場所多為室內,因此皮膚病的患病率低于男教師。專業課教師所帶課程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高,必須在固定的地點進行專業教學,而公共體育課的上課地點要求相對不高且比較靈活,因此,專業課教師受太陽光紫外線輻射的時間比公共體育課教師相對要長,皮膚病患病率要高。中年以上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逐漸老化,抗紫外線能力減弱,因此皮膚病患病率高于青年教師。陜北地區地處黃土高原,海拔較關中、陜南地區高,且大部分時間為晴天,太陽光紫外線輻射指數為5級以上,對人體皮膚傷害較大,容易誘發皮膚疾病,因此,皮膚病患病率為3個地區最高。
眼部疾?。ㄓ绕涫墙悄ぱ住⑸逞郏⒙院粑兰膊〉纫彩求w育教師較為容易患的職業流行病,這與體育教師長期工作在多風沙、多日光照射、多霧霾、多干燥空氣的惡劣室外環境有關。
4.1 結論
1)陜西省高校教師呈職業流行病高患病率的特征,運動損傷、慢性咽炎、皮膚病、眼部疾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是體育教師易患的職業流行病。
2)男性體育教師在運動損傷、皮膚疾病、眼部疾病和頸椎病的患病率上均高于女性,女性在慢性咽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公共體育課程教師在不同類型患病率順序上與專業課程教師之間不存在差異,專業課教師患病率總體高于公共課教師。中年以上體育教師除了在慢性咽炎患病率上低于青年教師外,其他癥狀患病率均高于青年教師。
3)關中、陜北和陜南3地區職業流行病患病特征與全省沒有顯著的差異,陜北地區體育教師患病率總體高于關中、陜南2地區。
4.2 建議
1)各高校要根據學校的招生狀況,加強體育師資人才的引進力度,嚴格按照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定的上課人數配備體育教師,減少體育教師的工作量,以降低其工作負荷。
2)各高校應根據學校的資金狀況,結合項目的特征和需要,多建設成本相對較低、實用性強的簡易室內場館以減少惡劣天氣下體育教師室外上課的時間。
3)根據需要給教師配發如微型擴音設備、太陽鏡、太陽帽、防風衣等防護物品,同時給教師發放室外作業工作醫療補貼,以購買相關保健藥物,做好相關職業流行病防護工作。
4)各高校應同醫療部門定期給體育教師進行相關的醫務指導和培訓,增強教師職業流行病衛生保健和防護意識。
[1]胡曉飛,練碧貞,陳新,等.對北京市五所高校體育教師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9):1264-1266.
[2]姚琳.高校教師肌體職業病的護理與防治[J].北方藥學,2012,9(8):113-114.
[3]崔學梅.蘭州市高校體育教師職業病現狀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4):106-107.
[4]張虎祥,崔雪梅,楊建文,等.影響高校教師亞健康狀態的成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8,24(21):2254-2256.
[5]楊天慶, 崔學梅.甘肅省高校體育教師職業流行病特征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9,25(8):832-834.
[6]張大治.高校中年體育教師咽喉職業病因調查分析與保健[J].中西部科技,2007(3):47-48.
[7]聶健,王國軍,馬翠麗.太極拳對高校中老年教師職業病的預防與治療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248-5249.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Epidemic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Shaanxi Province
JING Hui-feng, WANG Xiao-mei, LU Zhong-jin, CHANG Bao-r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Shaanxi 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occupational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to propose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to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Method: adopting methods 0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 Result: 71.2%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uffers from various degree of occupational epidemic in univers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type of prevalence rate among male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with female and young teachers. Generally, prevalence rate of male is higher than female. Middle-aged teacher is higher than younger teach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 No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 exists among these three areas, namely, middle, north and south of Shaanxi. Prevalence rat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north Shaanxi is higher than middle and south. Conclus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Shaanxi province shows higher prevalence rate of occupational epidemic characteristic. Sports injury, chronic pharyngitis, skin disease, eye diseases, and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are career epidem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occupational epidemic; sick investigation
G804.5
A
1004-7662(2014 )11-0090-04
2014-10-10
景會鋒,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學校體育學。